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素质理论是关于领导行为主体内在构成和行为机理的理论。它从领导行为发出者的角度去探求领导行为的基础、领导活动的原动力和成败得失根由以及其他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它反映领导主体行为及其结果的必然性、内在原因和内在规律,是领导科学的重要基础。
一、领导者素质的特点与内容
“素质”一词最早见于生理学,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在领导科学中,领导者的素质指的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是领导者表现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先天气质和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修养、实践而凝固成的内在性格、品质、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基本状况的总和。
(一)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1.综合性
领导活动是涉及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用人、沟通等诸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因而它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也必然是全面综合的。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用、严也。”可见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自古就是多方面、综合的。列宁指出,领导者的素质应该包括八个方面:具有政治上的成熟性和积极性;最密切地联系劳动群众,知道并理解群众的利益,赢得它们的绝对信任;能把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在技术上和生产组织上是内行;受过科学的教育;具有行政工作的能力;办事认真、负责;具有坚强果断的性格。可见,领导者素质应该是集领导者的政治、文化、知识、道德、能力及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这些因素在领导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整体的综合性特征。
2.阶级性
领导者总是处于特定社会之中的领导者,总是归属于某一个阶级的领导者,超阶级的领导者是不存在的。领导者所承担的特殊而重要的社会角色,以及权力运动所产生的深刻、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各个阶级都加倍重视对领导者的塑造,努力按照本阶级的意愿、要求,培养和造就本阶级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列宁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毛泽东的 《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等论著都明确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者的阶级性问题,指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必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层次性
任何一个领导工作都是一个系统,都划分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职责,因而对领导者也有不同的素养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古代就有论述。在 《淮阴侯列传》 中记载过刘邦与韩信的一次“论将”,韩信提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军事人才分类原则:所谓“领兵者,谓之将才也”。“能将将者,谓之帅才。”将、帅是活动在不同社会层次中的领导人物,他们的素质要求当然不同。现代社会组织层次相比古代更加分明,所以,层次性特点也更为突出。在一个大型的社会组织中,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表:
高层次领导者的素质重点是分析综合和决策能力;中层领导者的素质重点是组织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基层领导者的素质重点则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
4.动态性
领导者总是具体的某一个时代的领导者,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在内容和深度上也会发生变化。领导者应该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人,所以在领导者身上最能体现时代的特征。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一方面来自于先天,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改善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现代领导者的素质内涵与近代领导者的内涵就存在很大的差异,21 世纪的领导者素质的内涵又会包含更新、更广泛的内容。因此,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动态体系,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二)领导者素质的内容
领导者素质的特性决定领导者素质的内涵必然是十分宽泛的。我们认为,一个现代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
1.领导者的基础素质
领导者的基础素质包括,领导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具体地讲,领导者必须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高尚的政治品德;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现代的领导意识、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领导者还要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
领导者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心态,稳定理智的情绪,百折不挠的毅力,宽宏大量的气度。
2.领导者的职能素质
领导者的职能素质是领导者的基础素质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是完成领导职责的特定能力。它包括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把握全局能力和选才用人能力等。这些能力素质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提高领导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是领导者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
3.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在领导行为过程中的纯熟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素质的升华,是领导者素质的最高体现。领导者各种领导能力都可能升华为领导艺术。比如决策艺术、预测艺术、组织艺术、激励艺术、协调艺术、控制艺术、沟通艺术、用人艺术等等。
二、中国古代领导者素质理论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领导者素质这个问题,不仅能广泛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而且能尽快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探索中国古代领导者素质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领导者素质理论的发展规律,为现代领导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一)春秋战国时期素质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王道衰落,为了选拔有用之人匡世救国,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理想标准或思想观点,并将这些理论和思想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其中,最系统的领导素质理论就是孔子提出的一整套儒家思想,它成为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基本依据。孔子从王道的角度提出了以“仁”这个伦理道德为中心的素质内容,孔子之后的儒家又对此进行了阐释和丰富,使之成为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伦理道德系统。
(二)秦汉时期素质思想与要求
秦汉时期关于领导人才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素质思想,最著名的和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董仲舒的有关思想。
