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饮剑诀:浴火重生
6474700000003

第3章 皇权皇局

应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不但是因为它的年代久远,其更出名的是因为曾经有多位帝王将自己的国都建立在此,这些帝王,可以说都是各领风骚的英雄人物。如今,以应天城为中心而君临天下的帝王正是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中华历代皇帝中,其出身可以称得上是最低的,布衣之子,平民之身,没有任何了不起的身份,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做过牧童,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没有任何的地位可以为其做后盾,在漫漫争霸天下的不归路上,完全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量创下了无数可以被称为奇迹的丰功伟业,百战功成,九死一生,而如今大事已成,天下已定,他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行事力行简朴,从不崇尚奢华,其行为实在让人敬佩。

此时,大明第一人的洪武皇帝正在养心阁中悠闲地下着象棋,养心阁是他在处理政务之后休息或召见群臣的地方,在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高贵的装饰品,但是一股威严的气势却可以由此被衬托得更为突出,那是一种王者的风范,一种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朱元璋喜欢这样,因为他希望自己的臣子无时无刻地记住一个真理——他,洪武皇帝朱元璋才是至高无上的。

在朱元璋的身后站着一个宦官,一个净面无须的奴才,虽说只是个奴才,但是当他成为奴才中的‘皇帝’时,也是很了不起的,不过再怎么威风,终究只能在奴才中称王称霸,在这个天下真正的霸主面前,他却连头也不敢抬起,不过也好,不然看见他的那张不阴不阳又布满了卑谦媚笑的脸,只怕正常人都会反胃的。尽管如此也得介绍他一下,他正是皇城大太监总管李德安李公公。

坐在朱元璋面前和其对弈的是一个风采照人的年轻人,从他那双眼睛中不时透露出坚定目光,可见他是一个果断坚强的人,他正是朱元璋的儿子——四子燕王朱棣。

朱元璋本是贫寒出身,原本大字也不识几个,但是坐拥天下之后为了可以坐稳江山,朱元璋便刻下苦功钻研书典,如今学有所成,虽说不上学富五车,倒也可说是学识渊博,尤其朱元璋酷爱棋道,而且他下棋还有个习惯,和臣子下围棋,和自己的儿子下象棋。

此时朱元璋持的是红子,朱棣则持黑子,两人在棋盘上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呈势均力敌之象。

红者赤也,赤者朱也,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朱元璋每次下象棋持的都是红子。

朱元璋拿起摆在茶几上的极品龙井细抿了一口,笑道:“数日不见,皇儿的棋艺似乎进步了。”

朱棣连忙恭敬地回答道:“和父皇对弈,儿臣不敢不全力以赴。”

“很好,很好。”朱元璋微笑点了点头,道:“朕所有皇子之中,也只有你一人敢对朕全力以赴,诸如其他就算是太子,也只是藏头露尾,瞻前顾后,不敢认真,顶多吃掉朕的几个士卒就弃甲认输了。”

“父皇天威难犯,儿臣也是知道自己必定不是对手才敢放手一搏,兄长他们相信也是摄于父皇天威,并非有意而藏私的。”朱元璋近年大肆残杀过去的功臣老将,手段之凶残,实为古今罕见,使得朝中上下人人自危,就算是他的儿子也不例外,朱棣竟然敢在下棋吃他的马,已经可以称得上大无畏了,要再叫朱棣和朱元璋抬杠,就算再借一个胆子给朱棣他也不敢。

朱元璋突然面露沉痛之色,叹道:“朕的棋友之中,向来只看重两人,可惜,可惜……”

朱棣闻言已知朱元璋所说的可惜是指徐达,当年曾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第一大将,更可以称之为朱元璋的第一密友,可惜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老将,就连徐达也因为权谋之争而被赐死,对于这点,朱元璋并非全无惋惜之意。

看到朱棣的神色,朱元璋已经知道自己失态了,忙叉开话题:“皇儿,你知道为什么,朕会因人不同而下不同的棋吗?”

