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56

第56章 荣誉重建:打造一流的省会城市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应该说,太原从未像现在这样更加清晰、明确、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资源型经济的本质,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思想高度一致、更加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一方面要转型,另一方面要通过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2011年8月,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市委市政府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提出了“要把太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这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事实上,在机遇面前,太原只能通过超常规发展战略,全民动员,跑步前进!这个超常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系统的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建设“三个一流”、打牢“一个基础”、强化“四大支撑”、实施对标赶超。

建设“三个一流”是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从内容上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其重点则是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即是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扎根太原,一方面缓解太原“重”而“初”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积极在新的产业竞争中培育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中“新兴产业”并非狭义地指随着新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而是指广义的“新兴产业”,既包括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又包括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形成的新产业,还包括由传统服务业细分化、企业内部流程市场化等所形成的现代服务业,涉及一、二、三各类产业。具体而言,一产方面主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高科技打造一批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实现农业生产的园艺化、设施化和工厂化。二产方面提出着重打造三个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产方面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四个中心:“环渤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国际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通过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迅速扭转位次下降、首位度下降的局面,向一流省会城市行列迈进。

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就是要抓住转型这个综改试验区的核心,充分发挥省会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率先走出一条依靠自主创新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就是要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汇集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客商,有力地推动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太原城市群和“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格局的形成,显著增强省会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带动力,不断提高市民的自信心、幸福感、满意度。

打牢“一个基础”,是指打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其他一切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强化“四大支撑”,是指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四个缺一不可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二是创优发展环境,三是提振精神动力,四是发展人才智力。所谓对标赶超,是指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基本方法论,即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对标一流,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并最终创建一流,以各个一流撑起一个国内一流的省会城市。

可以看出,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是要实现产业转型、实现太原从能源重化工基地到新兴产业基地的蜕变;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指向的是加强社会转型、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太原从重生产的“煤城”向既重生产又重生活的“现代宜居城市”转变;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则是谋求太原在发展方式上的转型,力图使太原区域社会的发展走出资源依赖的阴影,走上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并非突发奇想也非异想天开,而是理性思考后的科学决策。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战略内容,反映了太原市委市政府对太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具体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内涵,是在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决策。从实践层面看,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发展战略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十一五以来,太原高比例的城市建设投入和绿色转型战略的实施,不仅建成了南北跨越十几公里长的汾河城市风景带,城市景观大为改观;而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也明显增加,生态质量大为提升,这些都为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奠定了物质基础。创新型城市主战略的实施,不仅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大讨论,形成了创新的思想共识,已制定的一系列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制度性文件,也为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特别是从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已具有较为厚实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如装备制造业方面,太原装备制造不仅产业基础雄厚,自国家“一五”计划始即闻名全国,而且产业地位非常重要,50多年来一直是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市外贸出口的排头兵和职工实现就业的重要市场。不少优势企业及其产品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如太重集团拥有的大口径无缝钢管锥形辊穿孔技术属国内独创,设计制造能力全球排名第三;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大型轧机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95%、88%、70%。煤科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0%。太原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这些都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蓄了力量。再如不锈钢及镁合金新材料产业方面,也为打造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蓄积了力量。太钢现已具备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其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生产线。同时太钢还拥有以不锈钢为主的专有技术700多项,专利100余项,技术诀窍2430余项,在国内同行业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太原地区现有的20余家镁合金生产企业的金属镁产量已占到全国的1/4.太原同翔金属镁有限公司年产金属镁、镁合金及镁合金制品9万吨,位居全球之首。而太原富士康集团专注于镁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预计不久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要建设宜居宜业幸福的太原城。这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锦绣龙城发展的新目标。既然航程已定,就让我们忘我地投身于这一充满自信、充满勇气、充满理性又充满艰辛的建设事业中去,通过努力与汗水,为太原人打造一个富裕、健康、和谐、美丽的家园,为山西和国家打造一个雄风太原,追回属于自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