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6654300000117

第117章 对阿旺丹增嘉木素晚年活动情况的调查

G·朝格图

我和生格同志于2001年4月24日至30日前往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对阿旺丹增嘉木素晚年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在当地政协的全力支持下,收获非常大。

我们先后走访了13位知情人士,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49岁。据这些人提供:阿旺丹增嘉木素是1943年到镶黄旗西尼乌素的。来的时候骑一匹铁青骒马,骒马还领一小马驹。此外没有什么其他财产。当时他称自己是蒙古国的贺德根寺毕喜热勒图·呼图克图。当地牧民称他为:“毕喜热勒图·巴格喜、毕·玛摸、毕喜热勒图·喇嘛、散尤喇嘛(不吃荤的喇嘛叫散尤喇嘛)、阿给巴格其格”等不同尊称。他在与人处世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但对贫苦人非常同情,常救济这些人群。因此,在牧民当中威信相当高。在佛事方面,他从来不去寺庙念经,牧民们请他到家里念经供佛时,有时去念经,有时不去。他还会打挂算卜,算的很准,有时有人得了疑难病症或癔病向他求治时,他说:需要多少多少银两。但治愈后,却分文不取。有时从生活富裕人家里要些食物,救济贫穷人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活动。至于他为何不说真实身份问题,是因为怕暴露自己身份惹麻烦。直到解放后才说明了自己真实姓名和原籍。说他是阿拉善旗广宗寺达格宝呼图克图,俗称巴润葛根(南寺活佛),名叫阿旺丹增嘉木素。还说自己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收新事物,因此,当时阿拉善旗执政者对他有了看法,怀疑是“红党分子”被管制起来。之后,于壬申年八月初三(1932年9月3日)程机逃出来,隐姓埋名游历各地至今。

在采访时,我们对当时见过阿旺丹增嘉木素的所有老人,拿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的几张照片进行辨认,他们在这些照片中都辨认出阿旺丹增嘉木素,说“这是年轻时的照片,来这里的时候比这老多了,就是这个人,没有错”等等。

据乌力吉、贡其格苏荣等人回忆,到了解放时,阿旺丹增嘉木素的个人财产除了几匹马和几头牛(1953年的白灾中牛全部死光)以外没有其他财产,1955年,我们这里建立学校,动员全旗人民捐款捐物,他捐了两匹马,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捐物。他去世时在别人的一间小土房里,除了他日常用品外(基本上是一些佛事用品和佛经),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和钱物,按现在的收藏眼光看,他的比较值钱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十来公分长的翡翠烟嘴了吧。

他在世时,和他比较友好的人和来往密切的人有朝格吉勒淖尔布、葛力格、那木斯赖等人。去世的时候就住在葛力格的小土房里。

关于他的去世、安葬的时间地点问题,所有被采访的人士意见是一致的。他去世的地点是珲登,去世的时间是1957年农历八月中旬,是在巴音恩格尔的陶古如木地方(巴音恩格尔是个公墓)天葬的。当时由朝格吉勒淖尔布、葛力格、苏德木仁沁、昭格森嘉布等人一起去发丧的。据僧格、代拜、乌力吉等人回忆,安葬地是由死者自己选定的。据代拜之母(现年83岁)讲,她的第二个儿子是丁酉年八月十五(1957年9月8日)出身的,就在这一天毕喜热勒图喇嘛谢世了。从这一点看阿旺丹增嘉木素去世的时间是不会有错的。

据都古尔嘉布、丹巴、乌力吉、贡其格苏荣等人回忆说:我们这里听说阿旺丹增嘉木素遗物有一顶帽子、手鼓、佛经、马鞍和一个翡翠烟嘴。此外,没有听说其他遗物。佛事用品和佛经在葛力格一直保存着,但不知这些东西现在是否还在很难说。

以上情况外,对阿旺丹增嘉木素的生活习惯方面、法术方面,在当地流传着很多的传说,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这个毕喜热勒-巴格喜就是南寺活佛阿旺丹增嘉木素。

200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