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零售管理创新
6517500000025

第25章 3 中国网上零售模式创新

近几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改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5.3.1 网上零售的行业特征

在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中,相对来说,B2C网上零售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而且处于分散性市场竞争状态。在开展这类业务的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卓越网(WWW。JOYO。COM,提供商品种类有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等,提供商品数量≥450000种,注册会员≥20000000,商品配送范围308个城市);当当网(WWW。DANGDANG。COM,提供商品种类有图书、音像、家居、化妆品、数码、饰品、箱包、户外休闲等,注册会员≥26000000,商品配送范围145个城市),以及传统商场展开的网上零售业务,如西单商场、家乐福、沃尔玛、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企业的网上商城等等;而C2C网上零售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已经形成少数寡头垄断态势,竞争也更为激烈。在开展这类业务的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淘宝网(WWW。TAOBAO。COM);EBAY易趣网(WWW。EBAY。COM。CN),拍拍网(WWW。PAIPAI。COM)等等。由于这类业务参与各方的流动性、自主性很大,故商品种类、用户数量、售货范围等均很难准确统计。

就网上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不包括金融、股票、证券类商品,也不包括旅游、机票/酒店预订等服务类商品)零售市场规模来看,2006年由企业和用户自主交易的C2C业务额高达230亿元人民币,而B2C业务额只有82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差2.8倍之多,这足以反映中国网上零售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走势。

5.3.2 网上零售客源的发展

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网上安全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待在线购物观念的改变,为网上零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客源和技术保障。

1.中国网络用户的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13700万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4%,增加了2600万人,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为网上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2.手机上网用户的发展

相对于互联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手机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更加惊人。截止到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4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手机市场。自2000年以后,手机和移动通讯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向互联网靠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相对于整体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和未婚的比例更高,收入层次更高,网民年龄更趋向于年轻化。

尽管这个比例(12.4%)在13700万人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但这组数据对网上零售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的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必将成为网上零售发展的又一大动力和客户增长源。

3.网络购物观念的改变

CNNIC第19次调查报告还显示:公众对待网络购物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性明显增加。

另外,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样本中,网上购物的渗透率达到26.2%,其中仅C2C网上购物的渗透率就达到16%。

截止到2006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总数达到13700万人,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为312亿元人民币,用户市场规模达到4310万,预计到2010年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460亿元,网上零售业务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些都将是网上零售业市场规模未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标志。

5.3.3 商务模式的创新

电子商务创新模式的发展对中国网上零售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诚信平台的介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此前困扰网络购物的诚信问题,极大地刺激了网上购物的人数和人均购物金额的增长。对我国网上零售业务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以往人们从事网上购物最为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自2003年以后,各类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兴起和完善,为网上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目前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银联网、CHINAPAY、支付宝、云网、首信、中国移动、网汇E、环讯以及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网络银行在线支付系统等。

在2006年第2季度进行的一次针对在线拍卖网络用户调查显示,99.7%的异地交易买家、99%的同城交易买家在实际交易时,首先会考虑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愿意直接付款的比例几乎为0)。受其影响,各大卖家也普遍优先推荐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期树立自身诚信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网上商店的交易额。例如在淘宝网站上,2006年第3季度,98%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支付宝平台来支付的。

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回款、避免金融纠纷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同时,巨大的沉淀资金管理费用将有可能成为这类企业新的收入来源。目前对于生产厂家而言,线下交易渠道的管理和回款问题都是影响厂商现金流和运营效率的关键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巨额资金进出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构建的信用管理体系,都使得企业按日、按月结款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回款率和现金流。因此,也深受企业欢迎。

2.诚信系统的发展

网上零售发展的另外一大障碍就是诚信问题。近年来中国的诚信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以红盾网、诚信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线诚信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也从另一方面间接地保证了诚信问题。这些都对网上购物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免收运营费和直销模式

在传统商业环境下,对于厂商而言,存在着市场营销运营成本高、效果难以评估、时效性差的问题。为了拉升人气,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纷纷采取对于进驻卖家免收运营费的模式,降低了小型商家的运营成本,激活了市场。同时由于网上零售大部分商品采用直销方式,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已经成为网上零售发展的最大竞争优势。

4.支付工具和形式的多样化

在线支付手段更加灵活,支付工具和形式开始多样化,也是促进网上零售大发展的动力。这些支付工具包括:电话(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支付;移动(手机、PDA、移动PC)支付;在线银行卡(信用卡、电子支票、借记卡)支付;网上银行等。

5.3.4 运营环境的改善

电子商务和网上零售业的发展离不开四大基础运营环境的支撑,他们是:在线支付环境、物流配送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商业信用环境。这四大方面基础环境建设的改善为网上零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网上支付市场的发展

由于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拉动,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根据IRESEARCH统计:仅2005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已高达160亿元,而且年增长率达到122%。

2.网上银行的发展

随着安全证书下载问题的解决,中国网上银行发展迅猛。根据IRE-SEARCH的统计和预测:2005年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规模为3500万户,2006年该规模已经增长到7100万户,年增长率为103%。预计2007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将达到1.18亿户,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2.17亿户。

3.各项法律法规的推出

2005年中国政府的各级立法机构陆续推出了多项与电子商务、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这些法规和政策的推出对网上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文件主要有: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信息产业部于2005年3月通过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国务院于2005年8月通过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

中国银监会推出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等。

4.商业环境和诚信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中国商品的质量有了普遍提高,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批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如“各项法律法规的推出”所述),为网上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例如:即将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牌照审核和发放办法等,都促使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在诚信建设、品牌确立、操作和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这将大大地净化网上零售发展的环境。

5.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自从2003年以后,随着一大批民营物流配送企业的出现,物流配送在中国有了很大发展。物流已不再是制约网上零售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从前面第5.3.1节中所提到的企业来看,物流配送范围已覆盖中国的数百个城市,而且每项业务的平均配送价格仅在10元人民币左右。从规模、成本、效率和公众的可接受程度来看,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