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光点
6380800000005

第5章 黄麻革命涌洪波——回顾1927年黄麻起义

一、黄麻起义的历史背景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苦难生活。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一天天激化起来。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逼迫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进行反抗斗争。

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黄麻地区的农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卖儿鬻女,流落四方,终年挣扎在死亡线上。从黄安县(现名红安县)七里坪地区一个农村——张李家的调查材料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张李家有106户人家,共有土地1400余亩。其中,地主有5户,占地1225亩,即占全部田地的80.5%,贫雇农有80户,有田地50亩,只占全部土地的3.5%,平均每户贫雇农仅有六分地。地主除了对农民进行地租剥削,还大放高利贷。春季借粮一斗,秋季就必须归还两斗;借钱一串,月息高达2~3成,半年之内就要归还两串,倘若还不起,再利上加利,一年就要归还四串以上。由此可见,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何等的残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选集》第一卷第十八页)黄麻地区正是这样。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就是黄麻起义的根本原因。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和北伐战争的胜利,使黄麻地区的农民运动更加如火如荼,使广大农民更加增强了反抗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推动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随之又占领黄安县城。当时,黄安县已建立党团特别支部。在汪奠川、戴克敏等同志的领导下,特别支部由七里坪和紫云地区迁入了县城。进城以后,正值国共合作,便在县城建立了名为国民党县党部,实际上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县党部和农民协会筹委会。共产党员王健、徐希烈两位同志分别担任县农协筹委会主席和县党部书记。1927年2月下旬,在党团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召开县农协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县农协。大会选出王健、徐希烈、戴克敏、夏国倪(女)等同志为县农协委员、常委(均系共产党员)。同时还选举邓用忠、田开筹、郑植惠、戴季英、汪奠川等五位同志作为出席湖北省第一次农代会的代表。县农协正式成立后,农会组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全县有10个区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共有210多个),会员达5.6万多人。工会也建立了30多个,工人纠察队员达3000多人。

这时****湖北省委指示,将黄安县党团特别支部改为****黄安地方委员会。同年4月,又改为****黄安县委员会,由余文治、徐希烈、戴继伦、郑位三组成,余文治为书记。党的组织这时在农村也有很大发展,全县10个区都建立了****区委,直接领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全县党员已有100多人,团员有200多人(1923—1925年,全县仅有党员16~17人,共青团员20多人)。

1927年3月4日,湖北省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刘少奇、董必武都参加了大会。代表们听取了******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出一系列决议,提出了农民运动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明确了为取得政权而斗争,公布了《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草案》。黄安县农协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后,黄安县共产党员吴焕先、王健等组织了群众武装。他们互相配合,一举将大土豪吴惠存的住宅团团包围,把吴惠存捉了出来,五花大绑,押到大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他的罪状,然后又将他押到七里坪游街示众。同一时期,其他各区乡和麻城县等地的农民也向不法地主、土豪劣绅展开了斗争。

1927年******、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件,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疯狂的反扑,实行大屠杀政策,大肆镇压工农革命运动,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洒在广阔的国土上。黄麻地区的人民和全国一样,对******、汪精卫的反革命行径无比愤怒,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麻地区的人民认清了******国民党叛变革命的真实面目,就是实行新军阀的统治,实行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地主阶级的统治。它对外仍然是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白色恐怖,对工农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以前变本加厉了。黄麻地区的广大人民认识到,只有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才有出路。在这一时期,许多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入农村去发动群众。农民武装组织在区乡村相继建立起来。黄安县的七里区、紫云区和麻城县的乘马区、顺河区,革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向大地主、大土豪劣绅发起进攻,对其进行罚粮、罚款、开仓济民等革命斗争。这时,反帝反封建,铲除军阀,打倒列强,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烈火已漫延整个黄麻地区。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势如暴风骤雨,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抑不住。他们真是勇于冲决一切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共产主义的理想已在黄麻地区深入人心。1926年,《共产党宣言》、《新社会观》、《俄国新经济政策》、《新青年》等新思想、新观念已传播到黄麻地区。四一二******叛变后,党在农村普遍教唱《国际歌》。至今,这些地方的老人还记得,也会唱这支感人肺腑的歌。在当时,这首歌的确把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入到共产主义的视野了。这是举行起义,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的重要思想条件,也是这个地区后来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能够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直到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政治基础。

