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练就圆融自如的处世绝学
6576600000011

第11章 袒露自我,迅速拉近与别人的距离

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闲聊。聊到工作的时候,她谈到了她的助手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女孩。她对助手的评价是,太保守、太谨慎、太孤僻。所以,她觉得难以跟这个助手很好地合作,她打算下个月再换一个助手。朋友说,任何人都很难从这个女孩身上获得有用的信息。她似乎有意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自己被他人了解。

女孩从来不跟他人讨论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方面的生活。比如,同事们一起去酒吧,每次别人问她爱喝什么,或是要点什么的时候,她总是把手一推,你们先点吧,我到时候再说。她总是最后一个点饮料,生怕别人知道她喜欢喝什么,讨厌喝什么似的。后来每次大家都不问她,也不管她了。同事们上下班,都是有说有笑,就只有她独来独往。再比如,某天这个女孩中午吃饭回来,我的朋友随口问她:“今天和谁一起共进午餐呀?”本来就是随口问的一句话,这个女孩却一本正经地回答:“和别人!”这样的回答其实等于没回答。潜台词实际上就是“我不愿意回答”或是“我不想回答”。

鉴于助手这样的态度,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我的这位朋友 —她的上级平时也很少跟她聊天,因为她总感觉这个女孩难以靠近。

有时候,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在茶水间聊一些八卦新闻、花边新闻,谈到某个明星没魅力、穿衣没品位、耍大牌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当有人问到她的看法的时候,她也含糊其辞:“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什么对与错。 ”

慢慢地,同事们都觉得跟她没有共同语言,没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她基本上是自己把自己给孤立起来了。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年轻人跟这个女孩一样,穿着“防护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人看不到她的内心、她的个性、她的兴趣、甚至某一个小小的意见。无论别人如何敲打她的心门,她总是关闭得严严实实。

这样的人,很难与人亲密地相处。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让人接纳你,而要让人接纳你,首先又需要让人了解你。

俗话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和别人成为知心朋友,有时候不妨适当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当别人需要真心话的时候,坦率地表达自己。这样不仅有了更多的聊天话题,更是给人一种可以接近的亲切感。反之,别人就会认为你难以靠近。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所谓自我暴露,又叫自我揭示,是一个人主动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他人分享。是一种人们自愿的、有意的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所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的。

其实,自我暴露并不一定要暴露自己的隐私。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分为 4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兴趣爱好、日常娱乐活动等。第二是态度,如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比如某某人的做法你不太喜欢,或是公司的某项规章制度你觉得不妥等。第三是自我概念,或与他人的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你和家人的关系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人的感情经历,个人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一般是你在众人面前“难以启齿”的想法。

一般来说,自我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你与他人在某种关系上卷入的程度也越深,与对方的关系也越好。

有些人社交能力强,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跟别人谈论国际时事、体育新闻,但从来不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情况下,双方交流多次也未必能拉近距离;而有的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是总能在谈话中表露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恰当地表达出自己与对方价值观相一致的爱好、习惯,他们反而更能拉近与人的距离。

当然,自我暴露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度地暴露自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好比有那么一个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在你面前说一些他的隐私,而毫不关注你是否感兴趣,这样的人会给你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印象,当然不会受到你的喜欢,甚至会让你感到反感。

另外,自我暴露不要太急躁,必须自然而然,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致感到惊讶的程度。如果过早地涉及太多的个人隐私,反而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排斥、焦虑情绪,甚至自卫反应。当他人在你面前大谈特谈自己的隐私的时候,你在内心也不免会思考:“我是否也要把自己的隐私拿出来跟他交换呢?”你因此而感到不安。

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到什么程度合适呢?人们最喜欢那些和自己的自我暴露程度相当的人交往,因此,自我暴露的时候要考虑到对象,也要掌握分寸,根据对方暴露的程度、对方的反应、你们之间的关系等来做自我暴露。

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