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表象,往往让人产生错觉。错觉使人误入歧途,所以招人讨厌和警觉。但有些错觉,却能造成奇特的效果。
一辆客车停在小镇上,车上坐着一位诗人。诗人向车窗外看了一眼。她看见了路边一间店铺,店铺的门额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阳光不锈”。诗人的心里一阵惊喜:“阳光不锈! ”这店名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想不到在这样的小地方也有诗!客车停了好一阵子,充满诗人心头的阳光也明媚灿烂了好一阵子。直到汽车开动,阻挡诗人视线的障碍物往后退去,让她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人们为她感到扫兴:要是她没有看到“阳光不锈”后面的字那该有多好!
一位年迈的母亲最疼爱她的儿子。可她的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不幸阵亡了。他的战友们不忍心把这个噩耗告诉她,就模仿他的笔迹给她写信,寄钱,居然瞒过了她,一直到她去世。她望着照片上飒爽英姿的儿子,带着一种幸福和满足的微笑,踏上了她的天国之旅。人们为这位母亲庆幸:幸好她不知道,要是知道,那会是多么的残酷啊!
英国已逝的戴安娜王妃容貌出众,仪态楚楚动人,绝大多数英国人为之倾倒、仰慕。其时,伦敦有个珠宝店老板,认为抓住公众对盛典的专注的心理,拍一段广告剧,必定能使濒临倒闭的珠宝店摆脱危境。一天晚上,这家珠宝店灯火辉煌,老板衣冠楚楚,神采奕奕的站在门口,像是在恭候要人光临。此举顿时吸引了过往行人,他们一个个注目观望。不一会儿,高级轿车缓缓停在门口,戴安娜王妃从容地从车上走下,嫣然一笑,向聚拢来的行人点头示意。崇拜戴安娜王妃的人蜂拥而上,想一睹王妃的翩翩风采。有的青少年为吻了“戴安娜王妃”的手而得意非凡。事先接到珠宝商暗示有“嘉宾”光临的电视台记者,急忙打开摄像机。警察们怕影响“王妃”活动急忙维持秩序。
老板此时笑容可掬地感谢王妃光临,彬彬有礼地接待“王妃”参观,店员相继向王妃介绍项链、耳环、钻石等贵重首饰。戴安娜王妃面露喜色,赞不绝口地挑选了几件。
第二天,电视台便放了这段新闻录像,因受老板的关照,被蒙在鼓里的记者把它拍成照片,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解说词。屏幕上出现的是热闹非凡的场面和珠宝店的地址。这一消息震动了伦敦城,人们纷纷传播这则新闻,崇拜戴安娜王妃的青年人更是爱屋及乌,络绎不绝地跑来抢购“王妃”称赞过的各种首饰。原来门可罗雀的珠宝店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起来,几天的营业额远远超过了开业多年的总和。
珠宝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也成了街谈巷议的重要新闻,于是震动了皇宫。皇家发言人不久郑重声明:“经查日程安排,王妃在那天绝没去过珠宝店。”
人们都以为珠宝店的老板会被起诉,然而老板却镇定自若,他承认王妃从没来过自己的店里,那天盛情接待的女贵宾是他挖空心思地找的一位酷似戴安娜王妃的模特儿,对她的服饰、发型、神态、气质进行了煞费苦心的模拟训练。因为电视台所播的录像从头到尾只有音乐,并未明说,所以,珠宝店并未构成欺骗罪。
这种移花接木的“嫁接手法”,使得本来毫无关系的珠宝店与大名鼎鼎的戴安娜王妃攀上了关系,利用人们的“先入为主”的心理,为他们造出一条放想象之水顺流而下的错觉沟渠,并没有侵害任何人的权益,符合“合法性原则”,也没有下多大的血本,就达到了自己商业上赢得暴利的目的,可谓是高明之至。
一个久病不愈的小女孩,对着满墙的绿叶说:“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的时候,我也就将离开人世了。”一个老画家听到了这句话,于是回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绿叶,粘在了小姑娘窗外的绿藤上,这样,当秋天绿色的叶子渐渐变得枯黄,冬天逐渐掉光的时候,那片画出的绿叶仍旧挂在小姑娘窗前的绿藤上,小姑娘很高兴,以为发生了奇迹,于是她的病渐渐地好了起来。
总之,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我们要防止因错觉而造成认识上的错误,但却可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错觉,便可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