二、举行起义,夺取黄安县城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使我党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7年7月,中央成立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决定在我党领导和影响下的一部分国民革命军部队里组织起义。派******同志前往江西直接领导组成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8月1日举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的胜利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它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紧接着,党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有农民运动基础的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会上,瞿秋白同志作了报告,指出要以革命方法争取民权,要以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的发言,他明确指出:我们党以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这次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要非常注重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从而使会议面目一新。八七会议是我党在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八七会议后,各地党组织按照会议精神继续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力量,积极准备秋收起义。******同志到了江西西部和湖南东部边界地区,在湖南农民运动的基础上于1927年9月9日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把八七会议的决议付诸行动,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继后******同志于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走上了井冈山,在那里开创了我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道路,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旗帜。

在******四一二背叛革命后,汪精卫又于七一五实行反革命叛变,白色恐怖笼罩着黄麻地区。敌人出动白匪军占据了黄安县城。地主、土豪,反动武装红枪会、大刀会、民团,气焰嚣张,到处追缉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白色恐怖,黄麻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共产党员曹学楷、戴克敏、徐朋人、戴继伦、陈定侯、王秀松、吴焕先、郑位三、吴先筹等在艰苦斗争中形成了领导核心,号召群众继续革命、发展革命斗争,并紧紧掌握农民自卫军中的武装,打破了国民党收编诱降政策。8月,进一步武装群众。17日,大土豪王芝廷率3000多人马向我进攻,我军埋伏在黄(安)麻(城)光(山)边界地,击毙敌人100余人,活捉了王芝廷。缴获枪支几十支,马6匹,刀矛无数。这是在七一五后黄麻党组织领导人民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为后来的黄麻起义打下了基础。当时黄麻两县党组织曾一度与省委失去联系。农历九月初,黄安县委派郑位三、陈定侯等同志赴武汉寻找****领导机关。他们通过层层封锁,艰苦跋涉,终于在武汉法租界协和里五号找到了****长江局领导机关,会见了长江局负责人罗亦农等同志。罗亦农同志详细问明黄麻地区情况后,随即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并交给他们一份中央一号通告(该通告是八七会议的重要内容)和鄂南秋收暴动计划,希望他们立即返回黄安,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参照鄂南计划,组织武装暴动。郑、陈接受任务后,不顾几天的奔波疲劳,日夜兼程返回黄安,向县委汇报。****黄安县委立即在七里坪文昌宫举行会议,由郑位三、陈定侯二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上,宣读了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订的秋收起义计划,具体拟订了黄安县暴动计划:第一,迅速恢复各区乡的防务委员会,作为公开领导起义的机构;第二,以祠堂庙宇为暴动队伍的集结地点;第三,大力扩充农民自卫军、赤卫队,并加强训练;第四,镇压土豪劣绅,没收大、中地主财产,充分发动群众,并充分做好起义所需要的物质准备。与此同时,****麻城县委在邱家畈举行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部署秋收起义计划。文昌宫会议后,黄麻二县县委都在积极准备秋收起义。9月,县防务委员会成立了不脱产义勇队。赤卫队、自卫军不断扩大。同时加紧制造枪支武器,加紧训练。革命群众眼见敌人天天杀害我们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无不切齿痛恨。他们以牙还牙,举行了九月暴动。紫云区、熊家咀农民300多人,在共产党员程昭续同志率领下,首举义旗,镇压了大地主程瑞林。植树岗各地农民自卫队500多人,在花冲举行全乡起义,惩办土豪劣绅。七里坪工会工人在潘氏祠堂举行起义,镇压了反动商会会长李业阶。七里坪联山乡张李家赤卫军50多人同农会一起,打垮了地主的反动武装红枪会团子,又包围了张李家大土豪张飞鱼的住宅,将阴谋策划反共活动的阎邹家恶霸地主邹瑞相一起捉拿就地正法了。这时,麻城县乘马、顺河等区亦举行暴动,向大地主土豪劣绅进攻。九月暴动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10月,****湖北省委接到了黄安县举行起义的报告,得知其已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和群众基础,决定加强黄麻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于10月21日先后派来刘镇一、符向一、吴光浩、王志仁等一批政治、军事干部到黄麻地区。由王志仁同志任书记,组成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黄麻地区武装起义。任命潘忠汝同志为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吴光浩同志为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这时仅黄安全县有组织的群众武装就达两万多人,有枪240多支。麻城有枪100多支。革命力量日益发展壮大。11月3日,鄂东特委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精神,讨论制订具体的暴动计划,并分析了九月暴动及黄麻两县敌我双方的情况。从我方来看,两县农民自卫军(也称赤卫军)共有枪300余支,刀矛武装的农民有3万多人。群众革命积极性很高。从敌人方面看,黄安县反动政府和逃到县城的地主豪绅,勾结敌三十军一个团,进驻黄安县城,准备对革命人民进行清剿屠杀,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眼前的敌人。会议根据这些形势的分析,部署了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决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运动,加强自卫军、义勇队的训练,作为暴动骨干。以黄安县潘家河、箭厂河、阮家店、高桥、程卜畈等地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和麻城县的乘马、顺阿等区的农民武装为主力,编成营、连、排、班等建制,统一指挥。成立黄麻起义总指挥部,由潘忠汝、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汪奠川、刘文蔚、吴焕先、戴季英等同志组成,潘忠汝同志任总指挥,吴光浩同志任副总指挥。以七里坪为中心,指挥机关亦设在该地。这时一批党的组织者分别到黄麻两县各区乡深入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李先念、王树声、陈再道、詹才芳等同志是黄麻地区高桥、乘马等地区的领导人。人民群众得悉后,兴高采烈,踊跃报名参加起义队伍。

