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93

第93章 下情难知

“原文”

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核。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1],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2],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3],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4],帝怒。时东海公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5]。”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6],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

“注释”

[1]苟:随便地。度田:测量土地。[2]优饶:优待。豪右:豪强。[3]由:来由。趣:趋,向。由趣:来由、含义。[4]抵言:欺骗说。[5]意谓求问其垦田之数以相比。[6]虎贲将:官名。即虎贲中郎将。主宿卫。

“译文”

光武帝因为全国耕地面积的申报,多不据实,并且户口、年龄都有增减,于是下诏,令各州郡进行检查核实。于是刺史、郡守多行诡诈取巧,他们随便地以丈量土地为名,把农民聚集到田中,连房屋、乡里村落也一并丈量,百姓挡在道路上啼哭呼喊;有的官吏优待豪强,侵害欺负贫民。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呈递奏章,光武帝发现陈留郡官吏的简牍上面有字,上面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责问陈留的官吏这些文字的来由含义,官吏不肯承认,抵赖说“是在长寿街上捡到的。”皇帝大怒。当时东海公刘阳只有十二岁,在帐子后面说:“那是官吏接受郡守下的指令,将要同其他郡丈量土地的情况作比较。”刘秀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问?”刘阳回答说:“河南是京都,有很多陛下亲近的臣僚;南阳是陛下的故乡,有很多皇亲国戚。他们的田地住宅都超过规定,不能做标准。”皇帝命虎贲中郎将责问陈留官吏,那个官吏才据实承认,正像东海公刘阳所说的一样。皇帝于是更加喜爱刘阳。

“点评”

在专制的社会里,权大于法,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权力有意识地躲避监督,所以权力不喜欢透明性、公开性。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真实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地位越高就越难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高当局就会被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