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6654300000081

第81章 组建阿拉善右旗纪事

卜和 回忆 白晓 翻译

1960年7月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加强领导,促进边缘偏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决定把阿拉善旗分成左、右两个旗,先在雅布赖盐池成立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会和行政办事处,着手筹备建立阿拉善右旗的工作,属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旗双重领导,管辖巴音温都尔、塔木苏布鲁格、雅布赖、巴音淖尔公、乌力吉、笋布尔等5个公社。报经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批准,任命了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办事处主任。

书记:巴雅尔俄模和(原巴彦淖尔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书记:李辅臣(原磴口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书记:卜和(原阿拉善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办事处主任:卜和(兼)

遵照中共巴彦淖尔盟委的决定,巴雅尔俄模和同志带领阎学廉同志(巴盟盟委宣传部干事),于7月底前来巴彦浩特与阿拉善旗旗委和旗人委商议了成立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委和办事处具体事宜。中共阿拉善旗旗委书记苏德保扎木苏同志说:“中共巴盟盟委报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和行政办事处,其主要任务就是筹备建立阿拉善右旗,这是很艰巨的任务。巴雅尔俄模和同志参加过乌兰察布盟牧区开辟工作。卜和同志到阿拉善旗投入了牧区开辟工作。这次你们两位到阿拉善西部地区工委和行政办事处工作,也是不是开辟工作的开辟工作。你们的任务就是又要组建一个新旗,在新址——雅布赖盐池高点,条件极度困难,房无一间,办公没地方,住没宿舍,开会没有会议室等等,困难是不少,你们都是从头做起,从第一开始。在雅布赖盐池只有盐场和雅布赖公社党政机关,他们没多少房屋,学校只有两名教员的盐场工人子弟小学一所,医院是小卫生院。工委、办事处用房只是从他们那里借一点,挤一点过,过渡上几年吧。”

我有个习惯,只要是党组织有决定,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就不问条件的优劣,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次调动工作,和往常一样,也愉快的接受了组织分配的新任务。但这次组织决定我和我爱人海梅一起调往西部办事处工作。可是幼龄儿女的上学入学问题却挂在了心上。即眼下年仅12岁的长子额尔敦仓就要上中学念书。要是他和我们一起搬到雅布赖,那里没有中学就要失学,要保证他上中学就只好留在巴彦浩特住校单独生活;在幼儿园学前班的女儿斯琴高娃要搬到雅布赖也就没有幼儿园学习。工作调动了就要搬家,而作为年轻的父母不能不关心儿女的学习和生活。但共产党员的心目中,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常说:“十个指头咬哪一个都疼。”我们2人经过认真商量,首要的是服从组织调动工作,共产党员的儿子也要像共产党员一样要服从党的整体利益,而决定把年幼的长子一人留在巴彦浩特住校念中学,女儿先把她带到雅布赖看情况再定。我把家搬上,我和我爱人,巴雅尔俄模和、阎学廉等4名干部同路,经宁夏省府银川和甘肃省府兰州以及武威等地。8月1日到永昌县河西堡下火车,再坐上拉盐的大卡车,行驶了3个小时,才来到了雅布赖盐池。雅布赖公社书记额尔登阿古拉同志接我们,公社干部金锁(现任阿拉善右旗旗长)同志安排房子,他东奔西跑又从公社院内腾出两间房子叫我们办公用。当日宣布了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委和办事处开始正式办公。随后从阿拉善旗和巴彦淖尔盟各旗县陆续调来一批干部。工委设立了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办事处设立了办公室、农牧林水气办公室等机构,就在雅布赖公社总共几间房里,西部地区工委、办事处机关,都挤在一起办公,开展了工作。后来拥挤不堪,于是我们又从雅布赖盐场借了30多间房子,才得到了缓解。以后又陆续增加干部,没有办公室和宿舍,又从各苏木借蒙古包(毡房)临时凑合。我记得在一个蒙古包内安排了两户住宿,中间挂上一个棉毯子,以此作界线。住房很挤,困难很大,但大家的精神是饱满的,工作热情是高的。