11月10日晚,敌十二军从县城派出一个营向我七里坪进攻,妄图攻占七里坪。我农民武装在离七里坪10里地的观音阁地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次胜利更加鼓舞了我们农民武装的士气,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和决心。11月13日,****鄂东特委召开第二次党团活动分子会议,认为时机已到,决定立即行动,夺取黄安县城。以黄安麻城农民自卫军一部北去防御光山县的反动红枪会、民团侵扰。当天,调动全县的起义部队云集七里坪,举行誓师大会。以七里坪、紫云两区的精干自卫军、义勇队2000余人组成攻城尖兵队伍。当晚10时,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县城进发。黄安城关、二程、高桥、桃花等区的农民,闻讯响应,立即行动起来配合作战。攻城的队伍多达两万余人。从七里坪到黄安县城的大道上,红旗遮天,刀枪、梭镖、锄头、鸟枪、木棍林立,人山人海,好一派革命场面。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很快拿下黄安县城。

午夜时分,起义队伍抵达黄安县城,实行迂回包围。我军打入城内的尖刀班在夜幕的笼罩下,潜伏在城北门附近。指挥部将部队部署好后,按计划发出信号枪。顿时,火光四起,号声、炮声、攻城喊杀声,震撼天空。各路同时发起进攻,势不可挡。战斗到14日凌晨4时,副总指挥吴光浩同志亲自率领突击队从城墙西北角搭云梯,首先登上城墙,击退了负隅顽抗之敌。霎时,与前来接应的尖刀班会合,打开突破口,猛扑城门,将守门之敌一举歼灭。县城北门攻开了,起义队伍蜂拥而入,冲入城内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攻城队伍先后从四面八方登上城楼,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突击队和尖刀班直奔反动县政府,生擒了伪县长贺守忠及伪司法委员、改组委员等贪官污吏多人。几小时内,将反动县政府彻底摧毁,反动武装全部消灭。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同时将逃到城里的土豪劣绅也一网打尽。黄安县城首次宣告解放,鲜红的土地革命旗帜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县城。县城内商店、学校很快建立了革命秩序。

