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6518600000047

第47章 第四十六名 欧阳修

网络搜索结果:328950条

最大招牌:《醉翁亭记》

招牌搜索结果:27500条

名言嘉句: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荣誉称号:无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出生:1007年9月22日

逝世:1072年9月8日

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

出生地:绵阳(今四川绵阳)

逝世地:颖州(今安徽阜阳)

主要身份: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主要功过:领导北宋的古文运动,修《新唐书》、《新五代史》。

主要著作:《秋声赋》、《醉翁亭记》,有《欧阳文忠集》

[人物生平]

欧阳修于1007年出生于绵阳,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死于泰州军事判官任上。父亲死后,母子二人投奔欧阳修的叔父欧阳晔,欧阳晔当时正担任随州推官。欧阳修10岁的时候借到韩愈文六卷,自此致力于古文。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1036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1043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其中,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等变法主张。1045年,新政失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相继知扬州、颖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1054年,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1057年2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1060年,欧阳修官拜枢密副使。次年,改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1070年,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定居颖州。1072年,欧阳修在颖州逝世,终年65岁。死后溢号“文忠”。

[影响力评述]

在许多方面,欧阳修和韩愈都非常相似。两个人都早年丧父,经过奋发努力走上了仕途。虽然中间经过了诸多的坎坷,两个人都最后功成名就,成为朝廷大员。两个人都是前半生坎坷而后半生仕途顺利,都得善终。两个人都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都是开一代文风的创新人物。两个人都曾举荐过一大批的青年才俊,被后进诸生尊为老师。两个人都是多才多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大放异彩。和韩愈不同的是,欧阳修跨越的领域更广,他因此而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欧阳修第一次在政坛崭露头角,是在景祐三年(1036年)。那一年,范仲淹和当权宰相吕夷简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范仲淹因此而被贬官。左司谏高若讷却落井下石,声称范仲淹当黜。欧阳修义愤填膺,写了《与高司谏书》,愤怒地指斥他“不知人间有羞耻事”。由于高若讷的报复,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仁宗宝元年间,西夏首领李元昊大举进犯宋朝,朝廷无奈,启用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试图征召欧阳修为掌书记,被欧阳修回绝。欧阳修说:“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这表现了欧阳修坚持操守的高尚品格。庆历三年(1043年),由于作为谏官的欧阳修的推荐,范仲淹被重新起用,任参知政事。范仲淹上书仁宗十项建议,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是为“庆历新政”。但这场变革很快就失败了,范仲淹、杜衍、韩琦、富弼均被罢官。欧阳修犯颜直谏,为范仲淹等人张目,不久即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期间,欧阳修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醉翁亭记》,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虽然后来语义发生了改变,但演变为了成语。此后欧阳修又先后知扬州和颍州,并把颍州选作了自己的归宿之地。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回到京师,任流判内铨。在此任上,欧阳修上书批评“权贵子弟”随意顶替“苦穷贫寒之人”的候选官缺,得罪了权贵,又被贬官。幸得朋友从中说情,才留京师奉诏修治《新唐书》。在此后的时间里,欧阳修的仕途就一帆风顺了,知开封府,拜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升参知政事,甚至封开国公。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告老还乡,一年后去世。欧阳修仕宦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个尽职的官员,也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欧阳修提拔和举荐了一大批政治和文学人才,如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人。可以说,欧阳修是识才之人。

欧阳修的成就主要在文史领域。欧阳修首先是散文大家,是“天下翕然而师尊之”的一代文宗。他创作了一大批“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的散文作品,后人称赞欧文“文备各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功”。他写有政论文如《朋党论》、《纵囚论》、《为君难论》,写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这样的小品文,他的祭文如《祭石曼卿文》也写得声情并茂。欧阳修还写有多篇小赋,其中《秋声赋》是其中的名篇: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在欧阳修的诗词作品中,以词的成就最大。欧阳修的词大量涉及男女恋情,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非常少见的。欧阳修的一生屡次遭受绯闻的攻讦,估计这也是一个因素。欧阳修最著名的词是《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直到今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仍是描写男女恋情最常用的语言。欧阳修还写了大量的以《玉楼春》为词牌的词,下面的一首最为精彩:

红条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

陇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

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他的《踏莎行》也素来为人们所称道: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后人对欧阳修的文学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他的学生王安石的评价最为贴切:“形于文章,冗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清朝的方东树认为欧阳修的诗词“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回欲绝”。欧阳修以他的超人才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欧阳修的文学功绩不仅仅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写出了好的文章,还在于他是一代文风的倡导者、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的核心。在欧阳修还年幼的时候,他从邻居家里得到了一本残破的韩愈文集,他马上被韩文的风格所吸引,立志自己也要作这样的文章。宋朝开国之初,受晚唐五代浮靡文风的影响,“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王禹偁等人就提倡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余绪,以“孔子、孟子、扬雄、韩愈之文为文”,但并没有形成风气。只是在欧阳修、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结成了一个锐意改革的文人集团之后,这一状况才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其中欧阳修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和最有号召力的人物。欧阳修利用自己做主考的机会,力排众议进行了应考文体的改革。据说当考榜发布的时候,竟然“群嘲而聚骂者动满千百”,“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欧阳修有自己的文学理论,他认为“道胜者,久不难而自至”。他提出,“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于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和韩愈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欧阳修提携后进的精神也是值得钦佩的。他称赞苏轼“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彩烂然,议论蜂出”。他推荐王安石时说他“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他对这些人的评价经过时间的考验,被证明是中肯的。经欧阳修提携而成长起来的人才有许多成为文坛的大家,如曾巩、三苏和王安石。为人师表的欧阳修,其影响并不比写文章的欧阳修小。

欧阳修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欧阳修是两部断代史《新五代史》和《新唐书》的作者。在欧阳修修史的时候,已经有前人的《五代史》和《唐书》行世,因此对欧阳修所修的两部史书和旧史书的优劣问题,自《新五代史》和《新唐书》完成之日起,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现在。赞之者说他“笔力驰骋”,可以与司马迁“相上下”,而贬之者则说“文人不可与言史事”。但是这两部史书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新五代史》通过对资料的考辨,订正了《旧五代史》和其他史著的诸多失误,补充了旧史缺漏的一些珍贵资料。在《新唐书》中,欧阳修将目录学和地理学的成果录入其中,大大扩充了史志的编纂体例。在这两部史书中,欧阳修还恢复了司马迁创立却被范晔在《后汉书》中废弃了的用表格记载人物和事件的优良传统。《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最为被人称道的还是欧阳修的优美简洁的文笔。清人赵翼评价说:“不阅薛史,不知欧史之简严也。欧史不唯文笔洁净直追《史记》,而寓春秋书法记传之中,虽《史记》亦不及!”梁启超说,欧阳修“不失为发奋为雄的史家”。

欧阳修在诸多方面的成就造就了他持续不衰的影响力。他诗文俱佳,并且是开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他的《新五代史》也是唐代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以后的中学生还会学他的《醉翁亭记》和《伶官传序》,对新旧《五代史》和《唐书》优劣的争论也还会进行下去。在这个时候,欧阳修都是个不得不提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