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133

第133章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朝消灭了后蜀,宋将王全斌等人指使宋兵对当地居民进行无法无天地抢掠活动,使受害的蜀民强烈不满。尽管王全斌等多位将领,因此受到处罚,仍时常有一些蜀兵和蜀民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宋兵。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宋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王小波是青城县(今四川省灌南县南部)农民。青城县除出产粮食外,还盛产茶叶。茶农以种茶为生。宋太宗时期推行“榷茶”法,由朝廷专门强行收购茶叶,致使许多茶农失业,而朝廷官员和地主商人却趁机牟利。贫富差距拉大,许多种茶的人和种庄稼的人难以生活。淳化四年二月,王小波在青城县领导一百多号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茶农起义,他号召说:“现在的人穷的穷、富的富,太不合理!今天我们起义,就是要均贫富!”

起义军的行动,立即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短短几天时间发展到一万多人。王小波指挥大家攻下青城后,又用棍子抽打的尸体。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接着又打下邛州(今四川省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眉州(今四川眉山)的彭山。随后攻取永康、双流、新津、温江、郫县等地。起义队伍增加到几万人。

彭山县令齐元振,是被朝廷赐予玺书奖励的清官。起义农民从这个所谓的清官家中搜出一大批金帛。起义军把县令齐元振和一些土豪劣绅处死,为民除了害,参加起义的农民就更多了。可是,在十二月份进攻江原县(今四川省崇庆东南)时,王小波中箭,不治身亡。起义者并没有因王小波牺牲而气馁,又推举他的内弟李顺为首领,继续与官府斗争。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初,李顺带领义军在两天内攻下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县),对成都构成了威胁。起义军乘胜前进,只用十多天时间便攻克成都。李顺在成都建立了农民政权,号称“大蜀”,自己称为“大蜀王”,立年号“应运”。

大蜀政府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军事最大官职为“枢密使”。李顺没有贪图享受,仍继续指挥义军扩大成果。农民军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北至剑关,南至巫峡,全归于义军手中。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

起义军的壮举,使宋太宗又恨又怕,派宦官王继恩率兵镇压起义军。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放在进攻上,忽视了防守。所以,当朝廷军队打来时,防线很快被攻破,农民军成千上万人牺牲,李顺也在战斗中英勇地牺牲了。李顺牺牲后,张仓余领导剩下的几十万义军坚持战斗,先后攻下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渝州(今重庆市)、涪州(今四川涪陵)、万州(今四川万县市)等地。

宦官王继恩没有镇压住农民起义,宋太宗又派白继斌带兵入川对付义军。农民军受到宋兵前后夹击,损失惨重,两万多人战死。张仓余只好率一万来人退守嘉州。但宋军追至嘉州时,大蜀嘉州知州王文操叛离义军投降朝廷,张仓余被捕,英勇就义。时值公元995年。

后来,民间传说在成都陷落的时候,李顺并没有死,他化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继续率领农民军战斗。宋军进城时,抓到一个胡子很长的人,外貌很像李顺,就把他杀掉了。又过了四十年,在广州街上出现一个老翁,有人认出他是李顺,官府把他抓起来,在监狱里秘密杀死了。这些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说明李顺在群众中影响是很大的。

王小波、李顺、张仓余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