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02

第2章 “汾水出焉”:一条大河的惠泽

第一章 文明曙色:远溯长河认此身

水,是文明的摇篮,河流,就是大地的动脉。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绝大多数的人类聚集地都依傍着河流或海洋。远古人类的逐水而居,造就了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和村庄。

人类与水,彼此休戚与共。从古至今,共同历经了无数刻骨铭心的幸福与苦难。

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太原,就依傍在一条大河之畔,这是条从远古走来的河流,它的名字叫汾河。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

人类早期以采集、渔猎为主,到原始农业产生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发祥阶段。而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对水源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早期人类的诞生和演化都要靠近能够提供充足水源的河流,且河流附近的土地肥沃,适于农耕,经济比较发达,且水运的运力相对于陆运更要量大而方便。因此,世界著名的文明发源之地都有着与之相生相伴的大河。如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流域,以及希腊、罗马的地中海区域,相应地形成了西亚文明、非洲文明、南亚文明、东亚文明和欧洲古典文明。而其他著名的河流如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等,也都在各自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沉浮与各大文明的兴衰。

也正因如此,不少史学家更是直接将古代亚非农业文明称为“大河文明”。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衰微的大河文明是华夏文明,其滥觞之地就是黄河。

据研究者认为,黄河是由160多万年前的青藏高原抬升运动而形成的泱泱巨川,在万溪汇聚奔腾汹涌中,它日月往复,穿越峡谷,纵横捭阖,波澜壮阔。黄河本身并不适合灌溉和航行,若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华夏文明的起源,真正依凭的是黄河的每条大支流,如渭河、汾河、洛河等等,这些支流的两岸,以及其流进黄河时两水相交处,才是华夏文明真正的摇篮。其中,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国古书里称之曰“汭”,汭是在两水环抱之内的意思。中国古书里常称渭汭、洛汭,即指此等三角地带而言。

据专家考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诗歌的《诗经》中,汾河第一次亮相,而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里,也有汾河的记载。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人文书籍——先秦著作《山海经》对它的记载更为详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在太原西北部的宁武县管涔山莽莽山林间,就是汾河发源的地方,未遭人类琢饰的汾源之水,极其清冽,凉彻肌骨。而这股泉水到了下游变得越来越汹涌,最后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成为养育全省41%人口的大河,这是因为汾河南下的途中,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山泉和溪水义无反顾地融入进来。关于汾河的得名,《说文解字》中解释,汾者,大也,是说它水流量很大。还有另一种解释,汾者,分也,是说汾河是由好多支流结合起来的。

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其流域中保留了中国人类最早记载的文明活动痕迹。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专家根据30年的挖掘考证证实,唐、虞文化正是发生在现在山西之西南部,黄河大曲的东岸及北岸,汾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桠枝地带。而汾河流域附近的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尧帝的都城,也就是中国最早国家诞生地。

因此,如果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必然指向汾河流域。汾河流域的“丁村人”是与蓝田人、北京人等有同样典型意义的人类遗址。它证实汾河两岸最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出现了数目可观的原始人群和部落,这是古人类遗骸在山西境内的首次发现。且这里发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具套,它的先进和精致程度在全国的同时期旧石器当中处于领先。而且丁村遗址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划分山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不同阶段的一个标尺。

无独有偶,同在汾河流域内的太原盆地,同样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多处。20世纪50年代,古交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被发现,太原地区人类起源定位在十多万年前;而21世纪初,太原市上兰村镇土堂村一个不经意间的偶然发现,令世人震惊:在太原上兰村的汾河谷地上边发现更新世早期石器,离现在五六十万年!

作为独跨山西境内的最长河流,汾河穿越百万年历史风霜奔流到今天,被称作山西人的“母亲河”。山西省会太原市以及其他33个县市,就是在汾河的孕育滋养下,慢慢出现经历了浩渺岁月走到今天。现在,汾河依旧从太原市穿城而过,经年流淌,不舍昼夜。当人们徜徉在汾河公园这条绿色长廊上时,很少想到,正是由于这条大河的世代惠泽,才促使这方水土出现了最初的人间烟火,成为了三晋文明深邃的血脉源头。

让我们沿着岁月河床逆流而上,从考古遗存和典籍史料中,来触摸中华民族浑厚的生命本根,追踪太原的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