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其实很简单
6451500000054

第54章 抛去精神负担才能一身轻松

我们已经知道心态会影响健康,你的精神乐观快乐、坚强,那么你的身体就会轻松自在,你也就会活得更健康。

谈起健康问题,不妨从古代九五至尊的帝王谈起。像乾隆、康熙这样高寿的皇帝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未老先衰,短命夭亡。分析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声色犬马、纵欲过度的结果;另一部分却不一样了,他们既注意饮食营养,也爱好体育运动,但仍然未老先衰。查根究底,这与他们终日勾心斗角、精神负担沉重密切有关。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谆谆告诫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名为利,只醉心于追求虚荣和权势,必然使精神内耗,正气虚弱,一旦遭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就会引致“非常之疾”。

而晋代著名的养生家稽康在《养生论》里说得更清楚,他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他谈到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如饮食、色欲、情绪等,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名利不去”,即不能抛开心灵的枷锁。

生活中一些人终日追名逐利,损人利己,斤斤计较,这种人永远也无法体会轻松快乐,一生都将与烦恼为伴。一位医学博士指出:“个人主义往往是忧伤烦恼的源泉。因为个人主义者欲壑难填,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妄想、愤怒和沮丧在他的脑子里‘大闹天宫’,没个安宁。这样的人往往自食其果,‘老得快’就是其中的一个恶果。”

这样的人生是极其可悲的。在达到一个目标时,他所感受到的不是收获的欢乐,而是在为下一个更高的追求而忧心忡忡。就像一个人千辛万苦挣到了一万,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挣得一个十万,当他真的拿到十万时,他会真的快乐满足吗?答案显然是不会的。这种人不会与人分享快乐,到头来只会使自己的精神枷锁越来越重,陷入极度痛苦的深渊。

与此相反,心底无私没有精神负担,胸怀开阔,心境恬静,情绪乐观,往往得享高寿。

古人认为: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就无从发生。《黄帝内经》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古代懂得养生的人,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除了回避邪气、劳而不倦等因素之外,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思想上安闲,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少有奢望。吃的很好,穿的也很随便,乐于习俗,没有地位高低的羡慕,为人朴实。因此不正当的嗜好难以转移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诱惑不了他们的心意。”中国现代的一些寿星们热爱生活、胸怀开阔、不计名利,他们就印证了这种说法。

我国著名小麦专家金善宝教授,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解放前他曾想靠科学、靠教育救国。1939年,他任中央大学农艺系主任,带着助手到四川农村去推广新的小麦品种,结果反被当地拘留。农业学家不许去农村,这实在是太荒唐了!他愤懑、他郁闷,而又无可奈何。在那黑暗的岁月,精神上的长期压抑,加上胃病的折磨,使他未老先衰。40出头已经拄起拐杖,还不到50岁,头发就完全白了,成为中央大学的“四老”之一。

解放以后,他的聪明才智在祖国的农业科学事业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终于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他精心撰写的《实用小麦论》也出版了,他心花怒放,十分高兴。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多年的胃病也痊愈了,不仅扔掉了拐杖,而且比同龄人更为健康。大家都说:金老越活越年轻了。

1982年,他虽然已是86岁高龄,仍然为发展我国的农业操劳。当他得知人们对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开发有争议时,便不顾夏季的炎热,亲自前去调查,往返几天,行程万里。此时的他毫无龙钟之态,动作利索,思维敏捷,看上去完全不像80多岁的老人,至少要年轻20岁。

金老老而不衰,原因固然很多,如生活有规律,饮食有定量,经常散步,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等。但他对事业的专注,胸怀宽广、性格开朗、不计名利,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正如他身边的人所说:金老关心国家大事,专心致力于小麦的研究工作。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受干扰。这大概就是金老的养生之道吧。金老的夫人说得尤为生动。她说:“你们要他讲长寿之道,我看他就是因为不生气。他的脑子是‘结冰’的,人家当着他的面骂他,他照吃照睡,满不在乎。他这个人从来不想当官发财,一辈子就是老老实实做学问。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心胸开阔,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是非小事缠身,既不气闷,也不伤神,不就长寿了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给自己的心适当放个假吧,让疲惫的你充分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那样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神奇地恢复了全身的力量,你对前进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套上的枷锁还需要自己解开,遇事大度一点,何愁阴霾不开,何愁健康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