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光点
6380800000020

第20章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

——在四川省政协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天很高兴参加省政协主持的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最敬爱的周总理停止心脏跳动,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外交家、军事家。他对我们中华民族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中国革命、对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永远怀念他。

周总理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全世界上都是一位最受人爱戴受人崇敬的伟人,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全世界都是最具有感染力的领导人,最卓越的领导人,是代表着我们这个历史时代最卓越的中国人。他象征着我们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屹立在世界东方不可战胜的坚强的巨人。

周总理的一生都是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的荣誉而鞠躬尽瘁的,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我这里回忆一件事:

1942年5~6月间,在延安。当时,我正住在中央管理局招待所。

这时,从重庆大后方来了三四十个党的地下工作者和党外工作者的负责干部,他们也住进了这个招待所。那时,延安条件很差,是最困难的时期。这个招待所的住房还是新挖出来的土窑洞,除了门窗外,窑洞里只有一个长形的土炕,作睡觉的铺,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吃饭、生活条件都很差。这对从重庆来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他们来后的第二天,周总理(当时称周副主席)知道了,就亲自来看望他们。

延安中央管理局招待所,在延安城北门外大边沟的半山坡上。当时,周总理是从中央驻地枣园出发去的。从枣园出发到延安有七八公里远,从延安北门外再到大边沟招待所半山坡,还有两三里地的山沟坡路。周总理是步行攀登上招待所的,没有骑马,也没有带警卫人员,只带了一个秘书。总理的平易近人、高风亮节,使人钦佩,为了关心从大后方来的地下党干部,就这样艰苦跋涉来看望他们。

总理来到招待所,大家在窑洞门口外热烈欢迎。重庆来的同志们见到总理高兴得跳起来。

就在窑洞门口外不太宽的平坝上,总理和大家一起站着讲话。他首先问候从重庆来的同志们,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从重庆来的同志们,说明当时延安的困难条件,要大家克服一下。他说:困难是暂时的,将来会好起来的。周总理多方安慰、鼓励同志们,翔实地阐述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是大好的,对我们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是有利的,以此鼓舞同志们战胜困难的斗志。

我当时看到周总理站着讲话,没有坐,时间久了,心中很不安。到处找不到凳子,于是把铺拆掉,将支铺用的唯一的一条长凳拿出来,用报纸擦干净,送到周总理面前,请总理坐下讲话。总理只是点了点头,打了个手势,没有坐,仍然同大家一起站着说话。这件事使我非常感动。说明周总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同大家一样平等相处,同甘共苦,关心群众的。周总理讲话,哲理丰富,语言和蔼可亲,总是满面春风,面带笑容,使人历历不忘。我从内心感到周总理的伟大。

周总理的言传身教,给了我最深刻的影响,我想讲下面三条:

第一,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容颜、谦虚可敬的教诲、身教言传崇高的品德,马列主义原理联系中国的实际,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坚强的无产阶级的党性,是永远鼓励我们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

第二,周总理关心干部、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思想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周总理的一生艰苦奋斗、艰苦朴素,不辞劳苦,做到老学到老,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崇高忘我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永远应该学习的。

我们纪念周总理,就是要学习周总理伟大无私的榜样,继承革命事业,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周围,围绕党的十五大制定的宏伟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事业办好。

(199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