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庆谈判
6683100000025

第25章 唇枪舌剑抓战机

艰难的谈判仍在路德安里101号进行着,参加的国共代表仍是原班人马。

周恩来开门见山说:“上次商谈情况,我们已告诉毛泽东同志。我方所提11项建议,每项之下本已附有说明,但因我党现在的地位、敌后政权与解放区军队,皆未蒙承认,故所提建议,不能获得兄等之信托,而报纸言论甚至说我们为‘割据’,似此理论之争,我方亦将强调结束党治,召开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以相对抗。如此,则成为僵局亦不能解决问题。本来我方提案主张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如能通过,即可结束党治,实行普选,而一切军队之整编,省区问题之处置,皆可由联合政府办理,即不必再如今日要就个别问题来商谈。”

周恩来端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抿,继续说道:“只以此项提案未曾获得政府同意,所以这次毛泽东同志来渝,即不再谈成立联合政府,而改提目前之11项建议。此项建议之精神,在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法统与蒋主席的领导地位,政治会议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参加政府。对于政府的要求,我方已作很大让步。其他军队驻地与省区问题,我方皆提出了切实的方案,而兄等认为不能考虑,尚无明确答复。究竟政府对于这些问题如何想法,我方极愿知道。我等上次所谈皆为具体问题,如军队数目,我方所提出者既不予考虑,蒋主席所指示者——12个师是否固定不变?其实,依据我方之建议,我党军队已裁去一半,地区亦已退出一半,而政府尚认为我们要求太多,超过之数量过大。其他政治会议、国民大会与自由问题等等,我方皆已提出解决办法,皆未蒙答复。希望政府能够对此有所说明。”

张治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上次兄等所提的11项建议,其中关于省区问题,中共要求完全占有5个省1个边区,参加6个省与4个直辖市,犹如分割地盘,我等不敢赞同。关于军队问题,中共要求16个军48个师,数字太大,我们不能接受。所以兄等要求政府答复,政府实在困难,还望兄等重新加以考虑。”

“如政府不能同意,我党现有之地区即可实行普选,如不赞成普选,又不同意我方建议,则政府尚有何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兄等固不能要求我方一概让步,一概退出。”周恩来说。

张治中说:“要建设现代化国家,一切事必须依据现代化办法办理。前年林彪将军来渝,中共要求10至12个师。去年林祖涵先生来渝则要求6个军15个师,时间只差一年多,已增加了4个师。此次兄等来渝,则要求16个军48个师,较之一年前更增加了33个师,兄等军队之扩充如何如此之快?又岂是我现代化国家所应有哉!”

王若飞解释说:“中共抗战时期所提出的军队数目,只是解决军事问题的一部分。而中共在抗战期间与敌人作战中虽然未获国民政府接济,但仍然得到发展。现在抗战结束,国民党不但不承认中共军队,反而将中共军队裁减,既然战争结束,亦需将双方军队整个缩编。”

一时双方无人答话。

王若飞于是又说道:“我认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承认现实——两党皆有军队,皆有政权,而且作法不同,此事摆在面前,人所共知。但现在抗战结束,国家需要统一,不容两党从事武力内争,而且要想武力统一,也不容许。此次我等来渝,乃正视现实,承认国民党政府之法统,与军令政令统一之原则。但亦要求政府承认我党解放区政权与军队,彼此互相承认,正视现实,始能求得问题之解决。兄等要求军队减少,地区缩小,我方皆可承认,故已由120万军队缩编为48个师,何能谓扩充部队?解放区乃既成之事实,只求中央承认,并非要求中央另划地区。文白兄谈国家要现代化,此种理想,我很赞成,但需顾及事实。必须一方面先求军令政令之统一,一方面彼此避免内战。然后两党问题,始可获得公平合理之解决。”

张治中说:“兄谓两党皆有军队,殊有未当,现在中央军队并非国民党之军队,而乃是国家的军队,将来国民大会,制颁宪法、实施宪政,本党还政于民,则军队即是人民的军队。既然国民党已无军队,则中共系何理由要保持一党私有的军队。”

王若飞反驳说:“在国民大会未制颁宪法,实施宪政的现在,国民党处于党治时期,所说的中央军队实系国民党之军队。”

