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6489900000027

第27章 三

开完县委县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会议后,张智国接到了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无线电报案,有一辆客车在口头坝被滚石砸翻了,可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具体细节还无法知道,经初步判断,伤亡人数在10多个人以上。

出发前,救援办公室里来了一个70多岁的老农,诉说他们家受灾了,房屋倒塌,家中所有的财产顷刻间化为乌有,现在他们全家老小没处安身,真不知怎么度过这个难眠之夜。张智国和他的战友们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灾难面前真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父老乡亲需要帮助,好好的一个家园在半天之内就变得支离破碎,使老百姓无家可归,考虑了片刻,张智国决定将交警大队唯一的一顶帐蓬捐献给这位严重受灾的乡亲。拿到帐篷,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农留下了感动的热泪,他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这次地震是我碰到的最大的灾难,让我这个老人很震惊,而让我感到心里最热的,就是你们人民警察,能在第一时间给我最大的帮助,还是国家好!”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送走老人后,张智国大队长、陈立辉教导员以及干警关伟同乘一车,快速驶上了去口坝的路。车子虽然跑的很快,可大家的心仍然静不下来。大家几乎是一路无话,谁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马上到目的地,马上抢救伤员……

他们的警车行使到高楼山观音坝时,就再也无法行走了。前面山体大面积滑坡,已经堵住了道路。交警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在执行特勤任务的情况下,还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职能。可是,今天这路,别说是3个人,就是300人,如果没有挖掘机等开路机械,也没有任何办法。怎么办呢?前面客车受伤情况如何,至今没有消息,如果早去1分钟,很可能就会抢救1个人的生命。张智国果断的说:“我们1分钟都不能等!没有了路,我们就步行,就是爬也要爬过去!”

人心齐,泰山移。3个人把警车扔下,绻起裤管走了起来。

10公里的山路步行,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余震不断,山上落石又没长眼睛……但人命关天啊,前面的事故情况如何大家心里没有一点儿底,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已经死了不少人,也伤了不少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马上赶到目的地!要是放在平时,这10几公里路对于他们经常开车坐车的交警来说,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但这一天,他们步行走路的经历是终身难忘的。这10几公里路,仿佛上百公里似的。但是,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对此,他们的信心十足,他们还没有感到累时,就走到了董家村。

要知人行早,还有早行人,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县委政府派下去住村的干部们也被挡在了这里。这其中还有县上的检察院检察长和县人大主任,他们也被挡在了这里。果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人多了智慧也就多了,几个人在一起一合计,办法就有了。他们决定去村上找农用四轮车,让拖拉机送他们过去。这样做的结果,令他们相当的满意,村民不但自告奋勇送他们,而且还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平时,这些小四轮拖拉机只是拉石头拉农作物的,而今为了救人,居然派上了用场。

张智国他们的心情仍然是焦虑不安的,因为他们的心上还压着前面未知的交通事故呢!12公里路,对一个四轮拖拉机来说,总比人走起来省时的多,尽管站在车厢上面抖动的还像地震一样,可是,比起步行来还是很舒服的。拖拉机在半小时后到了事故发生地——赵家坝,张智国他们下了车。他们经过再三的询问打听,才知道事故发生地没在这里,而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武都与文县交界的地方——临江一带。

夜已经很深了,到现在为止,他们别说是吃饭了,连口水都没有喝上啊!

失望马上侵袭了大队长张智国和指导员陈立辉他们,但他们没有气馁,灾情就是命令啊!前面的路连拖拉机都不能走了,他们便迈开了坚实的脚步……等他们几个又走了大约七八公里的路时,才到了尖山乡孙家坝,他们边走边询问,边走边打听,这事故地点究竟在哪里啊?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张智国的心里却始终纨着一个节。就在这时,过来了个蛋蛋车,上面没有人,好像是回家的,张智国便急切地走上去,“请拉我们去前面的事故地点。”司机刚开始似乎还很不愿意的样子,张智国便掏出了他的警官证,并说明了去意,那人才极不情愿地调转了车头。也难怪,山上不断飞下的落石是不长眼睛的,冷不丁的就砸下来了,是人都害怕啊!

从尖山的孙家坝到临江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张智国想,到了临江交警中队,一切就都好说了。当他们3个人坐车赶到临江乡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9点多了。他们继续边走边打听事故地点,最后确定事故发生地仍然没有在临江口头坝,而是在临江月亮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