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和爸爸马三立
6504000000054

第54章 后记

写了三年,要说的话终于写完了。在撂笔的一刹那,我俩对视无语,胜利的激情在两个心灵碰撞、如愿的喜悦在两个心底相逢。一对年近古稀的人竟想起时髦的击掌庆贺,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四行幸福的热泪一齐夺眶而出。

要向读者汇报的是:我们在写作中以强烈的爱父情感为动力,写了父女骨肉情怀;写了爸爸和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写了幼年趣事、长大成人、椿萱偕老、翁婿情深,写了江湖险恶、行规戒律、轶闻掌故、祸福无常……与此同时也自然会反映出近百年社会变迁的大背景。

书中突出写了爸爸面对各种挑战,对相声专业矢志不渝、钻坚仰高、执著追求、痴心不改、传承创新、永不言弃,把毕生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相声事业。

书中还写了善良慈爱的妈妈不愧为马家的中流砥柱;写了婆家概况和亲家的良好关系,特别是婆家竟成了特殊时期爸爸坚持创作演出的“小剧场”,写了20年膝下承欢能使爸爸精神上得到赡养和慰藉;也写了爸爸把笑洒满人间;人民大众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永远思念。

我们在写法上效仿爸爸聊天式的“入活”铺平垫稳,在通俗的内容中常现文化积沉,力图使全书真实生动,悲欢起伏,有共鸣、有回味。

在三年的写作中,我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对老人尽了孝心、对读者献了爱心,可以说是丰收的三年、奉献的三年、奋斗的三年、也是难忘的三年!

在三年的写作中曾获得不少老师的大力协助,杜仲华主任、左川先生和张仲老人,既鼓励我们写书,又为我们作品“把关”。冯骥才先生、姜昆先生、薛宝琨先生、刘连群先生、左川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题字、作序、插图,“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左山先生协助摄影帮了大忙。百花文艺出版社薛社长、高责编、魏主任及各位老师为我们指导合作付出辛勤劳动,使本书得以在爸爸逝世五周年之际出版。我们向为书尽力的所有亲人表示衷心感谢。我们深知这都是沾了爸爸的光!

在三年的写作中,为搜集整理有关爸爸工作生活资料照片,曾得到《今晚报》、天津档案馆等很多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支持,在此我们表示深深谢意。

在三年的写作中,为提供给出版社清晰整齐的手稿,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在业余时间利用电脑查寻资料、打字排版、校对印刷。在这其中他们都受到了家史教育。

在三年的写作中,两个从未涉足过文学创作的医务人员,要写出几十万字的作品,何况是面对近百年的时间跨度、浩瀚的文字和各种专业知识,难度极大。因此,书中一定存在很多不详尽、不全面、不周到的地方,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祝愿相声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本书出版之际,我们想重温一下爸爸生前常说的一段话:“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知识就是乳汁。人活着从小就得吃奶,吃奶就不能忘了娘!娘就是广大听众、广大观众。”

作者:

马景雯

张宝明

鞠躬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