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6654300000069

第69章 曹动之烈士生平简介

孙国标

曹动之,原名曹开诚,1906年生于陕西省横山县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进毛乌素小学读书,1920年考入横山县立高小。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后,他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5年在横山高小和高岗等一起,发动了数百名同学反对当局专制压迫,反对旧学制,在人民群众的声援下,迫使当局撤换了专制独裁的县长、校长,获得了胜利。为此,国民党当局开除了他的学籍。随后他来到靖边县,在镇靖小学读完高小,考入榆林直属中学。1926年在榆林中学因参加“学生自治会运动”,获罪于陕北军阀井岳秀,再次被开除学籍,武装押出榆林城,遣回横山。

1927年,曹动之由地下党负责人钱达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横山县党的特别支部书记鲁奔离开横山,曹动之接任特支书记。这期间,他以教员身份,一面借教书宣传革命道理,一面秘密组织游击队。年底,在靖边西沟村创建了10余人两支枪的游击队。1928年,他领导这支游击队在西沟一带打富济贫,发动群众抗粮抗捐,扩大游击武装。1929年,游击队转到伊克昭盟的乌审旗活动,伏击了乌审旗反动武装第十二团,开辟了游击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0年至1931年,曹动之做兵运工作。他受命打入国民党军驻靖边宁条梁高世雄骑兵团。在高部争取和组织了一个连的兵暴。暴动后一部分人组成蒙古骑兵游击队,活动在伊克昭盟。

1934年,曹动之领导的游击队参加了陕北红军,编为二十二支队,曹动之任支队长兼政委。在乌审旗、城川与三边交界地区,游击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革命力量。1935年春,他又和吴亚雄组建了蒙汉骑兵游击队。他率领这支骑兵,驰骋在长城内外,绥蒙草原,勇敢战斗,屡建战功。同年8月攻打横山,9月解放了杜新庄,10月打下了黑峰子,受到上级的通令表扬,称他们是“英勇善战可歌可泣的人民骑兵”。在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武装的艰苦日子里,曹动之不惜献出家产,买枪购马,建设部队。

1936年,中共中央为了团结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在定边成立了蒙古工作委员会,高岗任主任,曹动之、赵统儒等参与领导,开展了蒙族地区的抗日运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曹动之先后任乌审旗工委书记兼骑兵营、团长、伊克昭盟工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等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民族革命武装活动。他曾多次带伤奉命组建蒙汉骑兵游击队,给主力军输送干部、战士,曾协助齐金山、王悦丰策动了西乌审部队的起义,并带领齐金山、杨玉清、石宝山等到延安学习参观,成为蒙古爱国人士的益友;他忠实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使蒙古族人民逐渐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给蒙古人民造成的灾难,深得蒙民的拥护和信赖,蒙民称他为“青天”。

1946年8月中旬,曹动之带领三边骑兵团参加保卫边区、扫荡榆林外围敌军的战役,先后解放了镇川堡、响水堡、波罗堡,又围攻横山县城。为争取横山守敌王永清、段宝山起义,他与李坤润进城与敌军谈判,由此横山和平解放。

1947年三边保卫战时,曹动之任三边东线副指挥,领导着蒙古骑兵支队和游击队堵击了蒙地叛匪南犯。1948年任三边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同年被派往东乌审旗与旗王奇玉山谈判,争取了东乌审旗的和平解放。

1949年8月、9月间,他率部参加解放宁夏的战役。9月23日宁夏解放后,任宁夏军区参谋长。1950年4月,调任刚解放不久的阿拉善旗工委书记。当时盘踞在贺兰山的土匪郭永胜(郭拴子)占山为王,与人民为敌,为非作歹,扰害群众,在阿拉善旗散布谣言,挑拨民族关系。1950年7月中旬,曹动之到银川参加中共宁夏省第一次党代会。当时郭拴子匪帮不断从贺兰山窜扰阿拉善旗。会议中间,曹动之同志仍关心阿拉善旗人民的安全和生活,即刻返回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布置工作后,又马上来银川,听取传达中共中央的会议精神。大会刚一结束,他便于1950年7月30日寅夜由银川动身,披星戴月,翻越贺兰山回阿拉善旗。不幸于31日晨8时许,在途中(樊家营子)遭遇郭匪袭击,曹动之同志当即抛开马匹、行李,销毁了机密文件,与匪徒展开了生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光荣殉难,终年44岁。

曹动之同志遇难后,宁夏各族各界人民在银川召开了公祭烈士大会,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宁夏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曹动之同志的革命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为人民牺牲模范未来”,中共宁夏省委的挽带上写道:“为人民事业牺牲其功其德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