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庆谈判
6683100000023

第23章 周恩来寸权不让

9月4日晚上,国共双方的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又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就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商谈了。

或许是因为两人的单独会谈,两人都显得轻松、无拘无束。

蒋介石说:“润之先生,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哇,在陕北那样贫穷的地方搞得红红火火,连我现在也不得不让你三分啊!”

毛泽东一摆手说:“蒋委员长过奖了,我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我又不是孙悟空,一变就把荒山变成了粮仓,我还不是靠陕北的人民吗,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还得被你蒋委员长赶得东奔西跑,更不敢来重庆拜见你了。”

蒋介石的脸微微泛红,显得有些窘迫:“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就不提了。润之先生如果愿意,完全可以到国民政府中来任职。”

毛泽东豪爽地回答道:“我毛泽东是好说的,关键是与我同甘共苦的解放区一万万人民,蒋委员长将他们怎么安排呢,如果他们满意了,我毛泽东也就满意了。”

蒋介石以不悦的口气说:“那么好,润之先生对政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毛泽东说:“昨天上午在桂园,我已经同王世杰部长谈过了,提了八项原则性意见。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必须改编为48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

蒋介石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苦笑着说:“润之先生,十几年不见,你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可惜我这里没有那么多东西,恐怕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你的八点建议,我和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商谈过了,我拟了一个《对中共谈判要点》,这里不妨向你说一说。一、中共军队之改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二、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级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三、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以考虑;四、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毛泽东笑笑说:“十几年不见,蒋委员长却还是老脾气,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十几年如一日。如果蒋委员长不肯让步,那我们就失去谈判的基础了。”

蒋介石有几分恼怒:“你不要强迫我,我不怕。要是你想推翻国民政府,可以回去带兵来打,我奉陪了。”

毛泽东说:“打我现在是打不过你的。我还是真心求和,不然,我就不从延安跑到重庆来了。我想蒋委员长也是真心要化干戈为玉帛的,不然,何以连发三次电报邀我来商谈和平建国大计呢?”

蒋介石似乎觉得说漏了嘴,忙应声说:“当然,当然,和为贵嘛!”

“既然这样,我看是不是让周恩来、王若飞两同志同蒋委员长派出的谈判代表,就我们两人提出的意见讨论一下呢?”毛泽东用一种舒缓的带有商量口吻的语气说。

蒋介石点点头,同意了毛泽东的提议。

晚上,在德安里101号,柔和的灯光下,国共代表的唇枪舌剑开始了。

邵力子用一句极为平淡的话开了头:“今天是谈具体问题,亦或任意提出问题?”显然,他是在问中共代表周恩来和王若飞。国民党的另两名代表张群和张治中正靠在椅子上养神。

周恩来目光炯炯地望着邵力子:“我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提出了11项具体建议。我们可否以此11项作为根据,对具体事项,不拘形式地加以讨论?”

张群从周恩来手中接过打印好的十一项建议,迅速浏览了一遍,但见写道:

一、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民国13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的三民主义;

二、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三、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和平建国;

四、承认解放区政权和抗日部队;

五、严惩汉奸、解散伪军;

六、重划受降地区,中共应参加受降工作;

七、停止一切武装冲突,令各部队暂原地待命;

八、结束一党专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

九、政治民主化;

十、军队国家化;

十一、党派平等合作。

看完后,张群将建议递给了邵力子,脸露难色地说:“现在时机难得,我们必须拿出诚意,以达成此商谈之目的,然兄等此次所提条件,距离实在太远,由此可知我等商量之基础尚须加强,彼此了解之精神尚须增进。我以为现亟需确定者当是谈判之态度和精神。”

邵力子帮腔说:“看了各位的方案,觉得成见过重,根本矛盾尚未消除。方案中第一、二两条,态度甚好,不胜赞佩,然亦有数点根本无从讨论,故我以为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互谅,尚待增进。”

周恩来老练地说道:“具体问题的解决,不免遭遇困难,自在吾人意料之中。为求问题之解决,我等已作了尽可能的让步:第一、认为联合政府现不能做到,故此次并不提出,而只要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的方式,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国府之顾虑,故我等此次根本不提党派会议。第三、国民大会代表中共主张普选,但雪艇先生谈话时既认为不可能,中共虽不能放弃主张亦不反对参加,现在亦不在北方另行召开会议。凡此让步皆为此次谈判之政治基础,可保证此次谈判之成功。国民党是第一大党,我等因有上述之让步,政治既可安定,各党派间亦可和平合作,毛泽东同志有此决心,毅然来渝,即在求问题之解决,如果不希望解决问题,何能远来?”

