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6422000000033

第33章 后记(2)

确实,阳明心学的字句里有“禅”的影子,但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与佛教的思想却是分道扬镳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迥然不同。至于后来学者们指责阳明心学是“阳儒阴禅”,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有些儒生心胸比较狭隘,“门派”观念很强,紧紧抱住儒学的“正统”二字不放,对佛教、道教歧视,甚至仇视。而王阳明偏是个“狂者胸次”,有禅就是有禅,借用就是借用,并不讳言,结果触动了正统儒生的敏感神经,引发了他们的“集体愤怒”。二是另一部分人指斥阳明心学是“禅”,实际上是在替统治者说话。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已经对阳明心学产生了警惕,于是御用文人们被放出来抹黑心学,想以一个“禅”字否定心学的“儒学正宗”地位,既而将心学边缘化,弱化心学思想,淡化其社会影响,最终把“致良知”、“满街都是圣人”这些令统治者不快的观点尽可能地抹杀干净。

自从阳明心学诞生以来,恨它的人就没断过。随着阳明心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其中所含的“正能量”越来越强,憎恨心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些人无法否定“良知”,无法否定“致良知”,甚至无法否定“满街都是圣人”,就出邪招,硬说心学是“禅”,这个伎俩未必高明,但很有用,至少它能搅混水。

王阳明在确立和宣讲阳明心学的过程中,借鉴了佛教的一些内容、一些思想、一些名词,这个不必否认。但若说“心学就是禅”,是“阳儒阴禅”,这就是谣言了。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不去理它,它就无处滋生。

二心学一闪光

良知之学在大明朝失败了,但阳明先生说得好,“良知永不泯灭”。所以阳明心学也不会泯灭,能薪火相承,总有后人。

就在崇祯皇帝驾崩,大明王朝灭亡的第二年,中华帝国正为抛弃哲学、蒙昧良知而付出代价,中原大地正遭逢乱世血流漂杵的时候,阳明心学渡过大海传到日本去了。日本儒生“近江圣人”中江藤树接触到《阳明全书》之后立刻为其所折服,抛弃奉行半生的“朱子理学”,改宗心学,创立了日本阳明学派。

但中江藤树还没有完全揭开心学的奥秘,直到1823年,武士出身的学者大盐平八郎终于渐渐体会到阳明心学中的良知、诚意、知行合一之说,开设了“洗心洞”学塾,开始讲授“大盐心学”,而大盐平八郎这套理论简单得很,就是两个字:务实。

日本人借鉴阳明心学,鉴的是一个“诚意”,是反思、改错、进取。日本是个善于用“诚”的国家,他们的国民未必有多聪明,但他们做起事来真的很有诚意。那些发起“明治维新”的幕末志士如吉田松阴、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无不以诚意、求仁、无我为信念,整个民族都在认错与反思,继而就是进取和改革。

在之后的二三十年,明治维新,殖产兴业,脱亚入欧,一个个惊人的口号被提了出来,而每一个口号的提出,都是对日本帝国千年历史的审判和反省,随之而来的是勃勃生机,一个接一个日本人连想也不敢想的巨大成就,就这么活脱脱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明治维新,真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羡慕“明治维新”也有一百年了。可是别忘了,明治维新还有一个“下半场”呢。

看着这巨大的成就,日本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岛国偏居海外,自古就贫穷落后,战乱不断,日本老百姓祖祖辈辈人比乞丐还穷,命比草还贱,从没享受过富足和繁荣,也看不到有什么“成功”的希望。现在突然富足到这样的地步,繁荣到这样的地步,成功到这样的地步!日本人竟有些忘乎所以了。他们的眼睛只看到“成功”,却似乎忘了,这成功是怎么来的?

