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6489900000012

第12章 一

地震无情,交警有爱。余震还在继续,我们的采访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转眼之间,我们《1号交警》采访组一行重返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在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王笃忠科长的陪同下,采访地震灾区的英雄交警已经33天了。我们走了文县、康县、成县、武都等5个县区的交警大队和碧口镇、王坝等16个中队,采访了上到支队长、下到一线交警以及协警,100多位交警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返回武都后,我们在中共陇南市委的危楼里采访了市委王义书记。也许朋友们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些不太合适。因为,王义书记虽然也是陇南交警的顶头上司,但是,他是不直接管交警的。走东的不走西,劁猫儿的不骟猪,你们采访人家市委书记干什么呢?原来呀,我们在采访最基层交警时,他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位雷厉风行、亲民爱民的好书记。尤其是“5.12”地震发生后,交警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里都遇到了王义书记。第一次是地震当天下午4时到晚上9点多钟,地震造成武都米仓山大面积垮塌,公路被山体掩埋,刚从康县平洛吊子裕冒着生命危险赶往武都安排抗震救灾工作的市委王义书记见状,就地现场办公。

之后,见陇南交警支队的政委张从良,带着交警大队的同志在第一时间里赶到米仓山疏导交通、帮助清理塌方,王义书记非常高兴。他冒着山上随时可能滚下来的落石,在现场亲自指挥,道路很快便被打通了。大家知道王义书记的时间很紧,就纷纷提出让市委书记的车子先走,王书记坚持和交警一起疏导交通,把方便留给群众(地震发生后滞留在这里的有200多辆车),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是最后一个走的)。这就是一个市委书记在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

第二次是13日凌晨3时左右,王书记视察灾情到了文县临江,遇上了“5.12”地震次生特大交通事故,一面包车被山上落下的巨石击中,造成9人死亡、17人受伤。王书记对前来处理事故的交警给予了很高评价,并看望和慰问了死难人员的家属。

在疏导交通、开道、帮助清理路面的现场,王义书记曾拍着在短时间内找来挖掘机、及时开通道路的康县交警大队望关中队中队长王晓波说:“这是一个好交警”;他曾握着冒着生命危险开道的文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国智的手说:“交警的各组太辛苦了,谢谢你们!”

在王义书记的危楼办公室里(墙面有多处裂缝、墙皮脱落严重),我们采访了这位交警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市委书记。

在这之前,市委秘书长告诉我,“昨天书记在康县召集9县的县委书记开会,安排灾后重建工作。返回武都,已经是夜里1点多钟了。”市委组织部靳部长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5月15日下午3点钟,王书记接到了天水家里的电话,86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急病需要手术,风险非常大,妻子希望王书记回去一趟。说实话,这里至天水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王书记是个孝子,他偷偷的擦去了眼泪,给谁都没有说,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母亲》这本书,它的作者就是王义书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作者对大山深处母亲的感动所感染。由此,我能知道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可是,为了工作,为了陇南人民,他只能选择先忠后孝了。

王义书记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多次在堵塞的道路现场见到过交警,他们一方面疏导交通,一方面帮助清理路面,在保证畅通方面,他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陇南交警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充分的体现了陇南交警的政治素质和协作精神。实践证明,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市委书记对陇南交警能有这样高的评价,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他们确实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让我们想起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的俗语。有这样的市委书记,一定会有像书记一样的下属。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张耀科这样的支队长和张从良这样的好政委,

就一定能带出不同寻常的队伍来!

我们最后一个采访的就是甘肃省陇南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和政委,支队长叫张耀科,政委叫张存良。两人都姓张,又是一个单位的一、二把手,所以,人们都称他们为“二张”。记得刚到陇南市武都区时,我们就直接到了他们的办公室。他俩马上就要到交警支队对口帮扶的碧口镇玉垒乡玉垒坪去了,听说我们来了,还是早早等到了已经属于危楼的办公室里。魁梧高大、刚劲有力的张耀科虽然近60岁了,但仍然乐观向上、英雄豪情不减当年。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张存良40多岁了,看上去年轻有为、干劲十足。他们说的话不同,但意思相同:交警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在职一天,就要尽职尽责一天。那天我们要退休了,也仍然要把交警工作做下去。因为,我们已经爱上了这个事业!

他们可真是一对好搭档,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就像包玉垒坪村一样,他们对交警工作以外的,有关老百姓的事情也是非常的上心。他俩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平时吊在我们嘴上的一句话。可是地震之后群众的事就不是大事了,而是天大的事!

他们沉痛的对我们说,玉垒坪地震后的形象太惨了,房屋全倒塌了,连猪圈都塌了。他们一到现场,首先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转达给了每一个受灾的村民。让村民们知道,他们虽然受灾了,但是,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着他们,全市人民一直关注着他们,他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他们的一席话,让本来绝望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增强了他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开过会以后,交警支队给村里的穷苦户给予了必要的帮扶,并出资为村民们修建了厕所等公共设施,即保证了村民的身体健康,也改善了村子的环境。紧接着,他们给村上学校争取了6顶帐篷,让失去校园、没有学上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课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帐篷学校。

为了不给乡亲们带来一点麻烦,不论是支队长、政委,还是工作组的其他成员,都一律自带帐篷、干粮和一切用品,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并亲切的称他们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支队长和政委见村民们不但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且还有了重建家园的决心,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恢复重建、路桥先行。首先,他们针对村上没有柏油路、土路难行的实际,在市上争取了80多万元资金,在原来坑坑洼洼农机路的基础上,为村子修了第一条柏油路。其次,他们发现通往村上的大桥已经是危桥了,就又不辞辛苦的跑县上、跑财政,又为村民们要了30万元的建桥资金。村民徐大爷说:这里祖祖辈辈都没有柏油路,现在村上来了两个张(张耀科和张存良),这柏油路马上就要修好了。还是共产党好,政府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