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024

第24章 司马氏篡权

在蜀国经营西南,吴国开发夷州的时期,魏国的大臣司马氏,却在一步一步地夺取曹魏的政权。

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去世后,他的儿子曹叡继承了帝位,即魏明帝。魏明帝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曹叡本来已经修饰了许都的宫殿,后来又更大规模建造洛阳宫殿。其中有一座叫“总观章”,有十几丈高,要用几万民工来修。对于曹叡高堂隆等许多有名的大臣连连上奏,劝他爱惜民力。只有一个大臣从来不反对他的做法,那就是司马懿。

魏明帝的时候,中央政权已经形成曹氏和司马氏两派。司马懿的势力是在对蜀国作战的过程中培植和壮大起来的。曹氏的势力以曹爽为代表。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两派的党羽遍布朝野。曹叡因为荒淫无度,刚刚35岁就要死了。他连个儿子也没有,就从曹氏家族中抱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齐王曹芳,一个是秦王曹询。他立了8岁的曹芳为太子,拜曹操庶子曹宇为大将军辅佐曹芳。同时还让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郎一起操掌朝政。

司马派的对此很有意见了。他们趁曹宇不在场和曹叡病危,竟然让曹叡下诏书,免去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郎的职务,不准他们留在宫中,只留下软弱而无能的曹爽为大将军;同时发出诏书,命令司马懿火速赶回洛阳。

当时,司马懿正在和辽东背叛魏国的公孙渊打仗。司马懿打败了公孙渊,得胜回朝。路上,他收到曹叡命他回洛阳的诏书。他预感到京师有了重要情况,就撇下军队,用最快的速度赶回洛阳。这时,曹叡已经奄奄一息了。曹叡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朕总算等到你了。能向你托付后事,朕就没有遗恨了。”司马懿赶紧叩头,接受遗命。曹叡就把曹芳叫出来,拜见司马懿。曹叡对司马懿说:“他就是皇太子。”又叫曹芳搂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感动得痛哭流涕,说:“陛下放心吧,我还记得先帝晏驾时,曾经也是这样将陛下托付给臣。今后,我也定对太子尽忠。”曹叡说:“这我就放心了。希望你和曹爽共同辅佐这孩子。”

当天晚上,曹叡就死了。第二天,曹芳即位,大权掌握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曹爽把司马懿当作父辈看待,遇事常常和他商量,并不独断专行。司马懿也故意装得很谦虚,对曹爽很尊重。

曹爽周围有一些青年人,如何晏、李胜等人。曹叡在位时,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做官。可是曹爽却和他们习气相投。曹爽当权后,就把这些人一一提任高官。这些人害怕司马懿,就千方百计排挤他。曹爽将司马懿调任太傅,太傅地位极高,但无实权。

司马懿心里明白,可是却装作糊涂,去当那有名无实的太傅去了。他知道反击条件还没有成熟,就等待时机,曹爽看司马懿没有什么反应,就又任命弟弟曹羲做中领军,曹训做武卫将军,曹彦做散骑常侍,一家子掌握了军政大权,但是这帮“浮华友”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

为了迷惑曹派的人,司马懿后来又装病在家。曹爽这边的人很久没看见司马懿了,就借口李胜由河南尹改封为荆州刺吏,去向他辞行。司马懿正在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商量东山再起的计划,先让司马师代替夏侯玄担任中护军,紧紧抓住一部分兵权不放,下一步再设法铲除曹爽兄弟。忽然听门人报李胜来了,他赶紧扯乱头发,跳上床去,抱住被子,半躺半坐,还故意叫两个使女在旁边扶着,一切准备好了,才请李胜过来。

李胜进来一看,不由得怔住了:怎么几天不见,司马懿竟变成这样子?他连叫几声“太傅大人”,司马懿才睁开眼,问:“你是谁呀?”李胜忙说:“我叫李胜,皇上让我当荆州刺史,特地来向您老人家辞行。”司马懿故意装作听不清楚,支支吾吾,说东道西。李胜信以为真,以为司马懿耳朵聋,神志不清了。李胜回去向曹爽报告,曹爽说:“司马懿死了,我就没有忧虑了。”