18日,****黄安县委,在城南教场岗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全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万众欢腾。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正式宣布县农民政府成立,宣布9名委员(曹学楷、吴先筹、戴继伦、陈定侯、王秀松、张心灼、田开筹、周纯全等)正式就职。曹学楷同志任主席。大会宣布实行土地革命,推翻豪绅地主,保护商业贸易,建立工农政权,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等。同时发出通电和宣言。曹学楷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大会结束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声讨******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等口号。****鄂东特委又在县城教场岗举行了建军大会。根据****湖北省委指示,决定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宣布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将黄安县农民自卫军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一路;麻城县农民自卫军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任命潘忠汝同志为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员,吴光浩同志为鄂东军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王树声同志为第二路副司令员,汪奠川同志为鄂东军参谋长,戴克敏同志为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党代表,刘文蔚同志为第二路党代表。潘忠汝同志在阅兵式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黄麻起义的胜利,黄安县工农政府的成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的诞生,这是黄麻人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国工农劳苦大众的大喜事之一。在11月19日、20日,黄安县广泛开展了各种庆祝活动。麻城县的农民同样热烈庆祝,并带着革命的深情厚谊派代表来黄安县参加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黄、麻两县革命人民团结战斗的深厚情谊。与此同时,黄安七里、紫云、高桥、桃花各区乡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和声讨******的示威游行。大部分区乡先后建立了农民革命政府,革命声势空前高涨。

黄麻起义的胜利,震动了武汉地区的反动派。敌中央社惊呼:黄安农军盘踞,其势更比前蔓延。组织工农政府,大倡土地革命,贫苦工农附从者达数万人……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积极准备反扑,妄图把这个刚刚诞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篮中。11月27日,当工农革命军主力赴县南开辟工作之际,反动势力勾结驻河口之敌三十军独立师400余人进犯黄安县城。这时,城内革命武装只有工农革命军第二路的两个排和义勇队60人。28日晨6时许,匪军从西门和南门开始架梯爬城向我进攻,我守城部队给予坚决反击。老百姓都动员起来,烧水煮饭支援守城部队。工农政府紧急命令工人纠察队持大刀巡视街道。在全城军民协力奋战下,敌人的几次进攻都被我一一击退。战斗到傍晚时,敌人改变进攻方向,转移到北门。留守司令刘锁一同志分析敌情,估计晚上敌人可能发起总攻,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订了周密的防御计划和措施,会后将指挥部迁往北门,组织政府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到城上巡逻,监视城外敌人的一切行动。同时派两位同志出城(用白布将他们从城墙上吊下),到七里坪和八里湾调动援军。半夜,敌人果然开始猛烈进攻了。我守城军民英勇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9日天刚亮,我援军到达,只听见城北门外吼声震天,杀声震地。这时从七里坪、紫云和城区赶来的万余手拿武器的农民,他们手持来复枪、长矛、大刀,向敌人猛扑过去。敌人闻风丧胆,仓皇退却,狼狈而逃。击毙匪军数十名,我伤亡5人。紧接着,赴县南执行任务的工农革命军第一路亦闻讯赶回县城。经过三天两夜紧张、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黄安县城,保卫了红色政权。

