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纳兰性德全集
6409400000028

第28章 菩萨蛮(1)

春云吹散湘帘[1]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2]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3]。休近[4]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释】

[1]湘帘:湘妃竹制成的帘子,蕴含高雅、浪漫之意,此处泛指竹帘。

[2]玉楼:传说是天帝或仙人居所,此处泛指华丽的楼阁。

[3]鸳瓦:鸳鸯瓦。

[4]休近:原作“休问”。

【赏析】

此词写景,惆怅的情怀隐约可见。春云四处漂浮,去留无意;蝴蝶来往双飞,乍走乍还。佳人独坐玉楼,见春色渐深,一阵风连着一阵雨,风雨之后,匆匆春就归去。濛濛烟雾之中,婆娑的柳丝若隐若现,慢慢模糊成一片,最终连小楼也隐入暮色之中。山映斜阳,人在斜阳外。即使靠近阑干极目眺望,也难觅情人踪影。

阑风伏雨[1]催寒食[2],樱桃一夜花狼藉[3]。刚[4]与病相宜,锁窗[5]熏绣衣[6]。

画眉烦[7]女伴,央及[8]流莺唤。半饷[9]试开奁[10],娇多直[11]自嫌[12]。

【注释】

[1]阑风伏雨:原指夏秋之交的风雨,后泛指风雨不止。

[2]寒食:节日名。古代自春秋后习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禁用炊火,只吃冷食,为寒食节,也有禁火三天的。

[3]狼藉:散乱。

[4]刚:正好。

[5]锁窗:绘有花纹的窗户。

[6]薰绣衣:用香料薰衣。

[7]烦:客气语。

[8]央及:恳求。

[9]饷:同“晌”,顷刻。

[10]奁:古代女子的梳妆盒。

[11]直:只是。

[12]自嫌:自己不满意自己。

【赏析】

寒食期间,风雨不定,气候多变换,极易生病。少女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就急急忙忙打开奁笼,迫不及待地试穿单衣。由于大病初愈,气力不足,连画眉都得让女伴帮忙,开箱检衣这样的小事也累得她气喘吁吁,她对自己这娇弱的身躯也有些不满了。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1]风雨秋。

寂寥行殿[2]锁,梵呗琉璃火[3]。塞雁与宫鸦[4],山深日易斜。

【注释】

[1]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此处泛指古代帝王的陵墓。

[2]行殿:皇帝的圣殿。

[3]琉璃火:用玻璃制成的油灯,佛寺常见。

[4]宫鸦:栖息在行殿上的乌鸦。

【赏析】

中唐诗人李贺,以《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写尽盛衰转换之怅惘。词人路过十三陵,亦不无思古之幽情。世事漫似流水,人生恰如飘蓬。前明皇陵,一派寂寥,斜阳沉沉,灯火幽幽。孤雁倏然掠过,寒鸦嘶哑一声,平添几分萧索阴森。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1]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2]?湿云吹雨寒。

丝丝[3]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4]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注释】

[1]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

[2]长安:今陕西西安,此处指北京。

[3]丝丝:比喻雨丝细小。

[4]向:一直。

【赏析】

词写乡关之思。行走于山城,抬眼望去,无非是荆棘榛莽。举头惟见日,不知何处是长安。绵绵秋雨,打湿了山路,也打湿了心情。秋色日浓,乡情日重,征鸿自顾南飞,不为离人稍作停留。客中不胜凄凉,可佳人已去,归后又能如何,依然是伤心欲绝。

为陈其年题照

乌丝曲倩[1]红儿[2]谱,萧然半壁惊秋雨[3]。曲[4]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5]。

须髯浑似戟,时作簪[6]花剧。背立讶[7]卿卿[8],知卿无那[9]情。

【注释】

[1]倩:也作“付”,请。

[2]红儿:原是唐代一名妓,善歌舞。后泛指乐妓、歌女。

[3]萧然半壁惊秋雨:也作“洞箫按出霓裳舞”。萧然半壁比喻屋子简陋不堪。惊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振奋,惊动了秋雨。

[4]曲:也作“舞”。

[5]可怜:可爱。

[6]簪:佩戴。

[7]讶:惊诧,惊异。

[8]卿卿:男女间有爱的昵称。

[9]无那:无限。

【赏析】

陈维崧(一六二五年至一六八二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试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其词初刊名为《乌丝词》,约在康熙八年。性德所题之画,为《迦陵填词图》。康熙十七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僧大汕在扬州曾为陈维崧画像。是年秋,陈维崧携此像入京,才人名士多有题咏,性德亦为其中之一。是词先称颂陈维崧词名流播海内,风采迷人,戴花为戏,时作惊人之举,有伟丈夫之风而不失诙谐柔情。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1]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2]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3],忍便[4]花飘泊。消得[5]一声莺,东风[6]三月情。

【注释】

[1]霎:顷刻,瞬间。

[2]雨余:雨后。

[3]阁:含泪。

[4]忍便:也作“忍共”。

[5]消得:忍得,禁得起。

[6]东风:也作“春风”。

【赏析】

词写春愁,为传统题材,但极富新意。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有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词人改为“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极有表现力,使樱桃之鲜嫩如在眼前。在阳春三月,在和煦的东风中,还有什么比它更让人留恋与回味呢?

