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光点
6380800000003

第3章 龙王山庙里制造来复枪——回忆1927年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创举

1926年,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广大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一批一批的共产党人走进工厂、下到农村,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动工农群众,组织工会、农会,建立农民武装,进行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斗争。

这时期黄安县(现红安县)早期的一批共产党人,到黄安县北七里、紫云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

出黄安县城北门20里,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名叫张李家,它是大别山南麓一个历史悠久、比较秀丽、突出的山村,是方圆几十里一个比较大的村庄,生息繁衍着一百多户人家。村子周围有古时用石头建筑起来的两丈来高的坚固的寨墙,它有东西南北四道大门。村里有两所学堂(亦称祠堂);村民有土枪、土炮、来肚炮各1门,百龙枪6支,三音土铳、鸣枪、关云大刀、叉矛无数。可称得上是一个有文有武的封建堡垒的村庄。

张李家村,百分之九十几的农民是贫雇农,但都要受五家地主土豪的压迫剥削,长年累月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胞腹的苦日子。

1926年秋收后,共产党人曹学楷、高建斗、明汉华三人最先走进张李家村,继后叶耐青、江竹青、张豪金、吴永达等常进出这个村庄,这里已成为共产党人活动的基地。他们扎根在贫雇农家里,挨门挨户串联,与农民促膝谈心,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于1927年2月16日在张李家组织农民暴动,召开全村群众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农民协会;大会选出农会主席执行委员9人。曹学楷、高建斗、明汉华在大会上正式公开露面,主持了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深入浅出地讲明共产党的主张:领导广大穷苦工农大众求解放,使广大穷苦工农大众不受压迫、不受剥削;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新中国、新社会;工农大众要联合起来才能够取得革命胜利。曹学楷举起右手、挥着拳头说:要像拳头一样地团结起来,才能打倒地主、土豪劣绅、封建反动势力,穷人才有出路,才有好日子过。我们工农要掌握印把子、枪杆子,要成为天下的主人。他的讲话赢得全体穷苦农民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许多群众跳起来欢呼共产党好。大会结束,群众在村前游行,向地主土豪示威,展示农民运动的威力。地主土豪老爷们吓得在家不敢出门。

张李家农会的成立,带动了周围大片村庄也建立起农民协会。我们非常敬佩曹学楷这批共产党人,真是有眼力、有谋略、有胆识,有远见卓识的才能,敢于和勇于打进张李家这个封建堡垒的村庄,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从而打开七里、紫云地区农民运动的新局面,使沉睡的古老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协会成为农村一切权力机关,一切都由农民说了算。

曹学楷等共产党人给农会指示说:革命任务是长期的,为了同地主、土豪劣绅、封建反动势力作斗争,农民赤手空拳是不行的,要拿起武器才能把敌人打倒。于是决定给农会、工会制造叉、矛。他们很快请来农村打锄头、镰刀的铁匠工人20来人,在张李家村头架起五盘铁火炉子,叮当叮当地开工制造叉矛。造出30把脚鱼叉、六七十把矛子。农会拿到叉、矛,安装在自己准备的丈把长的竹竿上、或者更结实的柏树杆上,系上自己染制的红色缨子,就成了红缨枪。工会、农会拿起这些叉、矛武器在村子周围游行示威,把地主土豪吓得动也不敢动了。

农会有了武器,经常同敌人作战。有一次接上级通知,光山县地主反动武装红枪会、大刀会等向七里地区进攻,你们农会要打击他们。我们张李家农会拿起叉、矛、关云大刀、土枪炮、土炸弹(陶瓷小酒壶里面装上石灰的武器)等武器,迎战敌人。土炸弹的效果非常好,打在敌人头上开花,石灰四散,使敌人眼睛看不见东西,趁此机会我们发起进攻,战胜敌人。打了胜仗,我们胜利凯旋。

曹学楷、高建斗同志同农会商议,要在农会里挑选年轻力壮的人员组织农民自卫军,采取自己报名与农会挑选相结合的办法选人员。有很多农会会员自愿报名,我是自愿报名的一个。结果共挑选出50多人,组成了张李家农民自卫军。张李家赤卫军成立后,曹学楷、高建斗同志请来一位教官对赤卫军每天进行军事训练。这位教官,个子高大,身着灰军服,头戴大高顶帽,腰扎武装皮带,手持一把长长的军刀,很威风。他叫赤卫军队员每天早晚在稻谷场上操练,要求非常严格,喊站队必须马上集合齐,喊立正就不准动,喊卧倒就必须卧倒,即使面前有脏水、粪便,也必须卧倒。他检查、纠正动作,喊向右看齐时,他跑步到排头兵处看,要看到每人的鼻尖一样齐才认可,否则重来。否则严斥:打仗时,敌人来了,你还怕牛屎!

