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
6642400000050

第50章 保持犹太的传统就是永不绝望

2000多年来,犹太人历经屠戮,但他们从不向厄运低头。这大概正是人口稀少、浪迹天涯的犹太民族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许多犹太人都是从贫困潦倒起步,一次次地富有,一次次地被剥夺,然后再次白手起家,再次致富。

犹太人的耐心与毅力是其他民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这也许与犹太人的幼年教育有关。犹太人自幼就接受忍耐的教育,具有惊人的耐心和毅力,能够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曲折和磨难。

可以说,在犹太人的“词典”里,没有绝望二字。

犹太传统告诫人们:悲伤应适度。在这样的教导下,犹太人保持了永不绝望的传统,不论处境何等艰难,他们始终心怀希望,始终相信下一刻,相信未来。

悲伤应适度

当神庙被邪恶的提图斯毁坏时,很多犹太人,尤其是发瑞斯地区的人,发誓再也不吃肉和饮酒。

“你们为什么不吃肉和饮酒?”周数拉比问他们。

他们哀悼说:“原先供奉在神庙祭坛上的祭品,现在没有了,我们怎么能吃肉?原先牧师把酒倾倒在神庙的祭坛上,现在也没有祭坛了,我们怎么能喝酒?”

“既然这样,”周数拉比说,“那我们也不应该吃面包,因为神庙被毁了,面粉做的供品也不能吃了。”

“你是对的,”他们回答,“我们可以用水果代替面包。”

“我们怎么能吃水果?”周数拉比问道,“第一个水果带到耶路撒冷来是给神庙用的,这样的供品我们不能吃。”

“也许我们可以吃不是供品的水果,”发瑞斯人斗胆说了一句。

“那让我们别喝水了,”周数拉比接着说,“因为奠酒祭神用的水不能喝。”

这时发瑞斯人都沉默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周数拉比看到这些,知道把他们带到了问题的本质上,就说:

“我的孩子们,请注意听我下面的话。对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巨大不幸不悲痛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人不能沉溺于此。让我们犹太人承担过重的负担是错误的。”

对犹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悲伤应适度”的思想影响深远。2000多年来,犹太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深重,的确让人难以承受,难以摆脱,但如果总是沉溺于悲伤之中,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消沉的意志和随之而来的民族灭亡。

犹太人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们总是能在悲痛中及时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绝望不属于犹太人

人类和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一点,也许是人类会绝望。

猫、狗、猴子和鸟类绝对不会像人类一样绝望到去自杀。虽然说也听过野牛集体从悬崖上跳到海里的事情,也有海豚成群漂到沙滩上的现象,但这是不是有意识的自杀行为还是个疑问。

根据1980年的调查,各国每10万人口的自杀率如下:丹麦23.6人、西德12.7人、日本18人、以色列5.6人。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犹太人的心态比较健康。

犹太人的自杀比例较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个家庭和社会感情深厚,必要时大家能互相协助。另外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总是能想出度过危机的办法。再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就是多灾多难的历史留给犹太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逆境面前无所畏惧的乐观态度。

犹太人总是乐观的,在不断流浪迁徙、被人屠杀的那些濒临灭绝的日子里,犹太人始终抱定一种相信生活和命运一定会好转的信念。

每次庆祝逾越节时,犹太人都要合唱一首《安妮·玛明》,这是希伯来语“我相信”的意思。《安妮·玛明》是一首扣人心弦而优美的歌曲,由奧斯维辛(波兰南部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曾经在此地设立集中营,杀害400多万犹太人)的囚徒们作词、作曲。他们虽然置身在极为绝望的处境中,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但是仍然唱着:“我们相信救世主的到来,只是救世主的到来稍迟一点……”的歌词,借以安慰自己。

犹太民族中,曾长期流传着一则名为“飞马腾空”的古老童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犹太人因惹怒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个犹太人向国王请求饶恕一命,他说:“只要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使国王最心爱的马飞上空。”他说,假如一年过后,马儿仍然不能翱翔天空,那么他就愿意被处死刑,而毫无怨言。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一个囚犯朋友对他说:“你不要信口开河好不好,马儿怎么能飞上天空呢?”他却说:“在这一年之内,也许国王会死,也许我自己病死,也说不定死的是那匹马。总之,在这一年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说不定马儿真能飞上天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的希望是无穷的,所以绝不可轻易放弃。今日世界上仍有犹太民族的存在,是因为犹太人永不绝望。

