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三分,还有七分,他三,你七,还是你多。
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着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他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打,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体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要是—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毒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稚量。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即使我们自己有理,也应让别人三分。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攒下了人情。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与一吴姓人家,两家毗邻而居,吴家重建府第,将两家公共的弄墙拆去并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起争端。张家立即发鸡毛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诗即命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三尺巷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所谓谦让的美德绝非是一味的让步,不要忘记精确的计算: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凡事让步表面上看来是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收益要比你失去的还要多。这正是一种成熟的、以退为进的明智做法。
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谦让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竞争的情形之中,由于谦和礼让的出现而使矛盾完全化解,更免去了一次不必要的争斗,对手变手足,仇人变兄弟。
因此,让人是避免斗争的极好方法,对自身也具有一定价值。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破坏。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当你一味争抢的时候,不仅伤害了对方,也有可能连带地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一生的幸福,这未免有失做人的品质。得理让人,不仅是一种肚量,更是一种财富。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
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