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一卷)
6598900000027

第27章 传世故事(10)

第十节 秦用商鞅开始大治

公孙鞅从魏国奔秦,秦昭王三次会晤后决定任用他实行变法。

法令规定百姓五家为保,十保相连,相互纠发、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一样受赏,藏匿奸者与降敌一样受罚。百姓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按标准受爵,为私事争斗的,按轻重受刑。努力本业,耕织收获粮食、帛布多出的一部分加在他的身上。从事工商末利而怠惰致贫的,收为官奴。宗室没有军功者,不给爵位。明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次享有田宅,有功的显赫荣耀,无功的虽富足却无光彩。

法令已经完备,怕百姓不信,就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国都街市的南门,招募百姓中能将它搬到此门的,奖励十金。百姓对此很奇怪,不敢搬。又说:“能搬的给予五十金。”有人试着搬了木头,果然就给予五十金,以表明不是欺骗。在此之后才颁布法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了一年,秦国都的百姓说不便的数以千计。正逢太子犯法,公孙鞅说:“法之不行,是从上违犯的。”要法办太子。而太子是君王的子嗣后代,不能施行,就对其师傅公子虔用刑,将其师傅公孙贾黥面。第二天,秦国人害怕就都服从法令了。此法令实行了十年,秦国百姓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百姓勇于公战,不敢私斗,乡邑大治。对于秦国百姓开始说法令不好后来又说法令便利的人,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百姓。”把他们都迁到边城去了,以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

于是昭王任公孙鞅为大良造,率兵围魏国安邑,使之投降。过了三年,在咸阳筑门阙宫廷,秦国把都城从雍迁到这里。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休息,聚集小乡邑为县,置令、丞,共三十一县。开挖田间阡陌疆界,而平赋税,统一量衡。执行了四年,公子虔又违犯禁令,而被行劓刑。过了五年,秦人富强,周天子赐给孝公祭祀用的肉,各诸侯都来祝贺。

第二年,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兵,俘虏其太子申,杀了将军庞涓。又过了一年公孙鞅游说孝公说:“魏对于秦,就像人的心腹之患,不是魏吞并秦,就是秦吞并魏。原因何在?魏处于险恶之地,国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占山东之利,有便则向西略秦,不利就会向东收地。现在以君王之贤能圣德,国家赖以昌盛。而魏去年为齐大败,诸侯都向它挑衅,可趁此时讨伐魏国。魏不敌秦,一定向东迁徙。那么秦占据山河之固,向东以制约诸侯,这是帝王之业啊!”孝公以为对,派公孙鞅为将讨伐魏国,魏派公子为将迎击。两军相拒,鞅给魏将公子送信说:“我一开始与公子关系和善,现在都做两国的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相见,誓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认为可以这样。会盟饮酒时,鞅埋伏披甲兵士发动袭击俘虏了公子,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尽破之以收归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攻破,国内空虚,势力不断削弱。魏惠王害怕国家因此灭亡,于是派使者割让河西土地献给秦国以求和。而魏国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进言。”鞅攻破魏国以后班师回国,秦国国君把於、商两地十五邑分封给他,号称商君。

(《史记·秦本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