司马懿从此不再出门,却天天派人去打听曹爽他们的情况。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皇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父亲,那一天,大小官员都陪皇帝去了。

司马懿探听曹爽兄弟都去了,马上发动兵变。他们首先统领自己的部队,占领并关闭各个城门,然后占据了曹爽和曹羲的军营。这一切行动都是打着对曹爽不满的郭太后的旗号办的,干脆利落。司马懿亲自去见郭太后,只是说:“曹爽乱国,应该革职。”郭太后没加考虑就同意了。他又命令太尉蒋济写表,声讨曹爽的罪行。司马懿自己屯兵洛水浮桥,掌握全局。曹爽知道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深知大势已去,就答应把兵权交给司马懿。这样,曹爽兄弟才随着皇帝曹芳回到了洛阳。不久,司马懿用灭族的刑罚,杀戮曹氏的家族和党羽。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事变。”

事变发生后不久,司马懿就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昭做了丞相,更加专横跋扈,继续大肆杀曹氏集团中的人。他还把曹芳给废了,把曹叡的堂弟、年方14岁的曹髦迎来洛阳做皇帝。

曹髦对自己当一个小小的傀儡皇帝十分不满意,每当想起自己祖宗的丰功伟业,想起司马昭如此飞扬跋扈,常常十分伤心。他有感于井中出现黄龙的民间传说,就提起笔来写了首《潜龙诗》来抒发心中的忧愤。

井底龙,真可怜,

再不能,跃深渊。

下不能,临大池,

上不能,飞宇天。

蟠居在,井之底,

鳝鱼舞,泥鳅欢。

藏尖齿,伏利爪,

可怜我,也同然。

这首诗传到司马昭耳中,他带着宝剑大步走进宫里,问皇帝:“你写的《潜龙诗》,里边的鳝鱼和泥鳅就是我吧?”曹髦低着头,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司马昭冷冷一笑,转身就走了。曹髦找来三个大臣说:“我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带兵和他拼一拼!”大臣当然都劝他要慎重。他却从怀里抽出早就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自己去禀告太后。有两个大臣却立刻就跑去报告司马昭。

曹髦带着兵要进攻司马昭,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司马昭指使的凶手成济杀死了。司马昭听说皇帝死了,故意装得万分惊讶与难过,先命令把曹髦的尸体收起来,又在舆论的压力下灭了成济三族,派士兵去逮捕成济,成济自然不服气,就光着膀子爬上房顶,大喊大叫:“是司马昭让我杀死皇帝的。”这一下,就把司马昭的阴谋抖落出来了。他的野心人人看得很明白,即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曹操的孙子曹奂做后帝,改年号为景元元年。至此,司马昭篡权活动的重大步骤已经完成,曹魏政权名存实亡,而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行将结束了。

晋朝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都洛阳,国号晋。晋朝的历史分为西晋、东晋两个部分,以洛阳为都的晋朝,史称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之初,重视法制,招集流亡,功课农桑,减轻赋役,社会一度繁荣。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后,司马炎开始穷奢极侈于政事,颁布按官品高低占有土地的占田制,并免除其赋税以加强世家大族的特权。西晋门阀世族统治的腐朽导致了激烈的争斗,司马炎死后不久便爆发了同姓王争夺皇位的凶残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内战严重地损耗了晋统治集团的实力。同时,残酷的内战也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引发了全国各地人民大起义。公元316年,北方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攻入晋都城,晋朝覆亡。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位完全依靠南北世家大族支持,因此大力扶持大族,给予种种特权,勉强维持其统治。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大战中击败了前秦大军,维持了东晋的稳定,形成了南北朝对峙。东晋保障了江南经济发展。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取代东晋称帝,东晋灭亡。两晋共历15帝,156年。

晋朝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学者陈寿撰写《三国志》、干宝撰《晋纪》、常璩撰《华阳国志》,对后世较有影响;目录学家荀冒力创立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后世所沿袭;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干宝的《搜神记》、陆机的《文赋》等均是脍灸人口的著名作品;思想家裴顾、郭象、鲍敬言等人坚定的反玄学立场,提出的思辨性较强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和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在科学技术方面,虞喜发现岁差、嵇会著《南方草木状》,东晋高僧法显著的《佛国记》一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外国地理专著。英、法等国皆有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