张治中无话可说,于是又换了一个话题:“全国各省都实行保甲制度,而解放区独异。因而要求划五省归中共,此种办法实在违反现代国家之要求。”

周恩来说:“我方只是在法统不容紊乱、党治必须结束的原则之下,提此建议,即是说,这是一种过渡性的暂时办法。我方之建议,乃于盘根错节、痛定思痛中想出的办法。本来我方一贯主张普选。如今既不普选,又不迁就事实,何能走上和平建国的坦途。”

“中共要促成国家和平统一,而又要政府承认其所造成之既成事实,实不可能,反之,如中共放弃武力与地盘,诚意奉之国家,则以蒋主席之精诚谋国、天下为公之作法,不仅,不会亏待中共,而将敬重之至。”邵力子说。

“如此我们即可依照建国大纲之规定,实施省县自治,实行普选。我方已首先承认政府法统,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而要实现国家统一,军队改编,政治普选皆需有一过程,始可达到目的。今总观我方提出的11条建议,无一项不是本此精神,作相当让步,以期解决问题。”周恩来说,“我想再问问,政府对于中共提出的11项建议,究竟有何意见?”

一直不说话的张群从黑色的皮包里掏出一份文件说:“这就是政府的意见。”

周恩来接过文件,但见上面写道:

对于中共9月3日提案之答复案

一、实行和平建国方针和三民主义,均为共同必遵之目的,民主与统一,必须并重。

二、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

三、承认各党派在法律面前平等。

四、解放区名称应成为过去,对收复区内原任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能力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

五、惩治汉奸必须依法律行之。解散伪军亦要用妥慎办法,以免影响当地安宁。

六、中共参加受降工作,在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七、双方停止武装冲突,中央部队不能只靠空运,必要时中共军队不应阻其通过。

八、原则上赞成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

九、政治会议之组织及人员选任,可由双方商定,其讨论事项,不必预为规定;国民大会之旧代表应有效,其名额可合理增加和合法解决。在做到军令政令统一之下,中共对于其抗战卓著且在政治上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经中央考核,酌予留任。

十、中共军队改编为12个师在中央实已为可允许之最高限度;中共军队驻地,由中共提出方案,讨论决定,并依令编组后实施;中共不宜任北平行营主任职,不同意设置北平委员会;解放区民兵由地方编作自卫队问题,只能视地方情势之必要与可能,酌量编置,不宜作一般之规定。

十一、释放政治犯问题,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提出应放人员名单;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之自由;特务机关只办情报,严禁逮捕、拘禁等行为。

周恩来说:“这个答复案没有什么新的建设性意见,姑且我们先不谈它。是不是我们在下一次商谈中就召开政治会议,就国民大会问题交换意见?”

国民党方面的三位代表交换了一下意见,同意了周恩来的提议。

9月12日的商谈国民党方面张治中开始没有参加,增加了叶楚伧和张厉生。

张厉生一坐下来就说:“中共提出在召开国民大会之前,应召开一次有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党派会议,商讨国是问题。政府认为是可以的,但不要用党派会议名称,最好称作政治协商会议。不知恩来先生、若飞先生有什么意见?”

王若飞说:“对于会议的名称我们不过多坚持。但国民大会应该延期召开,大会代表应该重选。如果国民党方面认为重选有困难,以增加代表名额来补救,就应增加三分之一。”

张厉生说:“此事甚为困难。目前即行普选,势必使社会纷扰不宁,决非建国当务之急。”

王若飞坚持说:“蒋先生主张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此乃重大之措施,我们不得不慎重从事,而求真正合乎民意,以免各方面指责与批评。现在一般人说,过去所选出之代表,乃国民党一党执政时所产生的,不足以代表各方面,且代表之任期只有六年,至今任期已满,自不能再代表国民。故我们认为蒋先生此一重大措施,不可不慎重行之,最好能重行选举。”

叶楚伧说:“已选出的国大代表,皆依法经过一定之手续产生为合法之代表。如现时政府忽又不予承认,另行选举,不但有失政府之威信,而且已当选之代表将自行组织,另行集会。如此更增加国家之困难,甚为不妥。另外,国民代表自当选以来,由于时局之限制,实际尚未能废弃其职务,故不得认为任期届满,仍应维持旧代表有效。”

