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搜索结果:386580条
最大招牌:洪宪复辟
招牌搜索结果:11100条
名言嘉句:无
耻辱称号:窃国大盗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
出生:1859年9月16日
逝世:1916年6月6日
祖籍:河南项城
出生地:河南项城
逝世地:北京
主要身份:军人、政客
主要功过:曾参与清末新政运动,逼迫清帝逊位,妄图复辟帝制
主要著作:无
[人物生平]
袁世凯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官宦之家。其叔祖父官至漕运总督,养父官至刑部左侍郎。袁世凯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乡试落第。1881年到山东投淮军吴长庆部。次年随军入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事务,镇压汉城兵变。1885年被李鸿章保荐为清“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1895年被委派到天津小站练兵。1897年升为直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事宜。1899年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实授),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1903年任练兵处会办,掌握练兵实权,至1905年把北洋军扩编为六镇。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被摄政王载沣罢免。武昌起义后,逼清廷授给军政大权,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迫使清帝退位,旋被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3月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1914年下令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另订《中华民国约法》,设立政事堂、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独揽军政大权。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妄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同年指使亲信组织筹安会,年底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并正式“登基”。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复辟帝制,流亡在日的孙中山曾多次发表讨袁宣言和檄文。1916年3月,在举国响应的护国运动高潮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57岁。
[影响力评述]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人物,但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在本名单中,他也是唯一的一个几乎被完全唾骂的历史人物。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袁世凯一直是一个关键人物,在后期,他还成为中心人物。袁世凯的个人品质和个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袁世凯的兴衰成败既是他个人的悲喜剧,又是整个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袁世凯所代表的势力最终失败了,但这并不能否定这股势力在当时的强大。袁世凯的个人悲剧就在于,他囿于自己的出身、眼界和本性,没有认清历史发展的大方向,选择了一条倒行逆施的道路。历史给了袁世凯机会,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他把这个机会看成了满足私欲的机会而葬送掉了。但抛开影响的好坏不说,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史的巨大影响是无法否认的。
在中国近代史的三次重大事件中,都可以看到袁世凯或明或暗的影子。在1894年中日海战之前,袁世凯是中国驻朝鲜军队的首领。他没有为清朝政府提供准确的情报,致使清朝政府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戊戌变法前,袁世凯将宝押在了光绪的身上,他因此做出拥护变法的样子,和康梁等人称兄道弟,不但加入了康梁组织的“强学会”,而且还在经济上资助强学会的活动。袁世凯的表现欺骗了光绪皇帝和康梁等人,他因此被光绪提拔为候补侍郎。维新党人觉得袁世凯可以信赖,就由谭嗣同出面,鼓动他趁机杀死荣禄,软禁慈禧太后。袁世凯表面应允,但看到后党力量强大而维新党人前途不妙时,他就倒向了后党。于是袁世凯向荣禄高密,使慈禧抢先下手,一场维新运动就此失败。历史不能假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历史因此而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如果说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还只是一颗关键的卒子的话,那么在十多年之后的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已经是能够决定时局发展的人物了。这一次,他同样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袁世凯利用清廷和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从中渔利。就这样,无数志士流血牺牲换来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烈士的鲜血成为袁世凯大总统宝座前的祭品,而且他还梦想着把这总统的交椅换成龙椅。历史学家要研究上述三个事件,袁世凯的影子是摆脱不掉的。
对袁世凯的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应当是他通过贿赂荣禄而争取到在小站训练新军的机会。通过小站练兵,袁世凯不仅向清廷展示了他的能力,也为自己积累了最大的一笔政治资本——北洋军队。在后来的岁月里,这支军队几乎成为他的私人武装,没有北洋军队为后盾,袁世凯的任何政治野心都无法施展。这支军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袁世凯生前,在他死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这军阀混战的主角就是袁世凯在北洋军队中培养起来的几个鹰犬。但是平心而论,袁世凯训练出来的北洋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他模仿西方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军队建制。北洋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进行了兵种的区分,分设了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多个序列。袁世凯创制了新的军队建制系列,分为军、镇、协、标、营、排、棚的序列,分别对应于现代的军、师、旅、团、营、连、排。这个建制就是我国军队现代建制系列的雏形。可以说,袁世凯在中国的军事近代化方面也做出过贡献。
