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皇宫里的女性
6443400000022

第22章 与嘉庆皇帝恩爱20年的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1797),清仁宗琰(俗称嘉庆帝)皇后。父和尔径额,官副都督统、内务府总管。公元1796册为皇后。谥号“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

一生的最大功德是生下一个皇帝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满洲镶白旗副都统、内务府总管私尔经额之女。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经乾隆帝指婚,喜塔腊氏以皇子嫡福晋的身份与时为皇十五子的永琰成婚。成婚之日,在紫禁城内撷芳殿中所的酒馔桌前,永琰站在西,喜塔腊氏立于东,两人相向行两拜礼后,就座。在执事人等的照顾下,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酒馔三巡,二人起立,再一次互行两拜礼,以示大婚礼成,接下来就是洞房花烛了。喜塔腊氏成为永琰的嫡福晋后,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生皇二女(4岁夭折),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生皇二子绵宁(即位后改名宁),是为道光帝。当时正值永琰的皇长子已夭折,所以绵宁的诞生对夫妻俩来说都是个极大的安慰。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喜塔腊氏又生皇四女,此女后封庄静固伦公主,下嫁蒙古土默特贝子玛尼巴达喇,28岁薨。从喜塔腊氏生育子女的时间上看,隔年生育一子女,说明其与永琰间的夫妻感情还是相当和睦的。只是此后,喜塔腊氏再也没有生育过儿女。

喜塔腊氏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原配皇后非她莫属。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嫡长子,但对开国皇帝而言,其母宣皇后的称号是追封的;清太宗皇太极是第八子,其母孝慈高皇后的称号也是追封的;顺治帝为皇九子,其母原为庄妃;康熙帝是皇三子,其母原为佟妃;雍正帝为皇四子,其母原为德妃;乾隆帝是皇四子,其母原为熹贵妃;嘉庆帝为皇十五子,其母原为令皇贵妃。而只有皇次子道光帝是仁宗元后孝淑睿皇后所出的嫡长子。其实上述这些皇帝中,也不乏想立嫡长子为储君的,如太祖曾立元妃佟佳氏所生的褚英、代善,圣祖曾立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长子允礽,而高宗更是将立嫡长子嗣位作为自己平生的夙愿。他曾两次将孝贤皇后所生的永琏、永琮秘定为皇太子,而且预立永琏的密诏甚至已经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可两子早亡使其屡立不成,以致乾隆帝发出自己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是一大过错的感叹,认为是自己的贪心导致了两个心爱娇儿的早丧……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清历朝都不是嫡长子继承大统的遗憾,在嘉庆帝和孝淑睿皇后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弥补。当然也是苍天庇佑,使喜塔腊氏所生的这唯一嫡子总算健康地活下来了。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初十日,嘉庆帝用秘密立储的家法,亲书绵宁之名,密缄匣,内定其为皇储。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仁宗病逝于热河行宫。按遗命,绵宁即位,是为道光帝。喜塔腊氏最终被谥为“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自己所生的唯一爱子得继大统,这将是孝淑睿皇后于九泉之下最欣慰不过的事情了。

一对模范的恩爱夫妻

嘉庆帝对喜塔腊氏十分喜爱,夫妻感情十分深厚。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元旦,嘉庆受禅即位,喜塔腊氏也被册立为皇后。嘉庆封后诏书是这样说的:“奉太上皇帝之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喜塔腊氏得以统率后宫,母仪天下。但当时,乾隆虽退位了,大权仍然掌握在他手中。嘉庆和喜塔腊氏的处境十分艰难,是夹缝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帝位难保。嘉庆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太上皇乾隆仍贪恋君临天下的权势,军政大权还是他一人决断,嘉庆只不过是个看父皇眼色行事的儿皇帝、傀儡皇帝,还经常受权臣和珅的欺侮。喜塔腊氏自然也是傀儡皇后了,她只能像丈夫嘉庆一样,韬光养晦,隐忍待发,同时尽心尽力照料太上皇乾隆的饮食起居,千方百计讨乾隆的欢心,是个处处受气的小媳妇,根本享受不到母仪天下统率六宫的威势和荣光。但喜塔腊氏是个贤淑睿智的女子,她没有因此而生怨气,而是竭尽全力地照顾好丈夫,给他宽慰。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方面处处以乾隆之是非为是非,尽心尽力照顾好乾隆的饮食起居,一方面帮丈夫与权臣和珅巧于周旋,虚与应付。可惜,恩爱难长久,喜塔腊氏一直体弱多病,红颜薄命,她没有熬到丈夫嘉庆亲政的那一天。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只当了一年零一个月的皇后,便一病不起,二月初七,她在坤宁宫安然去世,结束了自己显贵而平淡的一生,年仅三十七岁。嘉庆赐谥号“孝淑”。孝淑睿皇后去世以后,嘉庆认为自己还奉养着太上皇,应当取意吉祥,丧事不应该大办,而且喜塔腊氏当皇后时间并不长,因此下谕:“辍朝五天,素服七日”,减了不少礼仪。皇后丧仪举行葬礼葬于太平峪后,此后嘉庆帝即在此建造了自己的陵寝,名曰昌陵。道光、咸丰都为她加谥,曰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在嘉庆帝的后妃中,她是死后唯一与嘉庆帝同葬昌陵的女人。其他后妃都没有这个福分和荣耀。

嘉庆虽然减了皇后的葬礼,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爱这个皇后,实际上他是深爱着孝淑睿皇后。在她病逝后,嘉庆帝非常哀伤,悲痛无比。喜塔腊氏是嘉庆生活中的第一个女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女人,陪他一起走过了亲政前的那段艰难时光,可谓是患难夫妻。而且嘉庆性格内向,为人忠实,在婚姻生活上不像父皇那样风流倜傥,喜新厌旧,随处留“情”。因而他对发妻喜塔腊氏感情深厚,至死不渝。昌陵工程告成后嘉庆帝亲率宁(绵宁)至陵墓前举哀致奠。历数宁生母在世时种种宽厚贤惠风德。事后,嘉庆帝还亲自撰诗:“永芳别型已七年,太平择地卜新迁。考思垂泽沐深厚,后德流徽感激贤。濯泪徒顷三爵酒,伤心早废二南篇。临风追悼增哀思,廿载相依百世牵。”在她的丧期作了悼诗词多首,有“举觞非酒浆,倾洒皆泪涕。诚无可奈何,节哀以礼制”之语。嘉庆二十五年盛夏,酷热难当,年事已高的嘉庆帝却一定要去喜塔腊氏的寝陵。人们百般地阻拦,可是谁也拦不住。在喜塔腊氏的寝陵,皇上亲为祭酒,然后对宁道:你母亲要是能活到今日该多好啊,她在时整日为朕提心吊胆,从没轻松过,现在扔下朕一人独受寂寞已二十多年了。

当晚,明月如水,青松低语,嘉庆帝兴酒驷地,老泪纵横,口占诗句道:

松揪阴满路,触目总含辛。

后去逾廿载,予年届六旬。

未能同白首,徒自驷黄尘。

三爵抒悲绪,怆看几案陈。

由此可见嘉庆帝对喜塔腊氏的深情厚意。

喜塔腊氏是不幸的,她没能等到嘉庆亲政真正享受到母仪天下统率六宫的威势和荣光,但是,她又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帝王身边的女人,能得到嘉庆帝至死不渝的深情,比起那些活着的深宫怨妇她又是何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