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纳兰性德全集
6409400000102

第102章 沁园春

丁巳[1]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2];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3]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4]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5],翻惊摇落[6],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7]。

【注释】

[1]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一六七七年,当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

[2]红雨:这里指落花。

[3]灵飙:神风。

[4]碧落:天空。

[5]绸缪:缠绵的情缘。

[6]摇落:原指树叶凋零飘落,此处指代亡逝。

[7]回肠:比喻愁怀萦绕。

【赏析】

纳兰之妻卢氏亡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四个月后,词人梦见其妻淡妆素服而来,并留下了“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诗句。梦后的性德,重新记起当日他们夫妻在一起的那些温馨的画面,如绣榻上赏花,雕栏旁看夕阳等等,不胜怅惋伤感。他既为梦中看不清亡妇的容颜而凄楚,更为梦一般的生活画面的破碎消失而心酸。

代悼亡

梦冷蘅芜[1],却望姗姗[2],是耶非耶?怅兰膏[3]渍粉[4],尚留犀合[5];金泥[6]蹙绣,空掩蝉纱[7]。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8]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9]?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10]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11]。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注释】

[1]蘅芜:香草名。

[2]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3]兰膏:一种润发的香油。

[4]渍粉:残留的香粉。

[5]犀合:犀角制成的匣子。

[6]金泥:金屑,用来装饰物品。

[7]蝉纱:即蝉翼纱,像蝉翼一样薄的轻纱。

[8]鸾胶:续娶后妻之意。《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风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

[9]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这里代指亡妻。

[10]判:甘愿、甘心。

[11]泼茶:煮茶。

【赏析】

梦中恍惚感觉妻子姗姗而来,醒来依然迷迷糊糊,总觉得身边还散发着她的气息。抬眼望去,四处都有她留下的痕迹。也许她真的只是暂时远离,星夜月下会再回来看望自己。身边有了新人,就一定会忘记旧人么?不过,忘不了旧人又能如何?即使亡妻的一颦一笑都刻印在脑海,妻子归来,也会发现这家早已不同往日,再也不是她原来的家了。

试望阴山[1],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2]无埃。碎叶城[3]荒,拂云堆[4]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5],蛾眉遗冢[6];销沉腐草,骏骨空台[7]。北转河流,南横斗柄[8],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注释】

[1]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等山的统称。

[2]匝地:遍地。

[3]碎叶城:唐代古城。这里泛指边塞之地。

[4]拂云堆: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此处亦泛指边地边城。

[5]绝塞:极远的边塞。

[6]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7]骏骨:骏马之骨。

[8]斗柄:斗柄是指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

【赏析】

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之时。开疆拓土,曾是多少英雄豪杰的梦想;驰骋沙场,也是多少壮烈之士的理想归宿;但山海翻覆,豪杰志士尽同腐草,只剩下凄凉的青冢与空寂的黄金台,如今来到穷漠边地,尘满面,鬓已霜,回首西风,遗恨无穷。词写边地绝域风光,借以抒心中不平,吐胸中块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