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057

第57章 沈璞勇斗拓跋焘

南北朝形成对峙局面以后,魏宋二朝都想吞并对方,所以边界经常发生战争,公元450年,战争升级。

战斗从春季开始,魏帝拓跋焘亲自率领十万兵马进攻宋朝悬瓠城(今河南省上蔡县),围攻一个多月没有成功,不得不退兵。

夏季到了,南朝宋军又对北魏发动报复性攻击。时值雨季,拓跋焘躲在城内不战。一直拖到冬季,拓跋焘亲领百万大军攻宋,节节胜利,势不可当。魏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掳,每打胜一仗,士兵们便任意奸淫妇女取乐。

军宋则节节败退,义隆皇帝无奈,只得派侍中田奇带上御酒、珍宝等贵重物品向拓跋焘求和。拓跋焘在大帐里,一边哄孙子玩,一边接见田奇。田奇说明来意后,拓跋焘傲慢地说:“讲和也可以,但必须将你们皇帝的女儿嫁给我这小孙子当媳妇……”

田奇回到建康,向宋帝义隆如实汇报,义隆认为受了污辱,坚决不肯,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大殿内静悄悄的,一片死气沉沉。过了一会儿,吏部尚书江湛表示愿与魏军决一死战。不料,皇太子劭把江湛骂了,抓着江湛的衣襟说:“我看把你的女儿送给胡孙当老婆吧,免得你把胡人带入京都!”

义隆皇帝忙厉声制止太子,但太子的话使他受了启发,找了一个宫女,冒充皇帝女儿送给拓跋焘。

拓跋焘见宫女漂亮迷人,非常高兴,留下自己享用,并当即退兵。魏军退兵途中,经过盱眙城,拓跋焘听说城内粮草充裕,还盛产好酒,便派人送信给盱眙城太守沈璞,让他将城里的粮草全献给魏军,外加美酒一桶。不然,杀进小城,片甲不留。

傍晚时分,沈璞派人送给魏帝一桶酒,并且说第二天献出粮草。拓跋焘十分得意,忙让众将来品尝美酒。谁知,打开桶盖时,怪味儿刺鼻,一位士兵遵命喝了一口,立即吐出,说是桶里装的是尿。

魏帝被戏弄,气得火冒三丈,第二天便率军包围了盱眙城。拓跋焘在城下指名叫骂沈璞,沈璞毫无惧色,以理反击,并射出一箭,拓跋焘急忙一闪避过,稍慢一点儿便会被射中脑门儿。

魏帝拓跋焘恼怒至极,下令攻城。这时城上箭如飞蝗,滚木垒石似冰雹而下,魏军无法靠近城墙,只好退兵。

第二天拓跋焘又率魏兵包围了盱眙城,并往城上射去一封信。沈璞见信中写道:“沈贼,今日攻城非我鲜卑人,而是丁零、胡人和羌人,尔若尽力杀戮,于朕甚利……”

拓跋焘写信的目的是气一气沈璞,不料弄巧成拙,沈璞将计就计,让嗓门儿大的兵士在城楼上高声朗读这封信,魏军各族士兵一听,顿时像开锅一般,议论开来。沈璞又给拓跋焘写了一封回信,大意是:以尿代酒,非璞不恭,因我城中之酒,专给人喝,你不是人,故以尿相赠。我城粮食,禀禀相连,堆积如山,贵军如用,可以物易物。一卒之头可换一粒米,唯你之头,念你系一国之君,可换一禀,怎么样?

拓跋焘看完这封信,气得破口大骂,立即命令攻城。但各族士兵听了刚才那封信,正在气头上,站在原地不动。拓跋焘火了,命令鲜卑族兵放箭,射死许多其他族士兵,于是惹火了这些兵士,反与鲜卑兵厮杀起来,拓跋焘喝止不住,只是鸣金收兵。

拓跋焘越想越来气,为了报复沈璞,连夜让士兵制做一个铁床,上面排满尖刀,刀尖朝上,十分吓人。天亮以后,抬着铁床来到城下。拓跋焘对沈璞大声说:“沈贼听着,朕特意为你制做这张床,待破城之后,便让你躺在床上,尝尝是啥滋味儿。”

沈璞略一思忖,让士兵将一口黑漆棺材抬上城墙,指着棺材对拓跋焘喊道:“家奴病危,准备了棺木。昨夜观察星象,你将死于家奴之前,念你无暇自备棺材,故借你先用。请过目,此棺盛殓你和幼孙是否可以?”

魏帝气得心里冒火,他下了死命令全力攻城。城上守军忽然将煮开的豆油和热水泼下,魏军猝不及防,烫得哭爹喊娘,直往后撤。魏军仗着人多,退下一批又冲上一批。城上泼完了油和开水,又投下霹雳炮,即用石灰和硫磺制成的炮,炸开以后,威力很大,将攻城魏兵击退。

魏军攻了一个多月,死伤无数,粮草已经不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士兵饿得面黄饥瘦。拓跋焘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这天,沈璞让兵士扔往城下魏军数千个小口袋,袋中装着浸过毒药的炒黄豆。魏兵争夺到,吃下后,很快死亡,一夜之间死了数千人。

拓跋焘见状,又恨又怕,不敢再战,带领剩下的士兵,返回都城平城。

在盱眙城吃了败仗,拓跋焘闷闷不乐,中常侍(侍从皇帝、传达诏令的官)宗爱向皇帝密报:仲尼道盛常接近太子,图谋不轨。魏帝闻听,不问青红皂白,下令把仲尼道盛杀了。太子无奈,留下一封遗书,饮毒酒自杀。拓跋焘看了遗书,知道上了宗爱的当,可已晚了。一气之下,多喝了几杯,醉倒了。

宗爱听说太子写了遗书,知道大事不好,想找拓跋焘请罪,见皇帝睡得很死,心一横,用双手掐死了拓跋焘。曾经统一北方威震四海的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宗爱立拓跋焘的六儿子拓跋余为帝,改元永年。拓跋余继位后,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大权掌握在宗爱手中,宗爱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拓跋余准备除掉宗爱,但走露风声,宗爱先下手为强,将新皇帝杀害了。

刘尼、源贺、陆丽、长孙渴侯经过密商,除掉了弑君祸国的宗爱,拥立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浚为帝,拓跋浚是年13岁。改年号为兴安元年(公元4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