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者的语言智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是一个人思想意识、学识修养、生活经验、语言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善用语言是必备的条件。语言艺术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用语言是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向上汇报,还是对下宣传;无论是对外交往,还是对内协调;无论是大会作报告,还是个别谈话,都要靠语言来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领导者活动的基本工具,领导者的一切工作都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实现。一个语言表达言之有物、简明生动、逻辑严密、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的领导者,首先能够展示自身的素质,深深地吸引下属和组织成员,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信赖和尊重,树立威信。领导者只有凭借充满真情实意的语言,才能唤起下属和组织成员的热情,把他们发动起来;只有运用合情合理的语言,才能与下属和组织成员沟通,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组织起来;只有善于运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才能把自己的意图和行动方案充分表达出来,为别人所理解、领会,从而有效地指挥下属和组织成员。
语言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宣传方面。宣传是贯彻领导者目的和意图的必要方式,而宣传又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因而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宣传的效果。准确、简明、生动的宣传语言,将使宣传深入人心,鼓舞人心,卓有成效。其次是沟通方面。领导者要做好工作,离不开同事、下属和组织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能够经常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与同事、下属和组织成员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统一认识,不仅使他人了解自己,也融洽了彼此关系,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一致,从而为实现工作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些沉默寡言或言语粗俗的领导者常常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得不到下属和组织成员的理解和支持。第三是协调方面。协调关系是领导者的职能之一,也是保证领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也日趋广泛与复杂,因此,语言的协调作用对领导者越来越重要。领导者运用合情合理、兼顾彼此的语言能有效地调节本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成员之间以及本单位与外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缓和彼此的矛盾,化解相互的隔阂,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达到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做好工作。相反,用语不当、不善表达常常是造成矛盾与隔阂的原因之一。第四是激励方面。语言是激发人的情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那些充满激情、表达了听众心声的语言,往往能唤起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激起巨大的行动热情。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善于运用语言激发下属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领导者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一是要使自己的语言言之有物,能真实和充分地反映和表达下属的心愿;二是要有真情实感,如果领导者的语言冷漠干枯,听众就会无动于衷。
良好的语言在领导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者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符合科学精神的语言才能在下属和组织成员中产生积极的效果,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打动他们。那种思想原则不正、虚假不实的语言,是不可能真正感动人的,而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领导者的语言还必须有严格的准确性。一是指内容要正确,要言之有据,不能信口开河或任意歪曲;二是要使用正确的概念和术语,语言表达要规范明确;三是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不能漫无边际,泛泛而谈;四是阐述问题要尽可能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少用弹性太大、模棱两可的语言,力戒夸张不实。语言表达还必须具有逻辑性。对问题的认识、判断、结论有理有据、环环相扣;讲话前后连贯,首尾一致;阐述有层次性、条理性,主次分明,脉络清楚。语言的生动有趣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者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可以吸引下属和组织成员,活跃气氛,而且可以促进沟通,增加大家对领导者语言的认同感。领导者在调动和指挥下属和组织成员完成某项任务时,语言还应该有鼓动性,要能激发情绪、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要使语言有鼓动性,首先领导者自己要充满热情,让自己的语言贯注着激情,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听众的感情;其次是语言要有气势,要有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再次是遣词造句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色彩感和响亮度,能给人的感官与心灵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领导者的语言还应该便于群众掌握,因此,要做到简洁、通俗。所谓简洁,就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简洁的实质是讲真话。所谓通俗,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反对那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语言风格,避免把话讲得深奥晦涩、抽象难懂。
二、领导者的倾听艺术
善于倾听是领导者必备的条件。好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作为一个听者所拥有的非凡技能”。
倾听有两层含义,狭义的倾听就是聆听某人讲话;广义的倾听即虚心听取意见。二者都要求听的时候认真、专注,积极对说话者做出反应。一般说来,在交谈时能认真倾听的人,也善于听取意见;善于听取意见的人,交谈时必定是谦虚诚恳的倾听者。不愿意或没有耐心听人谈话的领导者,经常是刚愎自用、狭隘或自私、僵化的,无法获得下属的信任与理解。
倾听是由领导者的工作特点决定的。领导过程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善于倾听的领导者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便于人尽其才。通过倾听还能及时了解下属的思想、情绪、意见、建议等,可以尽早处理,以免影响事业的发展。倾听还是一种鼓励方式,能够加深彼此的感情,提高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倾听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交谈中可能蕴涵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常常给有心的听者以启发或灵感。对于缺乏经验的领导者,倾听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于有经验的领导者,倾听也可以减少错误。
