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光点
6380800000033

第33章 邓小平故乡行

2004年5月,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组织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于5月11至17日到广安、南充、巴中老区等地参观、考察。组织老同志们走出家门,走出成都,到外地走走看看,开开眼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受教育,受锻炼,讲出参观考察感受,对心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对组织的工作也是一种支持。

老同志们年龄大,平常来往少,组织出外参观考察,制造见面机会,相互问长问短,相互关怀,相互勉励,相互交流信息,倍感战友亲,倍增热忱友好,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此,大家对组织上的安排和组织上对老同志的关怀爱护,非常感激。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考虑很周到,工作做得非常好。这次外出参观考察的老同志人数多,乘坐车辆多,行程远。为了老同志的安全,组织上制订了详细的行程计划,调用了开道车,配备了专门的医护人员,一切工作有秩序开展,使老同志很放心地参观考察。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在整个行程中都对老同志非常热情地关怀照顾,使老同志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因而大家在行程中都兴致蓬勃,谈笑风生,一点也不觉得疲劳,过得非常愉快。

老同志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接待工作都非常热情、周到,大家十分感激,感受到老区的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为革命、建设作出贡献的老人们。

行程沿途,老同志看到的,可以用一个新来概括。城市、乡村处处是新公路、新建筑、新房屋、新气氛、新变化、新成就,怎么不令人兴奋,特别是看到原来的穷乡僻壤、大山深处的贫穷的农村也都修筑了公路,建起了新的房屋,更感到非常高兴。老同志深深地感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城乡遍地开花,放射出新光芒,创造出新成就、新变化,非常令人振奋,使大家浮想联翩。

5月11日,我们到了伟人邓小平的家乡广安市。广安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历朝历代都在广安设置过郡、州、府,建制的历史有994年。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安地区,1998年7月撤地改设市。

中共广安市委同志介绍,过去广安很贫穷、落后,县城既小又破旧。现在广安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得很快,市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率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实干苦干,推动经济社会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3年全市GDP实现176.3亿元,增幅由2000年全省的第十九位跃居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3元,各种经济都在不断地发展。市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产业、重基层、重群众、重开放、重环境,走出了一条切合广安实际的发展路子。市委为实现邓小平的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立雄心壮志,信心百倍,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努力奋斗着,一个更加美好的广安一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广安人民、广安各级领导一定要把伟人邓小平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精神,是可敬可喜可贺的。

广安市原为广安县,位于丘陵地带,物产丰富,一条大河贯穿全县。伟人邓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离广安县城北7公里的协兴乡牌坊村老屋家,家庭富裕。邓小平青少年在此渡过14个春秋后,就离开了家乡。据说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

现在,广安市正在大搞建设,以邓小平故居为中心建立了一座邓小平纪念园,占地800亩,营造有科技林、青年林、巾帼林、大学林,还有记者林、国防林、晚霞林等几十个园林,地域宽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飘,风景优美。目前正在修建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建筑风格融川东民居特点、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有雕塑,有丰碑,有多种特色陈列室、纪念馆,古朴典雅而具有现代气息。纪念园还在铸造邓小平的铜质像,将屹立于绿树成荫、万花簇拥的纪念园的中央。纪念馆准备在8月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开放。

邓小平的故居是一座白墙灰瓦,坐东朝西的三合院,坐落在葱葱林木之中,有14间瓦房。正前方有面积很大的水塘,相映稠密的树林、花果,景色诱人;公路宽阔,交通方便,是人们旅游参观伟人故居的好地方。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老同志,在中共四川省委原老领导同志的带头下,高高兴兴地、热情地在邓小平纪念园内,卖力地拿起铁铲、锄头种植了几棵大树,以作纪念。有的老同志还在邓小平的故居院内,挥毫题词,以表示对伟人邓小平的敬意和怀念。我也是挥毫题词者。

随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伟人邓小平的故乡。

老同志这次到广安参观、考察伟人邓小平的故乡,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正值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这的确是一次非常有收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老同志对中共四川省委组织的这次参观、考察,非常满意,非常感谢。

(200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