三、撤出县城,继续战斗

12月5日,国民党反动派任应歧匪部出动其主力一个教导师,由汉口经宋埠向我突然袭击,对县城发起猛烈进攻。我军据城固守,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疯狂的敌人不甘心失败,继续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我进攻。双方激战5小时后,终因敌众我寡,我方不能再固守城池,于是决定撤出县城,组织突围。鄂东军总指挥部指挥大部队突出重围,总指挥潘忠汝同志和********王志仁同志亲自率领少数部队断后,掩护大部队突围。在战斗中,两位同志壮烈牺牲。我军撤出县城后,敌人占领了黄安县城,解放了21天的黄安县城又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我军由县城撤到了县北紫云区,与当地的部分工农革命军和农民武装会合。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这次战斗中虽然遭到了严重挫折,但革命的队伍是打不垮的。在党的旗帜下,保存革命力量,继续坚持战斗。在12月下旬,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汪奠川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在县北木城寨召集会议。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革命战斗,会议决定留少数武装力量和干部在当地坚持活动,大部分革命力量转移到黄坡县的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工农革命军当时在紫云区南冲的闵家祠堂集合,共计72人、42支长枪、11支短枪。集合整顿后,即向南出发,沿途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战胜了无数困难,于12月29日,胜利到达木兰山。在木兰山,我军在困难的环境中积极开展工作,进行活动。不久,奉上级指示,将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任命吴光浩同志为军长,戴克敏同志为党代表,汪奠川同志为军参谋长。并由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汪奠川等同志组成党的委员会,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领导核心。这时,部队编为三个队,每队20多人,进行短时间的休整后便在整个木兰山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壮大革命力量,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主力转战到黄冈县的大崎山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同年3月胜利返回木兰山。在这次行动中,还与留在黄安县北的同志取得联系,获得了有关敌人动向的可贵情报。即驻黄安、麻城两县的敌十八军与敌十二军之间发生冲突,双方混战之后,敌十二军撤出麻城县,跑到河南潢川去了。趁此有利时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立即在陈秀冲举行会议,决定迅速返回黄麻地区,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吴焕先、吴先筹等同志会合,继续扩大游击活动区域。

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回到黄麻地区后,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每到一处,群众都热泪盈眶地拉着战士们的手,向亲人诉说思念之情。乡亲们当时编了一首盼望亲人的歌,歌词是: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哟,

地上就有多少只流泪的眼睛!

亲人的鲜血哟,

染红了高桥河的水!

千仇万恨哟,

何时才能洗雪清?

万朵红花迎春开哟,

万颗红心盼着亲人来。

红七军主力部队返回黄麻地区后,群众的革命激情非常高涨,革命组织继续恢复和发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红七军依靠人民的支援,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黄安县七里坪区、紫云区和麻城县乘马岗等地区一带的国民党匪军、地主豪绅的反动武装清乡团、民团等全部消灭和赶跑,当地群众兴高采烈地欢庆这一胜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乡亲们又编出了一首歌,歌中唱道:

党员游击转回返,

黄坡到黄安,

先打清乡团。

打土豪、除劣绅,

一致要共产。

谁敢来反抗,

叫他狗命完。

只急得土豪劣绅两眼朝上翻。

这次胜利之后,我党组织和农会、地方武装赤卫队等相继在各地恢复和发展,武装力量逐渐壮大,游击区域也逐渐扩大。总之一句话,革命形势一天天好起来了。

四、在实践斗争中选择立脚点,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游击斗争后,党和部队都有了切身体会,一致认识到:需要有一个基地作为立脚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28年5月在黄安县檀树岗西清水塘召开了党的会议,讨论选择一个较稳定的地区作为立脚的基地。大家经过了几个月的游击活动,大别山区的许多地方都走遍了,情况都了解。因此在会上一致认为黄安与光山交界的柴山堡地区的条件比其他地区好。一是这一地区处在几大山系,即天台山、木城寨、摩云山、羚羊山、光裕山之间,有特有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回旋出没的四通八达的山林地形。二是这一地区处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之处,敌人的统治在这里比较薄弱,又相互割据不统一,有利于我们发展力量,建立稳固的基地。三是当地物产甚丰,对我开展活动,建立稳固基地极为有利。四是可以利用地方势力之间的相互矛盾。这次会议作出的这一决策是极其英明的,它对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红七军进入柴山堡,即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开展工作,并向附近几县地区发展,使这里成了鄂豫边的工农武装割据地区,后来又发展成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起点和中心地。

