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70

第70章 “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一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时出现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他深刻批判俄国农奴制度和黑暗腐朽的教会给社会底层人民所带来的压迫;另一方面,他却反对因革命而给人们留下来的痛苦,主张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力求能从宗教和伦理中找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这种极其矛盾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俄国革命活动的各种现状,所以人们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在图拉省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伊里奇是一位高级军官,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一个公爵的女儿。然而,这并没有使列夫托尔斯泰交上好运,他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九岁时父亲又与世长辞。从此,他只好跟着姑母一起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自幼天资聪慧,喜欢读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一八四四年,他来到喀山大学东方系,学习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外国语言,期望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常常考试不及格。为此,他又转入法律系学习法律,但是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更使他头疼。于是,他经常阅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对道德哲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后,列夫托尔斯泰于一八四九年十一月,来到了图拉省管理局工作,不久就被推选为十四品文官。然而,这里有繁多的公共事务、浮华的政治应酬,这使他慢慢对此产生了厌烦情绪。于是他毅然辞去官职,于一八五一年四月同哥哥尼古拉一起来到了高加索服军役。来到这不久,由于表现优越,列夫托尔斯泰很快被封为“四等炮兵下士”。克里木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并自愿来到了最危险的塞瓦斯托波尔与敌人进行烦强的抗争。在此期间,列夫托尔斯泰还发表了小说《童年》、《少年》、《塞瓦斯波尔故事》等优秀作品,得到了俄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知名作家冈察洛夫、德鲁日宁等人的高度赞赏。

经过几年的军旅生活后,列夫托尔斯泰于一八五六年退役。之后,他回到家乡,完成了《三死》、《家庭幸福》等小说的创作。一八五九年,他开始创办学校。据说,他相继在农村办了二十多所学校,并前往德、法、意等国去考察学校,而且深入研究他们的教育制度。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怀疑,因此家中很快就受到了士兵们的搜查,这迫使他停止了一切教育活动,并在心灵上遭受了极大的创伤,思想上也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

从此,列夫托尔斯泰不再喜欢从前的贵族生活,自己开始耕种土地,同农民学习各种农业知识,并对自己以前创作的作品加以排斥,认为它们全是“老爷式的游戏”。此后,他的创作思想转入了揭露现实的社会矛盾、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并先后完成了《哈泽—穆拉特》、《论饥荒》等巨著。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和贵族的强烈不满,但因列夫托尔斯泰在社会中的声望,所以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制裁。然而,他的代表作《复活》出版后,却受到了宗教院的攻击。列夫托尔斯泰的教籍被撤消,但这这并没有使他改变自己的立场,仍然孜孜孜不倦地创作。

列夫托尔斯泰在晚年时期,不断地蒙生出离家出走的想法。因为,他对自己的贵族生活方式感到极度的厌恶,对黑暗势力的不断猖獗深感苦恼,再加上他与夫人的思想上的距离,所有这一切使他深深地陷入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直到一九一零年十一月十日,他终于离开了亲人们,但途中因旧病发作在一个小站逝世,享年八十二岁。