练投手榴弹,练习拼刺,他要求更严格。他让每个人做一支木枪,反复练习持枪、背枪、刺杀动作。练了一个时期,大家的觉悟、军事素质提高了,认为用木枪练不过瘾,不能与敌人真打,若能想办法搞到真枪,那才行。

曹学楷同志等理解赤卫军队员的心情,指示:先把地主家的枪弄到手再说。当天夜晚,队长张豪宏召开会议,讨论用什么方法将地主的枪搞到手。大家认为,缴地主的枪,凭口说不行,要写个公文,要他们交出枪。我读过几年私塾,会写文章,会议就指定我写。我写好公文后,交队长张豪宏盖上私章,我们拿着,走进地主家将公文出示,地主看了不敢违抗,很不情愿地交出4支枪。

曹学楷、高建斗、明汉华同志和赤卫军觉得4支枪远远不够。但他们清楚,要从敌人手中去夺更多枪支,不现实,不容易,最好的办法是自己造枪。于是指示农会:要地主土豪捐款、出米,如不交,就实行罚款,筹齐了钱粮,我们再请工人师傅制造枪支(当时还没有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实行的是减租减息、退庄)。很快,我们筹齐了粮食、经费,1927年5月,通过各种关系从武汉的工厂、县城等地请来四五十个制造枪支的工人师傅。这些工人师傅,豪情满怀地来到张李家。工人师傅们挑着、背着、扛着各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铁钳子、大铁锤、铁蹲子、车床等工具,来到张李家村。开始,我们想把工厂设在村子的新学堂里面,考虑到那里离住户太近,办事不方便,于是就将工厂设在离村两里地的龙王山的大庙子里。工人师傅没有住进大庙前,农会已经把工人需要的床铺、锅灶、各种蔬菜、米油盐、猪鱼鸡肉等准备齐全,还派专门的厨师帮工人做饭、烧菜。当然,制造枪支的钢铁材料也都准备好了。当时,龙王山里有一个大庙以及一个小庙,供奉龙王;现在已都不存在了,已成为张李家小学校所在地。

工人师傅住下后,很快开工制造枪支。农会主席执委们称工人师傅为老大哥,天天轮流去看望工人师傅,关心工人师傅的吃饭和生产问题,话家常,摆谈革命道理,气氛非常和睦和融洽。我们自卫军的同志,也是三天两头操练一结束,就去看工人师傅制造枪支,并与他们交谈,巴不得很快见到制造出的枪支。

约一周后,工人师傅造出了枪托子的模型;又过了几天造出了枪的机头和枪身筒子以及枪的其他部件。我们看到后,高兴得跳起来。不久,制造出了成批的枪支。开始,我们想造快枪,因工具和设备的限制,造不出快枪里面的来复线,只有改造来复枪。原计划造50支来复枪,后因情况变化和材料不够,只造出32支来复枪(先造的两支要差些)。工人师傅把枪托子油漆得明亮亮,及时把全部枪支一支一支地安装好,交给赤卫军。新枪的长短与快枪一样,远看分不清楚是快枪还是来复枪,敌人以为我们都是快枪。同时,工人师傅还制造出大批子弹、子弹筒火药、大批枪机头上用来发射的火炮子。

工人师傅顺利完成任务,农会办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全体工人师傅。席间,农会主席向工人师傅敬酒说:工人师傅老大哥们,你们每天真辛苦,大热天流着汗水,没有休息,为我们造成这么好的枪支,我们要拿上这些武器,消灭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农会非常感谢老大哥们。工人师傅也向农会敬酒,一位老工人陈师傅说:我们工农是一家,共同为我们穷人争天下,要改造旧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世界。刘师傅说:我们工农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穷苦人,我们要如兄如弟一样的团结起来,打倒压迫我们的一切反动派。就这样,相互敬酒,相互勉励,宴请会成了热情友好的联欢会。宴会结束,工人师傅离别张李家村,农会和农民自卫军的同志,集合在村头敲锣打鼓,热情欢送工人师傅,一一握手惜别。

我们自卫军同志领到新枪和子弹,都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枪支,天天把枪支擦得亮铮铮的。有的还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枪托子上,后来为了保密又刮掉了。

为了赤卫军更整齐、威风,农会专门征收地主土豪的布匹、皮革,给自卫军每人做了一套灰色军装,一副子弹袋,一条皮带,统一了着装。同时,还到武汉买来两支军号、两个洋鼓和其他乐器,组成了赤卫军的乐队。这样一来,我们赤卫军就像模像样了。

张李家农民自卫军全副武装起来后,每天更是加紧军事训练,步法走得更整齐,精神更抖擞。操练,行军,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喊着一、二、三、四的口令声,歌声、口令声响彻了整个乡村大地;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两个号兵,吹着军号,打着洋鼓,边吹边打,引导队伍行进,真是一支威风凛凛、新型的农民革命武装队伍。

不久,我们赤卫军接到上级通知:到七里坪参加全县农民自卫军检阅大会。我们张李家农民自卫军,穿着自制军服,背着来复枪和大刀,腰扎皮带和子弹袋,全副武装、整整齐齐、雄赳赳地去参加检阅。大会根据我们赤卫军操练时间较长、服装统一、新枪支多的情况,指定我们出场进行单独操练表演。我们的队伍精神饱满出场操练,立正,稍息,向左向右看齐,刺杀,卧倒,动作比较整齐,纪律性较强,受到了全场的热烈欢呼,全场表演掌声不断,得到大会表扬。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攻打黄安县城,我们就是扛的来复枪参加战斗的。

张李家是处在赤白对立最前线的阵地之一。我们自卫军白天黑夜都在张李家村子南门外山头上和龙王山的山头上站岗放哨,并架起白龙枪土炮,保卫苏区的大门,狙击敌人的进攻。有时,同吴永达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一齐出发,同地主土豪的反动民团、红枪会、大刀会作战;有时,夜袭敌人的据点,扫荡苏区门外的障碍,扩大苏区地盘。取得过多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苏区人民革命的威风,保卫了苏区人民的胜利果实。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本文是专为红安县收集、整理、研究原黄安县的革命历史提供的一些重要参考资料。

(200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