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58

第58章 贫士肯济人,闹场能笃学

“原文”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

“译文”

贫穷的人肯帮助他人,才是天性中的仁惠与德泽;在喧闹的环境中能笃志学习,才是在静化心境上下了功夫。

“赏析”

富有的人,能够施舍给人是比较容易的事,而贫穷的人能够以财物助人是很不容易的。更有的人在物质上非常富有,心灵上却十分贫乏,毫无助人之心甚或有坑人之意,这就是为富不仁了。贫穷的人之所以乐于助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就是人的本性中仁惠与德泽的真实流露。

学习需要幽静的环境,但能否静下来在心不在身,有的人身子坐下来了,却心猿意马,根本看不进书中的文字,而有的人在喧闹的环境中,能沉下心来笃志于学,他人皆醉唯我独醒,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故事”

范仲淹教子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非常俭朴,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人所称颂。

到了晚年,范仲淹官场不得志,又和当时的隐士林逋有来往,当时人猜测他似有退隐之意。不少人劝他二儿子范纯仁“要给他老人家安排一个栖身之地”。

纯仁就找到弟弟纯礼商量要在河南府,给父亲建造一处宅第和花园,这样一来可以作为父亲晚年欢愉之所;二来也算作儿子的一片孝心。

范仲淹听了摇着头说:“不成!不成!”

纯礼说:“爹爹,河南府建了那么多宅第,我们怎么就不能营建呢?”

范仲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一个人假若有了道义上的快乐,即使是赤身露体地躺在漫天野地里,心里也是高兴的。何况我还有房子住!我早就说过: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怎么能无忧无虑地一个人去享清福呢!我现在担忧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不愿从高位上退下来;而不是担忧自己退下来以后,没有好的居住条件。关于建造宅第的事,你们永远不要再提了。”

范仲淹一生俭朴,虽官居高位,也还是节衣缩食,清淡俭约。而且对孩子们要求得也非常严格。

八月中秋的一个晚上,小儿子纯粹仰着小脸问:“爹,今天过节,咱们家怎么不吃好的呀!”

纯仁对弟弟小声说:“弟弟,爹爹有规矩,咱家不来重要客人,是不吃好的。”

范仲淹看着刚满5岁的小儿子范纯粹,感慨地说:“哎!我小时候,你们的奶奶领着我逃难到了山东。后来上学,因为家里穷,每天只能喝两顿稀粥。刚开始做官的年月里,我的俸禄少,尽管我和你们的母亲省吃俭用,也没让你奶奶吃过什么好东西。后来我的俸禄多了,你们的奶奶又早早地离开人间。你们的奶奶真是苦了一辈子呀!”

说到这里,范仲淹的心里很难过。他看着孩子们,除了纯粹仰着小脸听父亲说话,纯仁、纯礼都低着头,显出十分悲痛的样子。

“可是,你们兄弟几个,从小就没有吃过苦。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你们会不会丢掉咱范家勤俭的家风。”

1052年春,范仲淹又调往颎州。在往颎州上任的途中病逝,终年64岁。当时人们无不为这个爱国爱民的清官而悲哀,都赞叹范仲淹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