书城文学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6689800000057

第57章 谁解逆风意——简评《甄嬛传》

文/宋雪云鹤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是正值除夕甄嬛在冬日梅园许下的心愿,她因这句话意外邂逅皇帝博得圣宠,在皇宫中两落两起,最终夺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皇太后,全身退出后宫争斗。《甄嬛传》洋洋洒洒有六卷之多,其中众女子又颇能博得现代人的赞许,这背后隐藏的实为古今对理想青春的期许,然而对甄嬛来说,这段岁月又破碎了多少少女心愿,到头来追问一句,其中多少辛酸泪,谁解逆风谁会意?

(一)理想·青春——汇通诗书琴箫舞

第一卷始于后宫选秀,从豆蔻年华的傅小棠到二八年华的眉庄,如果说青春就是年轻的岁月,那么这些选秀的女子无疑都处于自己最为美好的青春华年中。这些女子可以开始宫中的岁月都有最为基本的共同点:貌美。这也是一般人对青春最为直接的理解,人青春的岁月自当是人生中外表最为吸引人的时刻。从外表上看,甄嬛的容貌虽然稍微出众些,但她与其他秀女的区别更在于内涵,这也正说明了为人所赏识的青春不能徒有其表,还须内外兼修。

宫中凡是受宠的女子大多有一技之长,或能歌,或善舞。安陵容几番因歌声赢得圣上垂怜,又因无法唱歌而落魄失宠。眉庄善琴,她并非借琴艺笼络圣心,其琴艺却也得宫中诸人口碑。皇后善书,能以左右双手同时写字。纯元皇后善舞,天下人尽皆知纯元皇后作惊鸿舞,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甄嬛则是集书、乐、舞于一身:她曾在太后宫中抄经,说自己疏于练习,也不过是自谦之辞;她自幼习舞,尤擅纯元皇后的惊鸿舞;为求新意,她吹箫起舞,弹起长相思,她的琴技丝毫不输于眉庄。她们青春岁月中显现出的这些娴熟的才艺技能无疑根源于幼时的勤学苦练。多年的汗水泪水只是求得可以在青春华岁中有才艺可示人,可悦人。这也是为现代人所赞许的青春:理想的青春不应只有姣好的面容,还须有取悦于人的各项才能技艺。现代的父母往往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找各种各样的才艺,能歌善舞的孩子也便不算少数。从古至今,对女子的赞誉评判之辞也无非美、才二字。

如果才艺算作内涵的一方面,那么内涵的另一方面也许是女子在后宫中寻求生存乃至求得圣宠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选秀时仗义相助安陵容,被眉庄称为女中诸葛,到一句“嬛嬛一袅楚宫腰”初露锋芒,作者一开始就为腹有诗书的甄嬛在后宫凶残斗争中的不败之地埋下了伏笔。甄嬛的聪颖不止在诗词,她在皇上忧心容家实力时,借《郑伯克段于鄢》劝谏皇上忍耐;她首次因丧子失宠,借蝴蝶与倚梅园故景重夺圣宠;在听闻六王爷玄清死讯后,为求保住孩子,她设计重回后宫。甄嬛的聪慧让她即使处于绝境也能逆转乾坤。甄嬛如此,陵容亦是如此。她借舒痕胶谋害甄嬛,又在失声之后借冰戏重夺圣上青睐,乃至最后调香魅惑皇上,她的心机与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不输于甄嬛,只是她的一切争宠之为都与皇上无关,她只是想在后宫求些许立足之处,也是为官位低微的父亲谋求出路。甚至位及荣尊的皇后也在用谋术权衡后宫各方势力。后宫众人,人人心中都有权谋的本事,只不过有些人想全身而退,有些人想明哲保身。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甄嬛和陵容时时相争也多是无奈之举。圣恩加身,便会引来嫉妒之心,倘若不以计相谋又怎能保得身全?虽然说以计谋相加害于人,并非人之初心,但是以智谋为自己谋一份好的出路与前途的心情是人之常情,也是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千方百计求生存的精神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从嫔到妃到贵妃到皇后。封建社会中层级的加晋也好似现代人从职员到科长到处长的晋级。甄嬛以谋略步步为营求得加封,不也是现代人四处筹谋,千方百计求取高升的写照?《甄嬛传》的风行也恰恰暗示了在青春中如斯无奈的奋斗精神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抽象的剪影。

(二)青春·理想——求得平安如意郎

甄嬛在除夕时于倚梅园许下三愿:一愿父母安康,兄妹平安;二愿能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三愿怕也说尽了天下年轻女子的心愿。也就是这样的愿望有的时候却显得遥不可及,这样的心愿,也便是后宫女子青春中的“理想”了。

