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秘史
6439600000113

第113章 浑瑊、李晟收复长安

朱酢是幽州第三任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很大,相当于一个地方的皇帝。后来,因为他弟弟朱滔反叛唐朝牵连到他,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留在长安,挂个太尉的名。代宗竟然给他修了一座府第。

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造反,进攻襄城。德宗皇帝急诏姚令言等几个节度使去解襄城之围。姚令言带领5000人马去襄城,途经长安时,正碰上下雨,京兆尹派人犒军,送的是粗粮淡食,士兵们火了,踢倒了饭盆。有人大声说:“前面有两个官库,里面装满了金银和绸缎,我们何不去抢呢?”士兵们一听,立即响应。

皇帝听到消息派太监拿着布帛去安抚兵士,每人二匹布。士兵们见赏赐不多,更加不满,竟然把送布帛的太监射死。节度使姚令言在朝中议事,闻听部下闹事,忙赶回军中,制止乱兵。但士兵们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向长安城杀来。

德宗皇帝急忙召集禁卫军守卫长安城。但禁军都去了襄城,长安城内只有神策军。神策军头目白志贞为了多领军饷,居然将集市上一些小商贩的姓名顶替军籍,所以打仗时就露馅了。乱军很容易的便打到紫禁城下,皇帝慌了,急忙带着太子公主王妃太监等少数人,逃出长安。

乱军攻进皇宫,大肆抢掠,姚令言见状,只好随着兵士造反,但他威信不高,呼唤不灵,便想起尚在京城的朱酢,找到他,让他带头造反。朱酢见有人拥护他,便决定登基称帝,国号大秦,年号为应天。登基这天,文武大臣前来捧场祝贺的不足20人,人数实在少得可怜。时间不长,朱酢又改国号为汉。

朱酢做了皇帝,他心里清楚,只要唐朝德宗皇帝还活着,他这个皇帝就当不安稳,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奉天城。这时德宗、太子等逃到奉天城。朱酢下令让士兵用拆民房的木料做成百尺高的楼车,站在楼车上面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城中的情况,守城将士不禁惊慌万状。大将军浑瑊想出一计,派士兵在城墙里面挖地道,挖到城外,修了陷阱。

朱酢命令楼车攻城,未等靠到城墙根,士兵们则纷纷掉进陷阱和地道中,城上守军又将火把、木柴扔到城下,楼车烧毁,一些士兵被烧死。正在这时,城门大开,太子亲率众兵杀出城来,朱酢大败,死伤数千之多。

朱酢依次靠人多,继续攻城,城内皇帝与百姓团结一心,奋勇抗敌,坚持了36天,朱军也未攻克。这时唐朝援军赶来,朱酢怕被夹击,只好撤兵回到长安。

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命令李怀光和李晟乘胜收复长安。哪料到李怀光到了咸阳,却和朱酢暗中勾结,一起反唐。李晟到了长安城外,前有朱酢,后有李怀光,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处境极其危险。

李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激励将士,使唐军将士士气始终很旺盛。长安附近的唐军都自愿接受李晟指挥。李怀光想命令他部下将士袭击李晟,将士们都不答应。李怀光害怕起来,先逃到河中去了。

李怀光一逃,朱酢就孤立起来。浑瑊守住了奉天,也跟李晟彼此呼应,进逼长安。唐军声势浩大,吓得朱酢龟缩在长安城里不敢出来。

李晟召集将领商量怎样攻城。将领们说:“当然是先打下外城,占领街坊,再进攻皇宫。”李晟说:“街坊狭窄,如果我们跟敌人在街头作战,就要伤害百姓。听说敌人重兵在皇宫后面的御苑里。我们不如从北面打开城墙,集中兵力向御苑进攻。这样,宫室不会遭到破坏,百姓也不会受惊扰。”

大家都佩服李晟想得周到。接着,李晟就分派部将出击,先消灭城外的敌军。最后,打开了城北城墙,大批步兵骑兵一起猛攻御苑。朱酢没法抵抗,不得不丢了长安逃走。来不及逃走的士兵也都缴械投降了。

李晟进了长安,向全军将士下了命令,说:“长安居民,受够了叛军的苦,不能再去惊扰他们。”唐军进城以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公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朱酢被杀。唐德宗回到长安。过了一年,浑瑊又进攻河中,消灭了李怀光。自称楚帝的李希烈打了几次败仗,也被部将杀了。

李晟、浑瑊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立了大功。吐蕃贵族害怕他们掌握兵权,对他们不利,就采用离间的计策。唐德宗本来猜忌功臣,又中了吐蕃贵族的计,把李晟的兵权撤了,神策军归宦官掌握。从此,藩镇割据没有解决,宦官的权力倒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