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6489700000039

第39章 婚启

极为实用的文体,不知晓收信人的情书,浓缩人生的求偶符号。

在刘巧儿那个时代,如果有人把婚启登到报纸上公诸天下,简直就是疯子。如果在梁祝时代,在王昭君与蔡文姬的时代,人们把求偶的愿望以各种介质——譬如写在木桩上立在村口、勒石于壁上,就不仅仅是疯的问题了,会不会被活活打死?被逐到天涯海角?

在漫长的年代里,中国人最不允许说出的愿望就是性的愿望。虽然此事非常个人化,但要由别人来实施,父母与媒妁。

然而我们的祖先实际是非常洒脱的,《诗经》中最优美的篇章,多与情爱相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等大胆,何等明快。所谓说不出的愿望,在远古实际可以大声唱出来,他们在做什么?征婚,至少是在征爱,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其实是“征婚启事”的歌词。

那么过了许多年之后,人们进入了发表婚启的时代,多么幸福。虽然登这种东西要收一点点钱。

我是婚启的忠实读者,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在寻找什么样的人。读后却感到这类文字大多暖昧。所谓“端庄”,估计已经不太漂亮了。“成熟”则衰老。总之,看婚启要边看边猜。其实,倘若真的端庄,也令人倾倒。央视新闻联播的女主持人不是很端庄吗?

[相关语]:牵手、求偶、找对象。

[原野发言]:读婚启的另一个感受是,这么多优异富有美丽玲珑的人的身旁怎么没有求爱者呢?他们周围的人简直是一群傻子。我还建议征婚者在启事中把理化指标登出来,譬如三围、体重和甘油三脂。前者表明体态,后者则显示出健康甚至寿命了。估计以后会读到这样的文字:“诚觅甘油三脂每毫克低于1.07以下的家境殷实之男士”。这就意味着她老公晚年不会有中风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