第一愿,父母平安,兄妹安康。宫中妃嫔多出身官宦之家,晓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入得深宫,也是为家中求得荣宠希望父兄在朝廷得以平步青云。即使心中没有向上高攀之心,也还是希望在危机之时可以解家人于危难,最少可免去一死。从最开始的容氏,她在后宫恃宠骄纵的行径多半是她哥哥战功赫赫的缘故,一旦母家失势,容氏在后宫的地位也便不保,同样也是因为她母家势力,皇上赐她欢宜香是为防止她有孕。陵容也是这样的写照,她的争宠,她的怀孕,无一不与她的父亲有关,直至她的终去,也间接地导致了她母家的终结。娘家的境遇也是甄嬛多次愿意不辞辛苦再入后宫争夺圣宠的动力,若不是为求父母平安,兄妹安康,以甄嬛求得全身而退的性情,也许是千万个不愿涉足深宫争斗。在宫中也许一死解脱是容易,但身后的父母兄妹也许就要无人照拂,同样,若不是为母家的加官晋爵,又有多少年轻的女子愿意惶惶终日地争宠夺权?甄嬛的心愿终究还是未能实现,在甄氏一族被流放岭南之时,甄远道客死异乡,甄嬛的兄长在岭南失去心智,甄嬛的嫂嫂惨死宫中。也是因为彼时亲人的故去让甄嬛为保全仅有的亲人而进宫。在政治的旋涡中,想要保全家人的平安也变成了奢望。

这二愿,自己一生平安,在残酷的后宫政治斗争中,甄嬛自知要想全身而退实属不易。即便以一生装病、不得宠幸为代价,她也在所不惜,平安就是她的心愿。然而随着甄嬛的光芒逐渐为皇上发现,平安逐渐成为甄嬛的奢望。宫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让甄嬛不寒而栗,也不得不开始筹谋自己的处境地位,这一切都只为了她在这世上能尚存一息。开始谨慎小心的她终究还是没能躲过安陵容的舒痕胶而痛失爱子。比起甄嬛最终得以活下来并站稳脚跟,其他的妃嫔就不如她幸运了。最为无辜的莫过于小棠,不谙宫中斗争,因无意撞见容妃的谈话而被灭口。甚至连最为谨慎小心的曹贵人也免不了被秘密处决。求存一息于世,对于后宫中这群华年女子来说,是她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也算是她们最为真挚诚恳的心愿了。

最后一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年轻的女子哪个不希望遇到如意郎君,共携白首?然而对于入得深宫的女子来说,至多也只能感叹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一愿对进了宫的甄嬛、陵容来说都是破碎了的梦。安陵容与甄嬛兄长朦胧的情愫暗暗萌生在陵容的心中,但随着母家的出事,她不得不亲手调出香料,迫使自己为了父亲,为了生存,在宫中开始争宠。温实初两次向甄嬛提亲,但都被甄嬛拒绝。甄嬛解释,如果要与自己不爱的人恭恭敬敬地过一辈子,还不如于这深宫了却残生。初次得宠,甄嬛以为皇上虽然未必做得了一心之人,但他心中起码对自己尚有眷顾与爱怜,哪怕是一星半点。他是天子,甄嬛只要一星半点便已知足。然而封妃大典上她着纯元皇后故衣,方才发现一切不过浮梦一场,她的一切都只是当年纯元皇后的影子,皇上爱的始终是纯元皇后而已。也从此开始,她对皇上心如死灰,她带发修行,直到再遇六王爷玄清。从六王爷那里,她又发现了真情的存在。然而造化弄人,就在她决心与六王爷白首不相离之时,从边关传来六王爷的死讯。已有足月身孕的她为了保全王爷的骨血,不得不再引皇上宠幸而伺机回宫。回宫后她方才发现,六王爷死讯是为误传,而现实已定,她又成为宫中的淑妃,直至皇上察觉她与六王爷的逾矩之情,最终六王爷为求甄嬛平安,自裁饮鸩,死于甄嬛怀中。当甄嬛可以实现第一、二个愿望时,却发现第三个愿望永远地破碎了。最终她那一句长叹“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也化作泡影。逆风终究不解她意,几番摧残,纵然她荣登华极,却是以心中爱人的性命为代价。

高处不胜寒,登上权力顶峰的她注定孤独此生。

三个心愿,是甄嬛最为朴素的理想,然而即便如此,宫中几番波折,甄嬛先是痛失爱子,而后收到父亲流亡时故去的噩耗,最后眼睁睁看着生命中唯一的爱人在怀抱中死去。三个心愿在甄嬛原本美好单纯的青春中一个个破碎。甄嬛虽未身死,心却如同死灰。在宫中斗争中她逐渐失去善良的初心而走向权力的导向。她逐渐冷却的内心,不也是她未得以护自己平安的最终结果?

一部《甄嬛传》囊括了古今女子耀人青春的光芒,将女子青春最为理想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却也通过甄嬛,写尽了岁月中最无奈凄凉的女子悲剧。然而这便是甄嬛和诸后宫女子的青春和理想,美如镜花水月,却终究逃不过风过影碎。

终了,留下答案:逆风终究不解意,几多摧残几多伤。

(该文为浙江大学第十四届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作者时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