周恩来说:“我想就国民大会的任务说几句。概括起来,任务不外下列三点:一、制宪——制定妥善之宪法为全国人民所赞同;二、行宪——乃国共两党合作而非代替包办,故大家也可同意;三、选举总统——即一致选举蒋先生为大总统,此点毛泽东同志也同意。此乃国民大会之实际意义。至于代表之选举,必求合乎民主,我党对于过去并非普选所选的国民代表,向未表示同意。现在如不重选,则于本党之一贯主张,殊难通过。我党对于国民党政权之拥护,固十年如一日,而于国民大会之代表不经普选,则我党一贯不敢苟同,故要我们承认已选之代表,殊为困难。既然如此,则不如由两党提出一联合名单,承认国民党为第一大党,而其他党派也各派代表若干名。”

看来共产党在紧紧抓住普选不放了。现在这个时候,全国乱得很,老百姓埋怨政府不管他们的死活,这个时候来搞普选,那国大代表不都是共产党人了吗?千万不能答应。这样想着,张群说道:“若飞先生已经说过,即使重行选举,国民党仍将占多数。恩来兄刚才也说,提出联合名单,国民党亦为第一大党。如此则无论形式如何,而兄等所承认之事实始终未变,何必重选。且我以为即不重选,亦非无法补救,而全国普选尤非易事。故我认为,不如在承认原有代表的原则下,另想补救办法。此补救办法,即在240名中央名额与其他480名代表名额中,以求得适当之解决,均无不可。”

邵力子赞同说:“如采取此种办法,本党已作最大之让步,而同时顾到中共的主张。若必须坚持重选,则原有之代表必坚持异议。”

“看来在国大代表是否重选上,我们现在还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那么,我们先放一放,讨论一下省区划分、地方政府人选的推选问题。”

张群说:“这个问题蒋主席已经与毛先生谈过了,原则是:在军令政令统一之后,关于省县行政人员,中共可以推荐,中央当本‘用人唯才’精神,予以任用。”

周恩来说:“蒋主席所提示者,仅为一原则,具体办法如何?范围如何?仍可商量。例如我军在山东已收复了八十余县,均已实行民选县长,治理县政,中央何时承认并正式委任呢?”

张群脑袋一歪:“山东已有中央任命之省政府,中共所占各县,自亦有省府委任之县长。中共凭什么自设县长呢?”

王若飞笑说:“中央虽委有县长,但都未进入县境,一如抗战时期,东北四省主席远离省境,驻在重庆一样。试问,这样的县官人民会给予承认吗?”

周恩来提出:“依照蒋先生所论,采用我方建议之办法则山东省府委员、厅长可由中央委派,亦可由地方推荐,使各方面皆可参加。而主席由中共人士担任,负责主持省政,此乃由上而下之办法。如此法不行,则可采用由下而上之办法,实行民选政府,呈请中央任命。我方所要求某几省由中共任主席,某几省由中共任副主席,并非一党包办,乃系与各方合作,中央固可派人参加,地方贤达亦可参与。不过由中共负主要责任而已。”

张群摇头说:“中央政府本着国家政令统一之原则任命省市地方行政长官,如需划定何者由中共任主席,何者由中共任副主席,此乃有悖政令之统一,政府不能接受。”

“我们要求划定省区,乃就既成之事实协商解决之办法。”王若飞提醒说。

“根据蒋主席的意见,各省地方用人,应由中央政府依照法令规章办理,即令人事上特殊情况,须予照顾,亦不能以此作为谈判条件,以此来限制政府。”张群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中央依据政令统一的原则处理各项问题,尽可不必否认地方之现存事实。今我方提案,规定解放区各省中由中共推荐人员请中央加委,并未有违政令统一之旨。我们所提之办法,乃目前过渡时期之必要办法。我们以为民主统一之理想,未可一蹴而就,须经过此必要之步骤与过程方能达到。”王若飞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主张。

“那么军队呢?中共军队所驻扎的地方是否就是解放区?军队数目何时缩减到中央规定的12个师的编制?”张群见双方相持不下,便又换了一个话题。

“我党之军队,当然驻于现在的解放区,不驻他处。”周恩来在回答张群问话时,特意把“现在”两字加重,以提醒对方不要误解为仅仅指陕北一线。“至于我方120万军队,若要马上裁减为12个师,实不可能,故必须分期实施。我等盼望本月份内,双方谈判能将问题解决;解决之后,执行时期至少必须三个月。此三个月之过渡时间,我等如能将军队裁去一半,亦可使国内人心大安矣。果真此点能做到,则明年即可还都,召开国民大会,施行宪政,编整国军,岂不甚好?”