倾听是沟通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领导者大都非常重视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善于倾听的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总是比较融洽的。倾听表现出对说话者的尊重和关心、显示出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不喜欢倾听的领导者,实际上就是把自己与群众隔绝开了,阻塞了沟通渠道。在很多情况下,工作中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造成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中断而产生的。倾听还是说服别人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专注地听别人讲话,表示出对说话者的看法很重视,使对方产生一种信赖感,能平静下来,理智地思考问题,从而改变态度和立场。
倾听有益于沟通的前提是倾听者必须对说话者满怀真情实意。如果听的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听,说话者就只有紧闭心扉了。交谈时,人们总有不同的目的,倾听时就应采取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和精力。单纯地听,不动感情、不加评论、没有什么反应,这些都不是理想的倾听态度。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对新信息进行及时反应,需要敏锐的头脑。在重要的交谈中,听者会全神贯注,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及感情等,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接受信号后立即进行识别、归类、解码,做出相应反应,表示出疑惑或理解、支持或反对、愉快或难受等。这种与谈话者密切呼应的听就是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既有对语言信息的反馈,也有对非语言信息,即表情、姿势等的反馈。
意见冲突在沟通中很常见,领导者应当有倾听不同声音的准备。沟通前要先弄清楚自己倾听的目的,才能在倾听过程中有意识、有重点地接收信息,然后进行相应的信息重组,就能够很容易地把握住对方要表达的主要意图。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理解了对方,才有可能充分接收对方发送的信息。
倾听时,首先要注视着说话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所说的内容上;还可以观察对方的身体姿势,从中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其次要向对方表示关心他所说的内容,感兴趣时,可以用微笑表示;赞成时,可以轻轻地点点头;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如摆动手臂等表达意见,这些都会让对方感到你在认真倾听他的话,从而心情愉快。第三,稍稍前倾身子,表示对对方所说的感兴趣,听得很仔细。第四,适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让对方知道,你不仅在仔细地听,还在积极地思考。第五,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以示尊重,还可以适时地要求重复或表示理解。第六,无论你多么想把话题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以达到和他对话的预期目的,但还是要等对方讲完后再委婉地引导谈话转向你预定的话题。第七,对方说完话后,可以重复他说的某一部分内容,这不仅证明你注意他所讲的话,而且能够配合对方的语气,提出自己的意见。
交谈的目的是相互沟通,因而谈话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听者应该对说话者进行呼应,以促进和保持交谈的积极状态。面对说话者,尤其是比较内向的说话者,需要用微笑、目光、赞赏等表示与之相呼应,显示出对谈话的兴趣,促使对方勇敢地谈下去。谈话中,可以适当地用“是”、“对”等表示肯定,指出对方的某些观点与自己的看法一致,或者对对方的话表示理解,也可以复述或解释某处,以证实自己是否理解。这些方式对说话者都是积极的呼应。适当地使用反驳和沉默可以激励谈话。谈话双方不可能总是意见一致,对同级与上级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对下级则需要考虑对方的情绪,不要使人误解。谈话中,沉默经常被认为是应该避免的,但适时的沉默却表示你在思考,是一种重视对方意见的表示,也可能是一种希望转换话题的暗示。
三、领导者的演讲艺术
演讲是运用语言对听众表达思想的一种活动。在组织管理中,演讲更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和宣传手段,成为领导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艺术。掌握演讲艺术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之一。
演讲有利于增进理解,保持稳定。演讲是领导者的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社会知识、业务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检验。领导者成功的演讲,会使下属产生崇敬感、信任感。特别是新的领导者,初次登台演讲成功,下属和组织成员就认为你是有水平的,而领导者的才干被认可了,十分有利于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般说来,演讲都有一个大体的方向,或者是关于组织的发展规划,或者是关于某个专业领域。大体方向明确了,就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演讲题目。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这样更容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融入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和自己的身份、气质相符合,既增加自信,又有可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演讲的具体范围要考虑演讲的时间和具体情境。时间短、听众单一的演讲,题目范围一定要小;时间比较长的演讲则要保证在时间限制之内,能把题目所应该包括的内容讲清楚。演讲前要大致了解对象,分析听众的教育背景、技术水平、兴趣爱好等,做到有的放矢。演讲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要反映出领导者的立场和观点。主题决定了材料的选择,层次的安排,也决定了演讲稿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演讲要有合乎逻辑的结构。要仔细思考,理清思路。演讲一开始,就应该告诉听众总的思路,使听众心中有数。在演讲中,形象性极为重要,要根据题目的需要挑选最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材料。观点和材料恰当、合理搭配,摆事实、讲道理,言之有物,有声有色,才能使演讲更加血肉丰满。
要想使演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感情的渲染是必不可少的。表达观点的同时,要把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只有领导者自己的情感充沛,才能深切地感染听众。感情要真诚。领导者要想说服听众,首先对听众要真诚。说假话、大话、空话,只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如果表情或动作造作、虚情假意,也不可能说服听众。
