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幽默脑轻松
6605800000012

第12章 机械模仿幽默术

机械模仿术就是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不管情境如何变化,把运用于某一事物的东西生搬硬套在另一事物上,只是机械地模仿,使其笨拙可笑。

柏格森在他的《论笑》一书中指出,滑稽是“镶嵌在活东西上的机械的东西”。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突然插进一个机械死板的表现当然好笑。在卓别林表演的喜剧中,利用人物的机械僵化表现出的笑话,俯拾即是。有一个电影表现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一个工人的全部动作都被扳螺丝钉的动作同化了,以至于他看到女人衣服上的纽扣也要当螺丝钉去扳一下,结果笑话百出。

请看下面的例子:

话说有一学生,这天先生教给他三个字“你、我、他”,并用它们造句。“你,你是我的学生;我,我是你的先生;他,他是你的同学。”

学生回家后高兴地把这些告诉了父亲,指看父亲说:“你,你是我的学生;我,我是你的先生。”他又指了指他的母亲,“她,她是你的同学。”

父亲听了很气愤:“我怎么是你的学生呢?我,我是你的父亲;你,你是我的儿子;她,她是你的妈。”受了委屈的学生,来到学校,责怪先生:“先生,您教措了,应该是这样的:你,你是我的儿子;我,我是你的父亲;她,她是你的妈。”

这位学生与他的父亲都是傻到家了,不懂得情境的变化会导致语言表达的变化,机械刻板,乖傻可笑。

这种因乖傻而产生的幽默故事在我国民间笑话中也有许多实例。

有一个小伙子不善于说话。一天,邻居家生了个儿子,大家都去祝贺,他也去了。父亲特地叮嘱他,千万不要在席间说出不吉利的话,他高兴地答应了。

席间,他一言不发,只管喝酒吃肉。直到吃完了,有人问他为何不说话,他说:“你们见了吧,我今天可什么也没说,这个孩子要是死了,那可不关我什么事。”

小伙子虽然席上什么也没说,可结尾处的假设还是没有顾及到“此时不该说的话”,叫人哭笑不得。

孩子们的思维一般是简单的直线型,表现出一贯性,也常常因此而闹出笑话来。

下面再举三例:

汤姆:“我看这位新来的数学教师不怎么样。”

比尔:“为什么?”

汤姆:“昨天他对我们说5 1=6.”

比尔:“错在哪儿呀?”

汤姆:“可他今天又说4 2=6.”

威利的儿子到姑姑房间里玩,回到爸爸身边时拿着一小袋糖,说是姑姑给的。

爸爸问:“你说了‘谢谢’没有?”

“啊,忘了。”儿子马上又跑到姑姑房里去道谢,回来以后对爸爸说:“其实我不用去谢姑姑。”

“为什么呢?”爸爸问。

“姑姑说,‘好孩子,不用谢’。”

一次,鲁宾斯坦在波士顿举办个人演奏会,演出的票在几天前就售空了。

这天演出前,一个自命不凡的贵妇人来到了后台,二话不说,就问鲁宾斯坦要票。鲁宾斯坦很瞧不起这种浅薄无礼的女人,便冷冷地说:

“对不起,夫人,我现在只有一个座位了。”

“没关系,一个座位也行。”贵妇人喜出望外。接着,她又头一扬,对鲁宾斯坦说:

“不过,我想要的是一个前面的座位。”

“错不了,是前面的,而且绝对前面。”鲁宾斯坦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指,“看见了吗?就是钢琴旁边的那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