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6459500000030

第30章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情绪、认知需要的模型构建

一、测量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结构方程模型识别的两步法则将结构方程模型分成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部分。首先完成测量模型的构建和检验,即不区分外源变量和内生变量,而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验证性因子模型,即所有变量都作为外源变量。如果模型可识别,进行下面的第二步;如果模型不可识别,则说明两部法则不适用,不用往下进行第二步。本测量模型包括27个观测变量和4个潜变量,各拟合指数值显示,SRMR=0.056,NFI=0.94,NNFI=0.95,CFI=0.95,RMSEA=0.061,可接受该测量模型。

二、结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一)相关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定网络成瘾与情绪、认知需要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对这些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消极情绪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网络成瘾与积极情绪和认知需要呈负相关,但网络成瘾与积极情绪的相关不显著,网络成瘾与认知需要的相关显著(p<0.01);认知需要与积极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认知需要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二)结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便于更好地探讨变量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基于上述测量模型和各变量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构建网络成瘾与情绪、认知需要关系的结构模型。假设的结构模型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作为外源变量,认知需要和网络成瘾作为内生变量。本研究采用了J reskog和S rbom建议的模型设定策略,即事先设定多个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根据理论考虑,研究设定了三个相互竞争的模型: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既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也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消极情绪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消极情绪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积极情绪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

模型1: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既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也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

模型2:消极情绪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

模型3:消极情绪可直接预测网络成瘾,积极情绪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影响网络成瘾,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

在模型拟合中,我们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

模型2的各项指数拟合得最好,而且模型中各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均显著。

结果可以发现,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而直接的正向作用;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而直接的负向作用;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地影响网络成瘾,从路径系数可以看出,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积极情绪对认知需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既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也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积极情绪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情绪、认知需要和网络成瘾的模型,以揭示三者间关系。在该模型中,情绪(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被定义为外源潜变量,将认知需要和通过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获得的网络成瘾五个因素概括为内源潜变量。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检验显示,主要拟合指数SRMR、RMSEA均小于0.08,NFI、NNFI、CFI均在0.9以上,结果较为理想,模型可接受。

经检验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消极情绪既可直接也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导致网络成瘾行为模式的形成;积极情绪通过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的负向作用,即有助于降低网络成瘾。认知需要作为中介变量对网络成瘾具有负向作用,即认知需要的降低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对模型中各变量间效应值的分析表明,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具有最强的预测力。根据建立的模型,情绪消极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逃避不良的感觉和情绪,通过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获得虚拟性的情感支持,在网上寻找慰藉,这就容易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这也是网络成瘾产生的主要原因。Henning和Vorderer认为认知需要对看电视时间长短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电视使用的两种成分模型来解释,即对消极情绪情感的逃避和电视对个体的吸引力。如果个体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同时电视又对其有吸引力时,个体为了逃避消极的情绪就会增加看电视的时间,进而可能产生电视成瘾。与此类似,情绪消极的网络使用者的情感需要增强,他们通过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满足情感需要,这样就使认知需要水平降低,进而形成病理性的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而网络成瘾又加重了个体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Li和Browne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认知需要呈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情绪积极者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并管理在线行为,能力感更强,通过互联网学习、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动机更强。与之类似,情绪积极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把互联网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看待,导致个体认知需要水平的提高,从而能够理性、适度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为自己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满足个体认知和求知的需要,所以不容易使个体形成网络成瘾。

三、结构模型各变量间效应值的分解

进一步对关系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效应值进行分解,积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分析表。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为0.35,间接效应为0.016;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为-0.18;积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间接效应为-0.047;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具有最强的正预测力,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具有最强的负预测力。

Li和Browne认为情绪和认知需要都可对在线行为产生影响,但情绪的影响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具有最强的预测力,这与Li和Browne的研究是相符的。

四、网络成瘾与情绪、认知需要的性别等组比较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是否有性别差异,首先用模型分别拟合男生和女生的数据,用M0-1表示男生单独估计的模型,M0-2表示女生单独估计的模型。然后将两个模型整合成多组模型,并依次增加参数相等的设定。经检验,M0-1的拟合指数X 2、df为2.676,SRMR为0.0644,RMSEA为0.0631,NFI为0.921,NNFI为0.944,CFI为0.949;M0-2的拟合指数X 2、df为3.373,SRMR为0.0590,RMSEA为0.0626,NFI为0.929,NNFI为0.944,CFI为0.949.各拟合指数表明上述两个模型可接受,说明对于男、女生来说,情绪、认知需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模型是相同的。多组模型中路径系数等同检验表明,男、女生的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的影响及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的影响高于女生而且显著,路径系数为-0.14;女生的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的影响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05.男生的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高于女生,男生的路径系数为0.36,女生的路径系数为0.34.女生的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高于男生,女生的路径系数为-0.21,男生的路径系数为-0.17.分别显示了男生和女生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对认知需要及网络成瘾的影响的结构方程分析结果。

性别比较的多组模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的影响显著,女生的消极情绪对认知需要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男女生受情绪影响、情绪体验及情绪调控的程度不同有关。女生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情绪体验更为深刻,不容易找到排解和调控情绪的方法和工具,情感需要难以满足,进而认知需要不容易产生明显变化,所以女生的消极情绪与认知需要的关系不明显。而男生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时,情绪体验较弱,能够较快地找到舒缓情绪的方法,情感需要容易满足,导致认知需要的降低,故男生的消极情绪与认知需要的关系显著。结果还表明男生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高于女生,这可能是与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特点有关。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男生的网络成瘾高于女生。所以男生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后更容易通过网络逃避现实的责任与压力,进而产生网络成瘾。

研究结果提示,一方面,高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积极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如通过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增强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需要,发挥网络在学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网上心理咨询等,为大学生排解烦恼,抚慰其情绪。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避免通过网络来满足情感需要,防止形成互联网的病理性使用模式。

?§§第十三章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情绪信息加工偏向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