不知不觉间,日本人陶醉在幸福之中了,他们把“心学”抛弃了,把审判和反省放下了,因为大审判和大反思需要大智大勇,而大智大勇有时候太累人了,一个正在享福、正在自豪、正在骄傲的国家,懒得再做这样的事了。

于是整个日本悄悄偷起懒来了。

大反思停止了,脱亚入欧的大改革思路渐渐被抛弃了,民族主义升温了,天皇又开始被神化了,而诸侯混战的日本一千年来始终奉行的“军国主义”思想也被捡拾起来,成了主流。刚刚享受到进步和繁荣成果的日本帝国一夜之间被绑上了战车,从中日甲午战争到二战败北,整整五十年,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一路往深渊里滑行,自己也控制不住,最后,两颗原子弹终结了这个疯狂的军国。

二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样:人。一些面有菜色的人们,穿着破烂的黄皮鞋和撕去了徽章的旧军服瘫坐在废墟里,面对已经化为齑粉的国家,已经几乎崩溃的民族,不得不再次拿出诚意与无我,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未来做一次全面的大审判、大反省、大改错。结果日本人找到了他们失败的根源,并以大智大勇下定决心,彻底变革,重新再来。

日本人不再打仗了,他们在《宪法》中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人再一次改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一心一意发展经济,把曾经将整个民族拖进深渊的穷兵黩武的民族劣根性一举扫除,一切从头开始。

于是奇迹又发生了。这个奇迹甚至比“明治维新”更令世界震惊。这次巨大的经济奇迹前后持续了足有三十多年,之后,日本人再一次犯了老毛病,他们懈怠了。

富足,从未见过的震惊世界的富足,使日本人又一次懈怠了、骄横了、懒惰了。他们不再审判自己,不再进行反思了。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变化一点点发生,自大一寸寸抬头,浮躁一层层堆砌,终于,整个日本又走上了一条疯狂之路,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发动战争,而是疯狂地去炒作房地产,以至于“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后来他们引以为荣的经济奇迹忽然崩溃了。二十年过去了,到今天,日本经济还没恢复元气,而困境中的日本,所走的道路越来越偏执,越来越不可理喻。

心学理念一闪光,整个日本就闪闪发光;心学理念一埋没,这个岛国就陷入一片昏暗。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聪明邻居下一次“心学闪光”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也管不着,这是人家的事。但在之前的两千年里,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最近的一百年间,日本却是中国的老师,发生在老师身上的荣辱兴亡,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一定要认真借鉴。

当日本人分析儒学思想,透视心学理念,以之作为“富国理论”加以施行,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做什么呢?

我们也在做事,没有闲着。比如我们从日本抄袭回来一个很可爱的词汇,叫做“达人”,今天这个词汇风行网络,到处有人用它,“时尚达人”、“潮流达人”……闪亮登场,此起彼落,各种“达人秀”层出不穷,魅力十足。可“达人”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在日本,“达人”两个字是专指“成功人士”,而它的出处是孔子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文说过,这段话正是孔夫子为后人总结的一条“成圣”之路,是儒学精髓“仁”字的核心意思。

日本人把儒学吃得很透,从中受益良多。而在人家提炼儒学精髓为己所用的时候,我们却只捡拾了人家的唾余,拿来在网络上“炒作”。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曾经写了一本《日本之阳明学》,在书中他说了一句听起来非常幸灾乐祸的话:“大凡阳明学含有二元素,一曰事业的,一曰枯禅的。得枯禅之元素者可以亡国,得事业之元素者可以兴国。中日两国各得其一。”这位日本学者说得太对了!

什么是事业的元素?就是仁义、良知、知行合一,诚字当头,大智大勇,奋勇而进,改革不辍,自强不息。

什么是枯禅的元素?就是训诂空谈,咬文嚼字,自己给自己下绊子,书房门关起来还要从里头插上再加一把锁,闷头在书堆里拼命抠字眼儿,想尽一切办法告诉别人:“经过我的研究,证明他这个理论是有缺陷的……”

阳明心学讲究“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是到今天,我们对阳明心学的认识仍然局限在考证和训诂方面,却忘了“得枯禅之元素者可以亡国”的教训。

损失够大了,教训够深了,这种“枯禅”的糊涂事不可以再做下去了。

但愿下一个发出“心学闪光”的,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