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6489900000063

第63章 一

这是一位留着寸头,中等身材,皮肤微黑的年轻人。第一次看到他时,就知道他是一个聪明、睿智的年轻交警。他叫杨宝全,现年35岁,他的岗位在文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是中队长。他和他的战友们,是文县城区交通安全的守护者。大地震来临时,他正好在城区的岗位上。他对“5.12”大地震,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5.12”地震发生后的那一刻,杨宝全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领导下立即带领城区中队交警,投入到了城区交通秩序的管理、整顿之中。为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带着大家在恐慌的人群中打通了一条绿色通道,即保证了伤员到医院的及时救治,也保证了群众的安全疏散。之后的数十个小时里,他没有合过一次眼,只是吃了两桶方便面,渴了一瓶矿泉水。

5月14日早上,兰州军区某红军师要来文县参加抗震救灾,来的官兵比较多,足足有一个团。那个时候,文县县城四处都塔满了帐篷,连滨河路上都搭满了临时帐篷,很难找一块安全的、空旷的、比较大的地方让部队驻扎。但是,交警大队接到了死命令,必须要在城区任意一个地方,弄出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来。杨宝全接到大队长的指令后,心里非常着急,也深感责任重大。一是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说明了对他的信任;二是军队已经来了,能否安顿好他们关系到抗震救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城区里没有地方,怎么能生出一块大地方呢?杨宝全跑了不少地方,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是,还是没有找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

在最后的时刻里,杨宝全来到了韩家坝一带。他发现这里虽然没有现成的地方,可是,有一个小土山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如果把这一个小土山弄平整了,岂不是一块大地方吗?他细算了一下,必须要有两台铲车才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一任务。可是,现在正值抗震救灾时期,余震不断。许多工程队和施工单位都停工了,熟悉的能叫上名字的有铲车的人也都搬出了自己的家,住在外面的帐篷里去了,你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找不到。他跑了不少地方,也找了不是朋友,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他找到了城关镇的一位老支书,他们家有一台铲车。他对老支书说,能不能用你的铲车给部队的官兵们推一块安营扎寨的地方。老支书说:“没问题啊!解放军是来帮助我们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要帮助人家。”这样,一台铲车解决了。

杨宝全又四处打听,终于又找到了第二台铲车。他高兴极了,便亲自指挥,甚至亲自上阵……司机很是卖力,累得是汗流浃背。杨宝全也不例外,他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他们轮流换班,人休车不休,两台铲车不停的工作了一天,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晚上部队开来的时候,一个平整的开阔地带已经被平整了出来。他们还没有离开,又帮助部队官兵连夜搭帐篷、安营寨,整整忙了一个晚上。

由于陇南是地震的重灾区,所以,学生高考延考至7月3、4、5日进行。有一位碧口来的学生扬名,在进考场以前才发现身份证掉在出租车上了,急得哭了起来。有同行出主意说,有事应该找警察叔叔,你去找找交警,试一试,或许他们会有办法。扬名找到了正在值班的杨宝全,说他马上就要领准考证了,没身份证他就领不出准考证来。如果没有准考证,就参加不上明天早上的高考。再说了,参加高考也得有身份证啊!

杨宝全说,你放心,我们带着你去找。他发动在家的全体交警,分头到城区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那里打听、寻找,还是没有找到扬名的身份证。为了不影响扬名参加高考,他带领考生去公安局协调,在有关部门补办了一个临时身份证,才使扬名顺利地参加了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