犹太民族有句谚语:“绝望者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人”。犹太人认为,人如果绝望了的话,双脚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人向绝望的方向引导。因此,为了获得成功,就必须远离绝望,对成功抱有坚定的信心。

即使是那些身处困境的犹太人,他们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始终满怀期望。他们会想:左右是否有路,地下是否有路,是不是能从上面跳过去等各种各样的办法。如果还是不行,就返回去,总会在意外的地方找到意外的解决办法。

总之,犹太人始终相信,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活路。即使前后左右都不行,头顶上也许会有出路。

这就是犹太民族,一个永远不会绝望的民族。

相信下一刻

身处逆境,能坦然面对的首推犹太人。

探根寻源,犹太人之所以能在逆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永不气馁的勇气与信心,也与他们的民族生存智慧有很大关系。

不少熟悉《塔木德》的人都熟悉一幅画,画面上一个魔鬼正在和一个人下棋,对弈双方都小心翼翼。

这是一局决定生死的棋。

非常遗憾的是,魔鬼似已胜券在握。尽管那个人已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似乎已无法挽回败局。

许多参观的人看了这幅画,都黯然神伤——他们都感到了死亡就像一只秃鹫,正在俯冲于人类的天空。

这时,有一位犹太拉比看到这一幅画。他慢慢体会着画中的含义,忽然大声喊:

“不会!魔鬼绝对不会胜利!”

许多观众围过来,重新审视这幅画,并打量着这位怪怪的拉比。

“魔鬼是不会把人类下拜的,人类还有最后一着没下。”

过了很久,人们终于悟出画中的含义:

人类尽管被魔鬼捉去下棋,一步跨在死亡的门槛上,但人类还有最后一着,那就是起死回生的一着。

一幅画却看出不同的含义。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态度。

犹太拉比看到了最后一着,并且相信下一刻,相信未来,他的思想代表了犹太民族的思想。

在犹太名人中,十有八九都历经磨难。如果没有相信下一刻,相信未来的睿智与勇气,犹太民族也不会涌现这么多令世人瞩目的杰出人才。

华尔街股市怪才詹姆斯·林出生于美国一个贫困的犹太人家庭。幼年丧母的他是由姑妈抚养长大的,并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酸甜苦辣。从14岁那年开始,中学都没有读完的詹姆斯·林就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流浪生活……

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出生于有13个孩子的贫困家庭。在他嗷嗷待哺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场大火把母亲烧成了重伤,兄弟姐妹相继被送人,他因不愿被人收养,沦为了乞丐……

世界无线广播和电视事业的奠基人萨尔诺夫自幼家境贫寒,15岁时,父亲不幸病逝,萨尔诺夫作为家庭中的长子被迫辍学,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

钻石大王彼得森最初也是个穷光蛋。彼得森四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带他移居纽约。14岁时,母亲因过度劳累,经常生病,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

马克思·斯宾塞公司的开创者马克斯家境贫寒,早年丧母,是在姐姐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饱尝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

罗斯柴尔德在发财前曾为一位公爵效命了20年。20年中,他忍受着公爵对他犹太人身份的鄙视,对事业从未有丝毫懈怠。最后,终于成为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的金融巨擘。

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因家境贫寒无法治愈,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在痛苦的思索后,他立志学医,历尽艰苦,最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世界语之父”柴门霍夫,著名犹太诗人海涅、音乐家帕尔曼、文学家戈迪默、影星达斯汀·霍夫曼等,无不是在艰难和厄运中自强不息,最终取得了成功。

事实上,像这样历经磨难的犹太人成千上万。

尽管如此,犹太民族还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们在各个领域所创造的辉煌成就甚至让人觉得,美国属于犹太人,欧洲属于犹太人,连整个世界都属于犹太人。

犹太人的成功在于他们永不绝望,在于他们为克服困难而做的不懈努力。

始终相信下一刻,始终相信未来,就这样,最终,犹太人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