袁世凯在政治上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对权术的灵活运用,他的不择手段,和他灵敏的政治嗅觉。袁世凯能在关键的时候攀上关键的人物,从而使自己步步高升。例如,他花重金贿赂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从而得到了驻朝清军首领的位置。再如,当他得知荣禄死后庆亲王奕劻将接任时,连夜赶到奕劻的家中奉上银票10万两,保证了自己以后官运亨通。后来当摄政王载沣要置他于死地时,幸亏奕劻多方活动,袁世凯才保住一命。袁世凯在行贿方面从不吝啬金钱,他知道这些钱不会白花,回报总是大于投入。但是,当一个人在袁世凯的眼中没有了价值时,袁世凯对这个人的出卖是毫不犹豫的。落井下石是袁世凯的拿手好戏,只要这出卖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甲午战争失败后,对袁世凯有知遇之恩的李鸿章四面楚歌,袁世凯却将他掌握的李鸿章的言行材料提供给弹劾李鸿章的人,结果李鸿章下野,袁世凯升官。再到后来,袁世凯看到他指使杀害宋教仁的阴谋要败露,就无情地对实施暗杀的赵秉钧灭口。袁世凯的成功经验也表明,人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的,在清末政治腐败、人心险恶的条件下,袁世凯是最适合生存的人,他也会生存得最好。
袁世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德之人,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任何价值都可以抛置脑后。为了升迁,袁世凯可以不要任何尊严和廉耻。当他已经贵为直隶总督的时候,他仍然可以给太后的贴身太监跪地请安。信义二字对袁世凯来说更是不值一钱。本来孙中山放弃大总统职位的条件是袁世凯到南京任职,袁世凯对此满口答应,但却拒不到南京履职。当蔡元培来北京考察时,袁世凯指使他的手下人故意在北京制造暴乱的假象,从而达到了在北京就职的目的。
但袁世凯的才能也是不容否认的。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聘请了德国的军事教官,按照先进的军事理论进行新兵训练。他制定了完善的军纪,要求兵士严格遵守,无论严寒酷暑,练兵不辍。他还购买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使部队的战斗力空前提高。当时,朝野上下都公认袁世凯善于练兵,清廷甚至从八旗和绿营中抽调将士到他的军营中轮训。小站练兵确实使袁世世凯名利双收。袁世凯也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干。1913年,由于袁世凯肆意践踏民国约法,孙中山领导了讨袁护法的“二次革命”,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李烈钧、黄兴、陈炯明、许崇智、谭延闿、熊克武等先后在江西、上海、广州、四川等地通电起义。面对这样的险境,袁世凯从容调动兵力,在两个月里就将“二次革命”镇压了下去。这足以看出袁世凯在军事上的才能。在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期间,他积极配合慈禧太后发动的清末新政,办实业,建学校,建立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很受慈禧的赏识。因此,当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时,清廷请袁世凯出山来挽回危局就顺理成章了。只有袁世凯有资本、有能力来收拾局面,他就成为清廷的一根救命稻草。李鸿章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李鸿章此言不虚。
在袁世凯的心目中,做皇帝大概是一个人最大的梦想了。和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者(无论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还是贵族官僚)一样,他不知道还有比做皇帝更高的人生价值。为了做皇帝,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和日本人签订耻辱的“二十一条”,答应让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等地的全部权益。1916年,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做了皇帝。这出复辟闹剧进行了83天就不得不可耻地收场。袁世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也小看了人民的力量,他以为任何事情只要有暴力作后盾就能够成功。是袁世凯自己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这次复辟,从反面让人们认识到,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意愿。虽然后来又有张勋所导演的复辟闹剧,但这次时间更是只有短短的12天。这正应了孙中山的话:“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甚至把像蔡愕和梁启超这样的保守人士都推向了武装护法的战场。
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袁世凯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长达20年,时间足够长;其次,袁世凯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军事,在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的时代,武装力量是影响一切历史进程的核心。再次,袁世凯的个人野心使中国社会两个阵营的矛盾变成了现实的军事抗衡,社会冲突不再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有多少无辜的平民和士兵因为这种局势的出现而毫无价值地死去!袁世凯作为反面典型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袁的败亡警告了其他对复辟跃跃欲试的人:此路不通。袁世凯和张勋之后,就不再有人敢扛复辟的大旗了,即使他的实际权势比起皇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世凯的作为,对国家民族是一种灾难,对于他个人则是一场悲剧。从袁世凯的兴衰成败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历史研究中,有关民国肇前后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学者希望从多种角度阐释和理解那段历史有关袁世凯的历史疑团也还有很多,等待着历史学家去揭示。这段历史的很多争论其实都是围绕着袁世凯展开的。袁世凯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但他的历史重要性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