董仲舒主张:非通晓儒学者不能做官;儒家学说应该成为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主导理论。这一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使儒学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意识形态和历朝历代官员选拔的评判标准与根据。
(三)三国时期素质理论
三国时代是一个关于领导人才和领导者素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空前活跃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和理论。
曹操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士有偏短是正常的,只要是进取之士,就不可废弃。不论出身,不究经历,不拘品行,只要有才,即行举用,就是他的“唯才是举”的思想与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也成为他选拔和擢用人才的核心标准。
诸葛亮更是提出了完整的识人、选人和用人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个素质;并研制了一套考察这些素质的操作方案,其中包括思想测试和外貌审度等非常独到的方法。就是依靠这些理论,他发现并使用了很多优秀的领导人才,由此构筑了蜀国的栋梁体系。
(四)南北朝至唐宋的素质思想
西晋以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大量著名的思想家、统治者,对领导者素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在实践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做到任贤、纳谏、清明、正真、公平、俭约清廉、谨慎戒骄、仁义诚信、善始善终。他还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廉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廖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这里系统地表述了作为最高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卓越素质。
(五)明清时期的素质思想
明清时期,关于领导者素质的思想与历代相比有很大特色,主要是既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主流思想理论并有所深化,又有所改变和革新。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直至清末,这方面的变化极为深刻、巨大,甚至于要改变传统理念,创立并推行新的素质思想与人才政策。这些思想学说与政策主张极其丰富,是中国现代领导者素质理论的渊源。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及其观点:
曾国藩的主要观点是领导者必备的八德:(1)勤。即无论居家、居官、居军,皆以勤字为本。(2)俭。即俭以养廉,廉以服众。(3)刚。即其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未有无阳刚之气而能大有立于世者。(4)明。即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明以应物。(5)孝。凡吾德意足生人感恋者,皆吾所以爱吾亲也。(6)信。即一言不欺,一事不假;行之既下,人皆信之。(7)谦。即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为直;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居;貌恭而不招人之侮,心虚则可受人之益。(8)诨。即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
李鸿章则强调“德才并用”和“体用兼备”的人才原则,并以新的素质标准保举起用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式人才进入统治集团。这些素质标准包括:学识闳通,讲求经济,熟悉商务,具有经世之学;深思好学,博古通今,才具智略可当一面;廉正立身,坚韧耐苦,勤勉通和,克己爱民;讲求西法,究心洋务,通晓西方语言文字,洞悉外洋情形,熟悉外交、算学、制造、驾驶、矿务、学堂、政体、政治;熟知军务,虚心考求兵船纪律,习行西洋水师规制;通晓吏治,善统人事。所有这一切表明,一个合格的官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素质标准与要求了。
孙中山提出,革命者必须具备如下品质:(1)破除帝王之思想;(2)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3)具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4)坚持共和之精神;(5)为革命献身之精神。
三、西方现代领导者素质理论研究概略
西方领导者素质理论思想的孕育、萌芽,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然而,西方真正开始从科学角度研究领导者素质问题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从那以后,领导者素质研究就在世界上广泛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领导者素质理论也由此得以形成和发展。当代西方在研究领导科学、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领导者素质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导者素质学说为数不少。
斯托格蒂尔从领导者个性特质的角度对领导者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影响领导者成败的因素众多,每个存在于领导者身上的因素都是领导者素质。这些素质包括身高、体重、体质、精力和健康、相貌、表达流畅、智慧、学识、知识、洞察力、创造力、适应能力、内向外向性格、占上风倾向、主动精神、坚持力、抱负雄心、责任心、正直和服理、自信、情绪控制和情绪乐观、社会与经济地位、社会活动与变通、生物性社会活力、社会技巧、名气和声望、协作等条件和特性。——这些特性又概括为六大方面:能力、成就、责任心、参与、地位和条件。斯托格蒂尔还在此基础上又对领导者个人条件作了另一种概括,即领导者个人必备的条件是:活力、精力和体力、年龄、社会地位、变通性、教育、智慧、能力、个性、任务相关特性、社会特性等。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鲍莫尔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恰当授权、善于应变、敢于负责、敢于创新、敢于冒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超人等十方面素质。
美国最著名的领导学家之一的本尼斯则认为,领导者都必须具有五个基本素质:(1)具有指导思想和长远目标,知道该往何处去;(2)对生活和未来、特别是对事业和工作要充满激情;(3)正直;(4)信任;(5)求知欲和胆魄。他还认为,成功的领导者还必须具备如下十大素质:(1)善于实现梦想;(2)承认错误;(3)鼓励下属对自己说“不”;(4)鼓励不同意见;(5)有摘取诺贝尔奖的心理素质,即乐观、信心和希望;(6)理解管理领域的下属能动效应;(7)具有精熟的职业直觉;(8)有长远眼光和耐心;(9)懂得维持均衡;(10)善于赢得战略盟友和伙伴。他还认为,下一代的领导者应该具有如下突出的素质特点:(1)受过广博的教育;(2)无限的好奇心;(3)热情奔放,永不停息;(4)追求长远发展而不囿于眼前的蝇头小利;(5)追求卓越;(6)办事迅速敏捷;(7)对人充满信心;(8)有规划、设想的能力;(9)乐于冒险。
当前,美国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领导能力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激发人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领导能力的运用就是人体物理过程的实践。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主要是沃伦布兰克博士。他基于这种理解,提出了“领导能力的九项自然法则”:(1)一个领导者要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2)领导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活动范畴——是领导者们与追随者们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3)领导能力随事件发生而发生;(4)领导者们不是依靠职权施加影响;(5)领导者们在组织群体所规定的程序之外工作;(6)领导能力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7)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追随领导者的主动性;(8)意识——信息的处理能力——产生领导能力;(9)领导行为是一种自我安排的过程。领导者们和追随者们从他们各个主观参照的内在框架中处理信息。
总之,当前西方领导者素质理论研究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致分类,内容极其广泛、丰富和具体。他们还极大地参考和借鉴了思想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使西方领导者素质理论变得更有深度、更有科学性、操作性并取得了切实的效果,对于改善和提高西方领导的素质和业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