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纳兰性德全集
6409400000033

第33章 一络索[1]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2]轻絮[3]。当时悠扬[4]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注释】

[1]《一络索》:也作《洛阳春》或《一落索》。

[2]湿花:雪花。

[3]轻絮:比喻飘雪。

[4]悠扬:形容雪花飘落之轻盈。

【赏析】

高士奇《东巡日录》:“三月己未,告祭永陵,大雪弥天。七十里中,岫嶂嵯峨,溪间曲折,深林密树,四会纷迎,映带层峦,一里一转。时时隔树窥见行人,远从峰顶自上者下,自下者上。复有崖岫横亘,岭头雪霏云罩,登降殊观,恍如洪谷子《关山飞雪图》也。”性德词亦写此次行军见闻,不过更为轻盈,更富有诗意。

野火[1]拂云[2]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注释】

[1]野火:指磷火,俗称“鬼火”。

[2]拂云:触到云。此处泛指边远塞外。

【赏析】

此词与《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为同时而作,不过意绪却与《浣溪沙?姜女祠》更为接近,旨在抒写兴亡之悲。取景亦苍茫辽阔,所谓野火拂云、西风夜哭等,显得沉重而压抑。词人最后问道:秦始皇费尽心机,劳民伤财,修筑了这一道屏障。如今来看,这长城究竟是为谁而修筑得呢?这一问,问得不免惊心动魄。如此看来,明清易代在他眼中,似乎也不过是山海几经翻覆中的一次而已。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1]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2]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注释】

[1]落木:也作“木落”,树叶凋零飘落。

[2]拥髻:妇女用手捧持发髻。

【赏析】

秋日里,夕阳下,词人短衣匹马,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夜晚安顿下来,乡思涌上了心头。料想佳人正柔肠萦挂,词人只希望早日相聚,到那时拥髻灯前,再闲话当日别离之情事,则此间别离之苦痛,尽化为他日温馨之回忆。词是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秋,性德觇梭龙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