要有精彩的语言,比如简练概括、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有格言风格的语言,或者能促人猛醒、给人震动、使听者发生共鸣的语言等。要切实把话说好。领导者的演讲有特殊的语言要求。一是说简洁准确的话,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二是要说新话,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关注新事物、新变化,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三是说自己的话,体现个人的思想高度、思维特色和风格气质,就具有独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声音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手段,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掘它的潜力。必须确保自己的发音清晰可辨,所有的听众都能听清。要认同自己的声音风格,努力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感染听众。从腹部发出的声音更有力度,表明了领导者的自信。一些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通过提高音量来引起听众的注意,而一些情绪的表露如激动、哀伤等也可以通过改变音量体现出来。语调对充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强调不同的词语传达准确的信息,同时运用不同的句式来配合情感。语速也要和演讲时的感情、场合和听众的感情紧紧吻合。一般情况下,情绪激动、高昂时语速会加快,造成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情绪低沉、哀伤时语速又会放慢,偶尔也可以运用片刻的停顿和沉默,给听众留下情绪积淀和思索的时间。
演讲是将语言和肢体语言完美结合的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得体的服饰,优雅的仪态,最能博得听众的好感,为演讲做好铺垫。上下演讲台时的坐、站、行等各种姿势都会影响观众对领导者的印象。演讲属于一对多的沟通,听众的眼睛都在密切地关注着领导者,领导者也需要用眼睛和他们适时交流。为了拉近与每一位听众的距离,可以通过环顾四周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目光的交流。但是这种方式不能频繁使用,以免观众认为领导者的眼神飘忽不定,从而失去信任感。为了保持仪态得体,可以将眼睛平行望着前方,一般望向最后一排。一定要避免仰视和俯视,前者容易使领导者显得目空一切,后者则显得领导者缺乏自信。如果领导者感觉紧张,可以将目光锁定在一个虚设的东西上,避免因为紧张或者其他的事情分心。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在眼神中得到部分体现,如高兴、失望等各种情感都能从眼神中传达给观众。演讲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充分体现出来。演讲时不能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而要让它充分地展露出来,让观众在领导者的眉宇间和嘴角旁都能体察到细微的情感变化。演讲中手势的运用更是必不可少。演讲中的肢体语言无论多么复杂和微妙,都必须是自然流露,生硬的动作,矫揉造作的表情只会让观众产生逆反心理。
§§第九章 领导的协调艺术
山西省朔州市贾庄乡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但乡政府所在地贾家村在1994至1997年间,却发生了多起群众越级上访事件,而且事态愈演愈烈。参与的人数由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近两百人联名;采取的形式由书面向区、乡两级反映变为集体到省委和中央上访,阻拦领导座车;涉及的范围由最初告个别村干部到告全体干部和乡党委主要领导;反映的问题由最初的村干部占集体几棵树的便宜发展到告乡党委主要领导贪污上百万元。后来又掺杂进了宗族派性之争,几派之间互相告状。乡、村两级的正常工作受到严重阻挠。
三年多的时间里,区、乡、村级领导班子为平息风波想了不少办法,村级班子调整了五次,乡级领导班子调整了两次。区委组织部、纪检委、检察院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贾家村一个多月,对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一件件地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部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大多数干部基本没有问题;对有问题的村干部也从严作了处理。尽管如此,事态仍未平息,而且有蔓延之势。与贾庄村邻近的5个村也开始了频频上访。
一些本来不很大的问题,却导致了如此大的矛盾,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贾庄乡党委一班人,就如何平息上访风波进行了专门研究,定下了“既要敢于正视矛盾,又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指导思想,由乡党委书记带领工作组进驻贾家村。工作组进村后,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带偏见、不占集体和群众便宜,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召开了党员大会、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上访群众代表座谈会二十余次;田间炕头、街头巷尾成了他们访民情、向群众求教问计的场所,边了解情况边帮农民干农活、做家务;越是参与上访的群众越要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地听每个人把话说完,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参与上访的人逐渐理解、信任工作组,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主动向他们谈情况、提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工作组发现,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根本原因是村务不公开导致群众对干部不理解、不信任,也为个别人煽动闹事提供了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把基层管理纳入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在工作组的协助下,党支部、村委会制定了包括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提留摊派、宅基地审批等共12项72条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经民主推举,成立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7个民主管理组织;对多年来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财务收支、林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彻底的调查清理,一笔笔公之于众,使许多怀疑和误会冰消瓦解。
上访风波基本平息后,工作组立即着手组织干部群众研究贾家村如何尽快发展。在分析本村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他们制订了奔小康的中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先后筹资7.2 万元,投工1.2 万个,修复了被毁坏的防污渠、机井、低压线路等生产设施;为学校维修校舍32 间,新修了院墙、大门,更新桌凳200多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新品种20 多项,新栽树木4800多株;根据群众建议,又开始兴建农贸市场,使群众的心思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
可见,协调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能,一个不善于协调的领导者将难以推进所在系统的工作。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综合性职能,是领导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整,使之发挥最佳整体效能的过程。领导的协调艺术是领导者运用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智慧,创造性地做好协调工作的技能,它反映了领导者对协调工作的熟练程度与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