“儿臣不知,请父皇明示。”

“围棋重意境,这棋盘之上周天360度,尽收天地宇宙之奥妙,可使人性情宁静,超然脱俗,忘却红尘之念,所以历代高人隐士,无不酷爱此道。”朱元璋淡淡地道:“而象棋则是重功业,棋盘之上,两军对阵,攻城略地,殊死搏杀,生死存亡之道,尽在其中,可使人豪情万丈,欲建功立业,成就万世不拔之基业。”说到此,朱元璋有意无意地瞪了朱棣一眼。

这句话暗指的事情实在是太恐怖了,朱棣闻言吓得魂不附体,忙伏地哀求,道:“儿臣绝无不臣之心,父皇英明神武,功盖寰宇,儿臣难及万一,绝对不敢也不可能有什么功业,求父皇明鉴。”

朱元璋伸手将朱棣扶起,笑道:“皇儿不必惊慌,朕并没有责怪皇儿之意,朕只是有一个心愿和一个担忧,希望皇儿可以为朕分担。”

朱棣惊魂未定,但还是硬着头皮道:“父皇有何吩咐,儿臣不敢不从。”

朱元璋转过身,慢慢地走到窗边,望着漫天雪花,缓缓地道:“朕扫平六合,一统天下,其中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将蒙古人赶出了神州大地,原以为此生无憾了。”

朱棣闻言复合道:“父皇的丰功伟绩,本来就无人能及。”

“但是朕始终有一样比不上蒙古皇帝。”

“不知父皇所指的是哪一样?”

“那就是,朕的大明疆域始终没有蒙古元朝的疆域广阔,就这一点,朕就比不上忽必烈,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次率领大明的铁骑,横扫天下,打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辽阔疆域。”朱元璋语调十分激动,双目精光四射,神情刹那间变得凛然而不可侵犯,充满了君临天下的皇者霸气。

朱棣闻听此言,脑中刹那间“嗡”的一声,浑身热血沸腾,仿佛要将整个身体炸裂开来,朱元璋所讲正是朱棣心中所渴望的,看着朱元璋那如天神下凡的威势,朱棣只感觉自己正在征战沙场,于千军万马之中驰骋搏杀,要去建立那空前绝后的帝王霸业。

此时,朱元璋的神色渐渐暗淡了下来:“可惜,朕老了,纵有此心也无此力了,而朕的诸皇子中,只有你最有拼搏进取之心,所以朕一直希望你可以帮朕完成这个心愿,能让朕在归天之前再无遗憾。”

说到此,朱元璋突然回头,凝视着朱棣,严肃地道:“可是朕又担忧你不甘心屈居人下,而想要力争上位,结果只会祸起萧墙,造成兄弟相残的惨剧。”说到此处,朱元璋的眼中竟然透出了一股杀气。

朱棣几乎要吓疯了,想到朱元璋对待那些曾经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功臣的残忍手段,他心里明白,以他父皇那为了保住权利可以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性格,说不定真的会为了江山稳定而置自己于死地,直把他吓了个面无人色,再次翻身拜倒,不断地磕头哀求:“儿臣不敢,儿臣不敢……”

朱元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朕也知道,太子的文治武功都不及你,让他继承皇位是委屈你了,可是朕便观史书,发现历朝历代,如若废长立幼,大都会酿成惨剧,为了江山的稳固,为了你们兄弟的团结,所以朕制定了这个以长幼定尊卑的传承之法,也是出于爱护你们兄弟之心。”

朱棣磕头如捣葱,道:“父皇用心良苦,儿臣惭愧万分,愿当此立誓,日后定当尽心尽力辅佐皇兄坐稳天下,如若有半点不臣之心,甘愿五雷轰顶,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看到朱棣发了个如此重的毒誓,朱元璋面色趋缓,弯腰扶起朱棣,凝视其双目,道:“希望你牢记今日的誓言,不要做背信弃义之人啊。”

朱棣浑身颤抖,只知道重复着道:“儿臣不敢,儿臣不敢……”

一旁的李公公看到此景,心中不禁暗道:如此看来皇上是铁了心要让太子即位了,以前群臣还都在猜疑不定,现在皇上的心意已经是一目了然,我以后也要多多巴结太子,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