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15

第15章 四战之地:五代纷争的缩影

社稷已倾,盛世陨落。晋阳誓师的壮怀激烈似乎仍在天际回荡,王朝的背影却渐渐隐入历史的记忆之中,时代弥漫着动荡和死亡的氛围。一个踌躇满志的沙陀人独立苍茫,环顾晋阳大地,带着他的儿子登上太原西北的崛山,在多福寺礼佛焚香,心中埋藏着恢复唐室的远大志向。

毛泽东晚年读《五代史》时,想起自己早年看过的一首诗《三垂冈》:“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五代十国时期的晋阳最不平静。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或以晋阳得国,以晋阳为陪都,或称帝于晋阳,以晋阳为都城。一部纷争的五代史,实际是建都于开封或洛阳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

毛泽东读过的这首诗乃清人严遂成所作,写的就是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两代英雄。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创立基业。李存勖自幼随父亲李克用征战,5岁的时候,在三垂冈的军中听父亲置酒唱歌,就被视为“奇儿”。

在李克用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继,从晋阳戴孝出征,长途奔袭,在上党的三垂冈大破梁兵,为称霸中原举行了奠基礼。自此以后,英姿雄发的李存勖挟风雷之势,再次从晋阳发兵,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

清代学者全祖望在《唐贞观晋祠碑跋》中写道:“唐之得天下始晋阳,故晋祠有御碑;及其亡也,亦惟晋阳能为复仇。当庄宗入汴时,函梁君臣之首,告于晋献武王之庙,亦当并告祠下,以壮文皇之气,以慰唐叔之灵,岂不快哉!”然而李存勖酷嗜音律,“不爱天下爱俳优”,结果统领天下三年而国破家亡。欧阳修感慨地说:“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足为后人引鉴。

汾水长流,青山未老,晋阳城障国屏邦已越千年。时光还要如何雕刻他的面容,历史又将如何书写他跌宕起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