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35

第35章 胯下之辱

“原文”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1],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2],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3],饭信[4]。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5],岂望报乎[6]!”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7]:“若虽长大[8],好带刀剑,中情怯耳[9]。”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10],俛出袴下[11],蒲伏[12]。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

[1]无行:没有品行。[2]治生:经营家业。[3]漂:以水击絮。漂母:借漂洗织物谋生的妇人。[4]饭信:拿饭给韩信吃。[5]王孙:公子。[6]报:报答。[7]屠:屠户。[8]若:你。[9]中情:心中,内心。[10]孰:熟。孰视:仔细打量。[11]俛:俯。低下身子。[12]蒲伏:匍匐。

“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经营家业,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大家都讨厌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淮阴屠户中的青年里有人侮辱韩信道:“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怯的。”并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便低下身子,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点评”

韩信忍得袴下之辱,才有了日后的风云际会和宏图大展。有人说,天才都是弱智。天才在某一方面特别厉害,在其他方面可能非常的弱,甚至连常人都不如。韩信就是这样。谁能想到,当年好吃白食、怯弱而人人得而欺之的少年,在楚汉相争的暴风骤雨中,竟然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三军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