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33

第33章 约法

“原文”

沛公西入咸阳[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2]。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3],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4],宜缟素为资[5]。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6]。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7]。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8]!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9],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10],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1]沛公:即刘邦。刘邦起兵于沛,人称沛公。[2]厄塞:要塞。[3]霸上:地名。在今陕西长安东。[4]残贼:残民之贼。[5]缟素:丧服。[6]桀:夏桀。夏末暴君。[7]案堵:安居,安定。[8]无恐:不要害怕。[9]行:巡行,视察。[10]非乏:不缺乏。

“译文”

刘邦向西进入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唯独萧何率先入宫收取秦朝丞相府的地理图册、文书、户籍簿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所有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赶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政策。秦地的百姓大喜,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点评”

刘邦进关以后,从上至下,准备安享胜利的成果。打江山者坐江山,这是农民起义者必然的思想逻辑。刘邦自己,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进入秦国的宫殿,看到那么多的珍宝、美女,大开眼界。这位昔日的亭长,禁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暴露出他器小易盈的小民本色。他忘记了起义尚未成功,忘记了他的劲敌项羽正虎视眈眈地准备猛扑过来。此时此刻,唯有萧何、樊哙、张良表现出少有的清醒。好在刘邦最终接受了樊哙和张良的规劝,改变了态度。刘邦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军事上的成功,而且是因为政治上的成功。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更加注意笼络民心,比一味复仇、代表各国旧贵族利益的项羽,获得了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