张群解释说:“恩来兄所谈的政治基础,我甚了解。感到困难的即为兄等提出的第九、十两条。此两条所涉及的军队改编与解放区处理办法与蒋主席及政府之主张距离甚远。倘如兄等所提承认解放区政权,重划省区而治,则根本与国家政令之统一背道而驰了。势将导致国家领土分裂,人民分裂。”

周恩来进一步指出:“我们所提出的解放区解放办法的四点,有两个原因:一、我党对国民大会之选举现已让步,我党仅为少数党;二、国民大会以后无论在政府,在议会,我党亦必仍限于少数党的地位,为此,我党干部之安插与党的政治地位之保持俱发生问题。所以我党主张凡一省一市我党为多数者,其省政府主席与直辖市市长由我党推荐,占少数者由我党推荐副主席或副市长,此系为让步合作考虑,期使两党不致对立。不然无论在国民大会席上或国民大会闭幕后,国民党都是居于第一党,而我党政治地位,尚无保障。所以我们坦白提议,要求政府承认我党在地区的政治地位。我党此次所建议的办法,其目的在促成国民大会之召开;并促成国民大会后全国政局之安定,使两党均可安心。此种办法,与两党所持之原则,并无不合之处。我党所争者,惟在人事与组织,即于政令统一的原则下,我党只求人事与组织之调和配合,而决非于中央体制与法令规章之外,另外成立一种相反的体制与法令系统,我今亟待解决者,为各省、市区域与军队之数目而已。”

邵力子苦笑道:“兄等办法不过是相安一时的方针,决非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在一旁沉默着的王若飞说道:“检讨我们两党之关系,非自今日开始。自抗战以来,彼此之间即存在许多问题,盖由于两党作法之不同与所处之环境各异,故我党今日始有敌后军队与解放区之政权。现在抗战已胜利结束,我们要求和平、民主、团结,以求中国军令政令之统一。此一原则彼此都是同意的,但解决问题,必须根据事实。我党所提建议等,其中第一、二两项即系承认国民党之政权,并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而我党今日所要求于政府者,亦无非在于事实之承认。此种既成事实,如不蒙政府合法承认,则客观上仍然存在。今日我党客观之事实如何?即拥有120万军队,19个解放区政权,此种事实,如不承认,而要用武力解决,则不仅为今日之国情所不允许,而且为我党坚决反对。”

周恩来补充说:“我党不仅事实上拥有敌后军队与解放区政权,而且拥有百余万党员。此百余万党员如何安置,必须有一过渡办法,我党所以要求几个省与几个市便即为此。”

邵力子说:“解放区为战时之状态,现在战事已结束,此事不应再提。”

周恩来提醒说:“此乃名称问题,事实仍然存在。只要按事实解决问题,名称可以变更。”

一直闭着眼睛听的张群说道:“中共的政治地位,不必与解放区相提并论。中共不要以为有了解放区作政治基础,始有其政治地位。中共要保持并增高其政治地位,不在坚持所谓解放区之承认,而需就整个国家的组织来研究。即如蒋主席已允诺国民大会增加代表名额,中共亦有代表参加共商国是,共策大计。至于解放区取消后,一切人士中央自可于法令规章范围以内尽量设法调整。只需于国家政令之统一无妨碍,任何方式均可商量。”

王若飞立即指出:“承认中共的政治地位,必须承认中共解放区之事实及其军队与人民所树立之政权等,否则恐难期问题之解决。”

一副文质彬彬模样的张治中这时忍不住说话了:“军队应该是国家的军队,应该统一归蒋主席指挥,决不可再蹈军阀时代的覆辙,决不可恃其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且就中共立场而言,是否必争地盘、争军队始可保证其地位?我以为不然。中共此时如愿放弃其地盘,交出其军队,则其在国家的地位与国民中之声誉,必更高于今日。我建议,最好能将抗战期间所有中共的将领列名呈报中央,何者应委以实职,何者应授以勋章,编余人员应如何安插,中央会考虑全体抗战将士之功劳,必然秉公酌情办理。且余以为中共要保持如许军队,实为一累赘。抗战之后,敌人已被打倒,我们正致力于和平建设,中共尚要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岂不是意义不大吗?”

邵力子附和说:“我想中共即使无一兵一卒,国民党亦不能消灭它,中共军队少一点,国民党也不敢进攻它;反之,即使中共军队再多,亦决不能打倒国民党。”

周恩来严肃说道:“兄等以封建军阀割据来比拟中共,我不能承认,我以为两党已拥有武装,且有18年之斗争历史,此乃革命事实发展之结果,今日我等商谈,即在设法避免双方武装斗争,而以民主之和平方式为政治之竞争,我们认定:‘打’是内外情势所不容许,只能以政治解决。本此宗旨,我党已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知中央对于此事之解决将提出什么具体方案?”

张群说:“这个嘛,我们几位的意见都已经说了。政府有什么具体方案,我想得请示蒋主席才能答复。”

周恩来说:“既然如此,还是等你们和蒋主席商议之后再和我们谈吧,不然,你们心底也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