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
6586800000012

第12章 刘桂云团长英名永存

刘桂云同志(1911—1943)是湖南省茶陵县新叶冲人,出生在一户“三月糙米三月糠,丰年红薯野菜汤”的贫苦农民家庭里,小小年纪就给地主当了放牛娃。1929年,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8岁的刘桂云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刘桂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过班、排、连、营干部。在五次反“围剿”中,全家7口人,6口人惨遭国民党匪军杀害。国难家仇,刘桂云刻骨铭心。他怀着救国难,报家仇的决心,加入了红军先遣队,踏上了北上抗日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来到了陕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桂云同志随八路军东渡黄河,转战在华北战场。晋察冀边区建立后,刘桂云同志奉命到晋察冀边区第五专区河北省灵寿、平山一带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工作,组建了抗日游击第八大队。

1938年,刘桂云同志担任了八路军某部副团长,在指挥伏击日军“东京慰问团”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与顽敌肉搏战中,挥舞大刀砍死三个负隅顽抗的鬼子兵,传为佳话,大大挫败了鬼子的锐气,鼓舞了全团指战员的斗志,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1939年9月,刘桂云同志参加了在河北灵寿县由贺龙同志亲自指挥的陈庄战役,刘桂云负责指挥预备队机枪连,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在激烈的战斗中,刘桂云从身旁的机枪手手中抢过机枪,猛烈扫射,亲手击毙了日军第八混成旅少将旅团长水原,全团立了大功。

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进犯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在反击战中,刘桂云和肖鋒奉左权将军命令,率领五团的一个营担任南下支队尖兵,在河间伏击进犯之敌,一举歼灭顽军1个团,缴获轻重武器一大批,并缴获一马车银币,约6万多枚,悉数上交中央军委,受到师首长邓小平同志亲自嘉奖。

1941年,刘桂云同志担任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二分区十九团团长。1942年9月,率部进入山西盂(县)寿(县)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屡建战功。同年12月,十九团获悉日军第四混成旅一个大队带着二三百名伪军,要偷袭盂县东麻河驿粮站,刘桂云当即率团抄小路向青羊岭山进发,前往营救。战斗从日出三竿打到夕阳西下,一连打退鬼子17次冲锋,歼敌140多人,日军大队长“驴头太君”被炸断了腿,十九团威名大震。

1943年6月,他指挥所部进行盂寿四楞山伏击战,歼敌130余人,俘虏23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同时,解救回被抓走的群众10余人,夺回被日军抢走的牛羊数百头。同年10月1日,获悉西烟据点的日军一个连将护送四十五六名“作战有功”人员退役回国,要赴盂县县城集中,当即不顾身患重病,坐着担架亲自指挥所部到黑石窑进行伏击,战斗仅半个钟头,全歼这批日军和60余名伪军,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60余支,子弹2万多发,同时,救回我抗日区长3人和侦察班长1人,受到聂荣臻将军嘉奖。旋即为解决粮食困难,率部攻打盂县东郭湫等日军据点,夺得粮食4万余公斤。刘桂云指挥有方,作战勇猛,战功赫赫,再次获得聂荣臻司令员嘉奖。日伪军一听到十九团,便闻风丧胆,龟缩不前。

1943年10月10日,因叛徒告密,刘桂云团长所部在盂县西部寺家坪北山炭窑堙被日军包围,在突围激战中刘桂云同志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生命垂危。打退敌人后,19团团部立即派专人将刘桂云团长送到二分区所在地上社镇,并迅速电告晋察冀军区首长。军区首长立即报告中央军委。军委指示:让正在晋察冀军区服务的白求恩医疗队的加拿大医生放下一切工作,立即赶赴盂县抢救刘桂云同志的生命。尽管白求恩医疗队所在地离盂县上社镇仅100余公里,但是缺乏交通工具,路途遥远,等白求恩医疗队的大夫赶到上社镇时,刘桂云团长已经以身殉国,时年32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刘桂云同志的丰功伟绩,他永远活在盂县人民的心中。“八路军有个十九团,十九团有个刘团长,刘团长英勇又善战,他是咱们的好首长。”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盂县人民为刘桂云团长编的赞歌,时至今日,仍然在盂县民间广为流传。1944年盂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肖家汇乡里独头村旋坡为十九团团长刘桂云及中心县委书记陈宜胜等烈士修建墓冢,树碑立传,永远纪念他们。尽管刘团长等人的遗骸已于1953年迁到了石家庄烈士陵园,但是,每年的清明节,盂县各界人士和中小学校的师生都要到烈士墓前扫墓祭祀,用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后代,使他们铭记烈士英名,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