过张见阳山居[1],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2]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注释】

[1]张见阳山居:在今北京西山。

[2]秋河:即银河。

【赏析】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三月十五日,朱彝尊、陈维崧等人与性德游西山,宿于张纯修处。是年秋,张纯修出任阳江令,性德此词作于此前,故于柿叶红遍、秋风四起之日,而有功业未就之叹。张纯修之隐居西山,只是等待良机,并非视功名为虚幻,如同镜花水月一般。

晓寒瘦[1]著西南月,丁丁漏箭[2]余香咽[3]。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4]羞顾影,玉照[5]斜红[6]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注释】

[1]瘦:指弯月。

[2]漏箭:漏壶的部件,指示时间用。

[3]咽:充满。

[4]蜀魂:鸟名,即杜鹃鸟。

[5]玉照:镜子的别名。

[6]斜红:头上戴的红花。

【赏析】

词中言“新年忆旧家”,自当是新春之际流落在外,佳节思亲,难忘故里。主人公正独自惆怅,而旁人不解他心中凄苦,犹唱《玉树后庭花》欢庆新春。词中又言西南的月亮也消瘦了,且多用蜀地掌故如杜鹃等,则所写为蜀中之感受。

窗前[1]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2]。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3]绿[4]。香尽雨阑珊[5],薄衾寒不寒?

【注释】

[1]前:也作“间”。

[2]《石州》:乐府商调曲名,多表达相思哀怨之情。李商隐《代赠二首》之二:“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3]屏腰:屏风中间的部分。

[4]绿:颜色暗的几乎接近黑色。

[5]阑珊:将尽,将停。

【赏析】

春雨过后,窗前的桃花经过一番冲刷,显出几分零落散乱,好比浓妆艳抹的女子,脸上挂满道道泪痕。春意阑珊,闺中人百无聊赖,高唱《石州》曲来抒发别离之情。夜晚降临,她更觉孤苦,在昏暗的灯光下辗转难眠,燕子尚且双宿双飞,人却幽凄独处。

隔花才歇廉纤[1]雨,一声[2]弹指[3]浑[4]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5]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6]浅。独自立瑶阶[7],透寒金缕鞋[8]。

【注释】

[1]廉纤:细微,微弱。

[2]一声:也作“一身”。

[3]弹指:形容时间极短,司空图《偶书五首》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此处指落寞沉郁之感。

[4]浑:完全。

[5]脉脉:饱含温情而不说话,用眼神来表达。

[6]铅华: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7]瑶阶:本指玉砌成的台阶,后多作为石阶的美称。

[8]金缕鞋:金丝线绣成的女鞋。

【赏析】

词写春愁别恨。佳人屈指一算,良人离别已久,千愁万绪,顿时涌上心头。环顾室内室外,闺阁庭院,寻寻觅觅,几处徘徊。站定石阶,看燕子双飞微雨中,柳条摇摆春风里,不知不觉湿透了鞋袜。

梦回酒醒三通[1]鼓,断肠啼[2]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

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乐[3]照鬓丝。

【注释】

[1]三通:鸣鼓三遍,即三更。

[2]啼:杜鹃鸟,苏轼《蝶恋花》:“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初夏时节昼夜不停地鸣叫。

[3]乐:同“圆”。

【赏析】

酒醒时分,却是三更已过。本想借酒浇愁,谁知夜半醒来,相思涌上心头。恰在此时,窗外又传来杜鹃悲啼,似乎也在叫着不如归去,自己归途在何处呢?满腹心事,又能向谁诉说?前人曾言“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但现在连这明月,也与往日不同了。

催花未歇花奴鼓[1],酒醒已见残红舞[2]。不忍覆余觞[3],临风泪数行。

粉香[4]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注释】

[1]花奴鼓:唐玄宗时汝阳王的小字,擅长羯鼓。

[2]残红舞:形容花瓣飞舞飘落。

[3]覆余觞:饮完杯中的残酒。

[4]粉香:代指爱妻。

【赏析】

此词与《菩萨蛮?梦回酒醒》立意遣词相同处较多,或为词人亲自修订而两者并存。繁花似锦,令人心醉,酒醒梦回,落红满地。惜春而不愿花开早,但时光催人老,花儿无可奈何而落去,正如佳人牵扯不住而终将远离。凝眸处,依依而别,踽踽前行,且将杯中残酒,留待他日再聚。“临风数行泪”“月也异当时”等,本为习见之语,一经词人道出,略加点染,便成佳句,齿颊生香。

回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剪[1]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注释】

[1]风剪:风吹。剪,迅速之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