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处世的88个神奇智慧
6483300000088

第88章 兔死狗烹法则:做人要懂得功成身退

处世智慧:

兔死狗烹,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悲情的字眼。它常常指那些当权者当自己得到权力后,就把那些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杀掉。这个词也常常与与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等连用,来增强那种悲情的意味。所以,处世当中,要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自己定不可因功骄纵,懂得适时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的意思是大功告成之后,要自行隐退。我们常说同甘共苦,其实很多时候是共苦而不能同甘。作为手下跟着领导辛辛苦苦打江山,江山打到手了,但江山市领导的江山,领导说了算。对于一切事物开始平缓运作的领导来说,此时的手下可能没有利用价值,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对手下“下手”,与人任人宰割,不如自行隐退另谋出路。这就是兔死狗烹的道理,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这时候,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浸泡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快离开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文种不懂得功成身退,最后招致杀身之祸;而范蠡看破此中道理,早早离开了权利中心,不仅得以安度余生,而且自己经商的才能也得以发挥,成为一方富甲。面对同样的情况,两种不同的抉择使两人下场如此不同,不得不说,范蠡比文种更有远见,更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

兔死狗烹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上演。汉高祖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就是这个人杰韩信功高震主,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

功高盖主历来是领导人的忌讳,作为下属一没有领导人的权力大,“生死”之事由其决定,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就算是为了保全自己,也不可因功而放任。同样,要适时的让领导以为自己有所柄在其手中,也是让领导感觉安全的妙策。

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功成身退,急流勇退不失为一种做人的智慧。

感悟箴言:

世人无论是谁,只要坐到了一定的位置上,总会不由自主这样去想:原本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在当今社会亦是如此,人在屋檐下,一定要懂得自保,功成身退,不是谢幕而是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