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麻辣近代史:1885—1905
6447500000030

第30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黑龙江

1674年清政府在黑龙江东岸建瑷珲旧城,即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因附近有瑷珲河,故名瑷珲,此为黑龙江将军驻地。后因地处江东,与内城联系不便,于1684年建新城。瑷珲地处黑龙江中下游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义和团在京津兴起后东北的义和团也越做越大,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说:“这给了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财政大臣维特说:“用10万至15万俄军就能把中国人打得粉碎。”因此,1900年6月俄军在参加大沽登陆的同时又策划单独出兵侵占东三省。黑龙江将三面受俄军威胁。7月8日俄军以保护铁路为名令黑龙江将军寿山把瑷珲和齐齐哈尔让给俄军通过,企图不战而占领黑龙江,被寿山拒绝。14日俄舰在黑龙江向黑河屯清军阵地挑衅,清军发炮还击,打死俄军30余人,俄军官扩列斯达夫也受伤,败退回海兰泡。次日,海兰泡俄军与黑河屯清军炮战3小时,俄军数千人进犯清军卡伦山阵地,被击退。随后俄军见打不过清军,就对老百姓下手,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7月16日,俄军将数千名中国人赶到警察署,中国居民的住宅和商店随即被洗劫一空。17日第一批3000名中国人被押往海兰泡黑龙江江边,途中掉队的被俄军活活砍死。当时江面最窄处为210米,水流湍急。俄军强迫中国人渡河,先下水的立即被淹死,不敢下水的被俄军射击和砍杀,半小时后岸上中国人尸体堆积如山。当时对岸的国人目击者说:“俄军各执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焚骨,重伤者毙岸,轻伤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岸。有随波力拥者80余名,赤身裸体,昏迷不能作语。询知惨杀溺毙华侨5000余名。”至21日俄军在此共进行4次大屠杀,杀害近7000名同胞。俄国军官说:“目击者的证词全部可信,这实际上不是渡江,而是把中国人斩尽杀绝和淹死。”

俄军在制造“海兰泡惨案”的同时也对江东六十四屯进行了血洗,他们按与制造“海兰泡惨案”一模一样的方式屠杀我同胞,我同胞2000人殉难。列宁得知此事后说:“俄军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赶到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沙俄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

大屠杀对清军的意志有很大打击,使清军对俄军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作战产生了消极影响。8月2日俄军在黑河屯旁的五道河登陆,袭击清军阵地,清军因寡不敌众撤至卡伦山继续抵抗,战斗中一清军炮手点燃火药与俄军连长同归于尽。4日,俄军一万多人分三路扑向瑷珲,瑷珲3000清军与敌鏖战7小时,清军在牺牲300多人后退向南郊阻击。佐领崇玉被俄军俘虏,遭乱刃分尸,临死时骂不绝口。残余清军继续抵抗,俄军记载:“中国人死守炮架,直至阵亡。”最终瑷珲被攻陷,有200年历史的瑷珲城被俄军烧毁,此战后黑龙江将军寿山吞金自杀,但没死成,他最后让儿子开枪打死了自己。

就在俄军在东北大开杀戒时慈禧在北京也大开杀戒,由于太常卿袁昶说“慈禧进攻各国使馆是千古未有之奇事,此必酿千古未有之奇灾”,“义和团扶清灭洋如同儿戏,仅灭中国洋人,不能制止新来报仇的洋人,若尽灭各国洋人,洋人人数是华人十倍(实为三倍),能灭与否一般人都知道”,她于8月1日将袁昶斩首,同日将反对开战的许景澄斩首,8月14日将反对开战的联元、徐用仪、立山斩首,义和团用马将立山拖到刑场,未斩前立山已血肉模糊。

不久,廊坊传来了义和团击败联军的消息。联军不仅备有快枪快炮,而且拥有可连续扫射的机关枪,在西摩尔亲率的第一列火车头上有一门速射炮,7门野炮,10多挺机关枪。而义和团则是大刀长矛加农具,在同一个战场上一方是热兵器武装到牙齿,一方是冷兵器,且参差不齐,优劣对比悬殊到两个时期,那么义和团究竟是怎么战胜联军的呢?请看下文——廊坊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