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6686500000005

第5章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①。庚辰,傅于许②。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③,子都自下射之④,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⑤,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年,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⑥,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⑦,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⑧,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⑨,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⑩,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对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注释】①公:指鲁隐公。齐侯:齐国国君僖公。齐国封侯爵,所以齐国国君都称齐侯。郑伯:指郑庄公。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②傅:同“附”,逼近。③蝥(毛)弧:旗名。④子都:郑国大夫。⑤瑕叔盈:郑国大夫。⑥共:同“供”,指进献贡物。⑦百里:许国大夫。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⑧共亿:即同心。亿,同“臆’。⑨弟:指公叔段。⑩吾子:您。获:郑国大夫公孙获。昏媾:结亲。昏,同“婚”。禋(阴):祭祀。而:同“尔”,你。先君:郑庄公的父亲武公。序:祖先的遗业或认为指世系班次。大岳:神农氏之后,为唐尧时四岳之一。大,同“太”。胤(yìn):后代。无刑:不遵法度。

【译文】秋七月,隐公联合齐侯、郑伯讨伐许国。八月初一,军队逼攻许国的国都。颍考叔举起郑伯用的蝥弧旗抢先登城,子都用箭从下面射他,颍考叔中箭摔下城来。瑕叔盈又举起蝥弧旗爬上城,向四周挥旗大喊:“国君登上城了!”于是郑国的军队全部登城。初三这天,郑庄公进入许国国都。

许庄公逃亡到卫国去了。齐侯把许国让给隐公,隐公说:“您说许国违背法度,所以我跟着您来讨伐他。现在许国既然已经伏罪,虽然您有命令,我却不敢接受。”齐侯于是把许国让给了郑国。

郑庄公派遣许国大夫百里事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东边,说:“上天降祸给许国,鬼神确实对许君不满,于是借助于我的手来讨伐许国。

我连同姓的臣子都不能相安无事,还敢把打赢许国看成自己的功劳吗?我有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使他流落于外求食,难道还能长久占有许国吗?希望您事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协助您。如果我能善终埋在地下,上天或许加以恩礼撤销加给许国的祸患,愿意让许公再回国执政。那时郑国若有请求,如同旧日姻亲,许国大概能委屈应许吧?不要放任其他国家逼近居处这里,和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我的子孙将无暇顾及自己的颠覆危亡,又怎么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让您住在这里,不但为了许国,也姑且借此巩固我的边境。”于是派公孙获住在许国西边,说:“你的器用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

我一死,你就赶快离开。我的先父才在这里新建城邑,周王室已逐渐衰微,周王室的子孙正一天天丧失世系次序。许国是太岳的后代,既然上天已经厌恶周王朝了,我们郑国也是周的子孙,又怎能和许国相争呢?”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合于礼。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使后代有利的东西。许国违背法度而讨伐它,服罪了,就赦免它,度量自己的德行来处置,衡量自己的能力来施行,看准时机来采取行动,不连累后代子孙,可说是懂得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