“兄等所提军队问题与中央规定相距如此之远,实无法再谈。”张群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又如解放区问题,我不是不了解兄等意见,然中央之主张已不能再有变更,故此两者均未获得协议。另有一事我也得告诉你们,我等此次与兄等会商,乃奉蒋主席之指派,而蒋主席此次之主张,尚未提经党和政府讨论。蒋主席须对党与政府负责,我等不能不体谅其困难。兄等自谓已经让步,并声明此乃过渡之办法。然蒋主席对于各种核心重要问题,均已有明白表示。对于军队之缩编,收复区行政人员之任用,均已从宽。要贯彻政令之统一,即不能完全承认兄等所谓既成事实,盖就中央政府立场而言,凡国境以内不容有两套相反之法令制度同时并行。”

周恩来指出:“我解放区一切行政设施并未脱离三民主义之范围。就制度言,我们并未要求改变中央之制度,而是依照中央之规定;就政策言,我方所推行者,都是中央过去所颁布者,其实施情形,可以派员分别考核呈报。故解放区之法规制度与中央并无不同之处,在此原则之下,由中共方面推荐人员,请中央加委,并不违背蒋先生之主张。”

张群说:“兄等主张凡中共建立之区域与政权皆需保留,人事不得变更,省府主席亦需由中共推荐。换言之,即中共一切制度人事与组织皆不变动,又须中央承认,而谓与中央法令并无不合之处,此我之所不解者。”

张群动了动身子,换了一个坐的姿势,继续说道:“就制度而言,在实行县制之县固可以实行选举,然省级人员皆须由中央选择委放,但兄等现在之主张,显然欲于中央制度之外,另外规定,以约束中央之用人,此举中央当然是不会同意的。总之,在符合中央政令统一的原则下,一切事情皆可以双方默契求得解决。”

周恩来转动着手中的铅笔,两眼炯炯地盯着张群:“我党对于国民党已作了重大让步,如承认蒋先生之领导地位,承认国民政府之统治权,国民大会代表如不重选,国民党固为第一大党,即令重选,国民党亦能得多数,故国民党前途已获保障,决无动摇。以军队而论,现在国民党有263个师,而中共只要求48个师,尚不及六分之一,故军权政权,中共皆承认国民党为中国第一大党,吾人深知,目前共产党固不能打倒国民党,然国民党亦不能抹煞共产党,我们此次所提之11项建议,仅为一过渡办法,较之8月25日我党所提发表的6大原则已相差甚远,这是因为有毛泽东同志在此,我等随时可以请示让步办法,所以会谈容易进行。”

王若飞接着说:“谈判必须承认对方之地位,尊重对方之意见,始能接近。蒋先生所提出的办法何以尚不能解决问题,乃因有事实上的困难在,如不顾此种困难,则即令我等接受,亦行不通。我中共之军队,乃历史之产物,即要裁减,亦必须采取必要的办法与步骤,且整编之后,亦非永远为中共的军队,将来全国整编军队,仍可以公平合理之原则,整编为国防军。其次,关于地区问题,我党之军队集中于淮北及黄河以北之地区,乃是一大让步,现海南岛、广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和京、沪、杭三线之郊区等,皆有我党之军队,我们将考虑予以撤出。现我党所提11条,实充满让步之精神。国民党对中共的忍让求全精神不予顾及,仍坚持只给12个师的编数,自难求得问题之解决。”

张群脸无表情地说:“兄等方案提出之前,政府考虑只给几个师,今即允为12个师,已实为顾及中共之困难。而今兄等提出仍要48个师,与政府相距实在太远,可否提出新的修正?”

周恩来毫不退让:“政府只准中共军队编为12个师,目前甚难办到。我方所提方案,乃第一步在国民大会以前,将120万军队裁减为48个师,将来随国军之缩编而缩编,自可再为减少。”

张群沉默了一会,望了望邵力子等几位伙伴,见他们都埋头喝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便又硬着头皮说:“军队的数目、驻地以及解放区等问题,请兄等重加考虑,并盼转告毛先生可否提出修正案。”

周恩来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