1960年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头一年,我们内蒙古牧区粮食还算基本上能够保证供应。但在甘肃省民勤、山丹等邻县由于搞浮夸,卖过头粮,天灾加人祸,发生粮荒,农民没有粮食,吃尽了籽种和耕畜。开始向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成群外流。有不少人饿死、冻死。我们路经武威、兰州等地亲眼见到一两白面的小小馒头价格张到七八角钱或1元钱1个。1斤土豆价到过七八角钱。不但价格贵,实际上比这高的价钱也买不上东西。白面、土豆干脆买不到,当时进口罗马手表很时兴,很稀罕,可是火车上我们亲眼见到180元的罗马表只换8斤粮票的情景。所以,我们体验到,手表有了就戴没有就算了。不像粮食,不吃就有生命危险。缺穿,三年二年问题不大,可是吃的缺,一天都难对付。我们邻居甘肃省那一年发生的粮荒,对我一生教益极其深刻,粮食的确是个“宝中宝”。当时,全国各地凡是农产品或以农产品做原料的产品,除了蔬菜,其他都发票,什么布票、线票、棉花票、粮票、肉票、油票、糖票、豆腐票等等,都是限量供应,酒只有在过春节时每户只给供应1斤,半斤的,我们在雅布赖盐池,也是过的这种紧日子,尤其在雅布赖盐池,除了产盐外,其他农产品什么也没有,粮食紧,副食品更紧张,困难上加困难,人们像喝面汤一样喝开了刷锅水,有的同志在办公桌上专门放着咸盐,当饥饿的时候,就放进咸盐喝浓盐水,以充饥,干部因缺乏营养,浑身无力气,脸尖了,眼睛也凹进去了,甚至有不少同志因缺乏营养浮肿,工作起来很吃力。当时困难确实很大。这年的腊月,雅布赖公社供销社的干部张对岱同志看到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同志生活困难,她怀着一片热心给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办事处主任每人包上2斤糖送来,说是特殊供应。工委书记巴雅尔俄模和一见她就再三地耐心说服、解释谢绝。她还是坚持留下送来的糖。她走后巴书记找我说:“公社供销社的对岱主任抱有好意,她给我们几个人包了2斤糖来要特殊供应。经我再三解释谢绝还是说服不了她,现在全国困难这么大,我们共产党员绝不能搞特殊化呀,你看这个问题咱办才好?”两个人谈论中间,我给巴书记点了一支解放牌纸烟,他拿上看了看,再看了我一眼后说:“我吸的也是这种牌子的烟”,两人边吸烟边商量,最后决定:“把对岱同志拿来的四包8斤糖全部收下,钱如数付给,而后把糖当作慰问品送到医院,给病人过年的时候吃”。我们把基层供销社干部们的一片热心又转送到了医院病人的心坎里。

第二年,干部增多了,入学儿童也多了,工委和办事处为了解决上初中学生的入学问题,在离雅布赖盐池30多华里处巴音淖尔(中泉子)芒硝场借几间房子,用土坯搭台子,作1尺多宽,2尺多长的黑板,办了一座中学,汉族小学生入了盐场工人子弟学校;蒙古族小学生在距雅布赖盐池100华里远的雅布赖公社厚如木图庙小学住校念书。在困难时期,我的父母亲也来我们家住,当时我们住房都是从盐场借的,户户住的是三间房两户住,各占一间半,一间住人,半间做伙房。我家三代人就在这一间半房内挤在一个炕上,咱们的生活和群众一样也是很紧的,老人缺营养,但我们又没条件给补,后来供销社在雅布赖盐场屠宰国家收购肉食羊时,我们才有机会买羊血,或羊的头蹄下水给老人吃,并从中弄到一点羊肚油补养度日。新调来的干部多数是来自条件较优越的巴彦浩特或黄河灌区,从河套地区来的干部,他们一路抱有满怀喜悦,可是一到雅布赖盐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和他们原来想象恰恰相反,邻近县的处境更困难,更是加重了同志们的精神压力。雅布赖水质不好,含氟量高达5%左右,氟中毒也严重,新生儿中痪软骨病的很多,煤炭加运费价格特别高昂。故一些干部不安心在雅布赖工作,有的同志闻而不来,有的同志来了又要回。面临这种情况,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向干部群众反复深刻说明了由于国家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及被苏联所逼还抗美援朝债务;天灾人祸导致了国家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发扬我党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眼前的困难,好日子是不远的,要求我们干部面临的困难越大,越要看到光明,越要加强团结,越要艰苦奋斗,共同克服困难。与此同时,领导同志个个带头过紧日子,和群众同甘共苦,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相依为命,不搞特殊化,不走后门,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坚定不移,言教身教相结合,鼓舞和提高干部群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把大家的心安在了雅布赖,进而激发了大家克服困难,建设好阿拉善右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销阿拉善旗的决定”。以原阿拉善旗西部办事处管辖5个公社为阿拉善右旗的行政区域。是年5月25日在雅布赖地区召开了成立阿拉善右旗庆祝大会,正式成立了阿拉善右旗,属巴彦淖尔盟领导,旗人民政府住址雅布赖盐池。报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任命了中共阿拉善右旗旗委书记,副书记和旗人委旗长,副旗长。

书记:巴雅尔俄模和

副书记:李辅臣、卜和、罗布曾

旗长:卜和

副旗长:当时尚未任命。

1963年8月中旬,召开了阿拉善右旗第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阿拉善右旗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旗长:卜和

副旗长:额尔登阿古拉 余永祥 道布吉尔 呼群

旗址:雅布赖盐池,过了两年后,于1965年7月份起又搬迁到现在的新址额肯呼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