1928年7月初,黄麻地区党组织在黄安县紫云地区尹家咀召开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决定实行地主出租的土地谁种谁收的政策,普遍开展五抗斗争(即抗租、抗粮、抗债、抗税、抗捐)。7月中旬,党组织又在七里区的檀树岗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土地问题,并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初步原则,即没收豪绅地主反动派的土地财产,照人口分配给贫雇农,自耕农不分进土地,也不拿出土地,没收富农的一部分土地。不反动的小地主给差的土地,但无所有权。根据这些原则制定的土地政策,是年冬天在黄安县紫云区北部开始试行。全县的土地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有了立脚点为依托的基地后,革命形势有力地向前发展,柴山堡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武装力量也壮大起来。游击区域扩大到邻近的几个县和鄂豫皖三省边境地区。

到了1928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奉上级命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为了加强党对开展武装斗争和柴山堡、鄂豫边武装割据地区工作的领导,由红军与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在10月间重新组成****鄂东特委,选出汪秀松同志任特委书记。这时,鄂豫边工农武装割据地区的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同志们又得知******同志在井冈山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的消息,受到很大鼓舞,使鄂豫边地区的革命斗争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了学习革命经验,发展革命形势,鄂东特委提出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的口号,更好地发展鄂豫边地区的革命形势。1928年12月,根据鄂豫边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派来的巡视员向中央提出建议,将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为鄂豫皖特区,即大别山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区,这一建议得到中央批准。后来,鄂豫皖特区与豫东南、皖西两个地区又发展成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管辖区域的一大根据地,其武装力量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前身之一。

五、黄麻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黄麻起义是广大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伟大起义。它狠狠打击了反动势力,建立了工农自己的武装,逐步占领了农村阵地,发展了革命力量。它为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打开了天窗。

黄麻起义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在总结了九月暴动经验的基础上,为反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而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后建立的革命基地成了以井冈山为榜样的、大别山区不倒的红旗。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又一次伟大的革命壮举。它使党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革命的形势有了新的发展。是对当时******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动政策的又一个有力的反击。因此,它与党领导的全国其他地区的起义是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黄麻起义没有被放在应有的历史地位上。本来它发生在1927年11月,有的文章却说它是在12月以后,有的甚至把它说成是1928年的事,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两种观点都必然导致低估或否定黄麻起义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的文章说,1927年全国各地的暴动,除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胜利,保存了武装力量外,其他各地的都失败了,都没有把武装力量保存下来。这种说法其实质也是把黄麻起义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并一直坚持斗争到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事实一笔勾销了。我们今天应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肯定它的历史作用,只有这样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于黄麻起义的意义和作用,******同志在早期的文章中就已肯定过。可是长期以来,有的文章和有的地方编写的****党史讲义、教材,都把黄麻起义置于重大起义之外;有的文章、讲义和教材,虽然也讲了这一起义,却将其置于很不起作用或可有可无的地位上。此种做法,是不顾历史事实的偏见。

黄麻起义占领黄安县城,保存了革命力量,从城市走向农村,坚持游击战争,通过实践选择落脚点,建立根据地,使革命力量逐步壮大。到1931年11月,由豫南、皖西地区先后发展起来的武装力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鄂豫皖根据地,这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参加黄麻起义的同志,为了革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有千千万万。还有不少参加起义的勇士以及后来坚持在黄麻大别山进行长期斗争的同志,直到今天都仍在部队和地方各条战线上继续为革命事业努力工作。据红安县(原黄安县)统计,全县参加黄麻起义以及后来参加革命坚持长期斗争的同志,据知现在全国还有360多人,都是师以上干部,其中大部分为军以上的干部,还有的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这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收集资料,研究党的历史,尽早编出一部完整准确的党史,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迫切需要。这里仅就自己所知提出一点资料供党史研究参考之用,因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1981年初稿,1982年初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